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将兴趣作为教学一种手段,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引用名言,激发兴趣即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师说》一文,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在从师求学上有个成语叫‘能者为师’: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们今天学习的《师说》一文,作者就引用了这句名言。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主张‘能者为师’呢?作者引用孔子名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希望大家能在文中寻找到答案。”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应该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  相似文献   

3.
<正>旁征博引指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各种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诱导,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动力,主动积极地投入自主学习之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到了引导作用,教师要运用旁征博引的方法增强课堂学习的生动性,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一、即兴引用,拓展视野课堂引用时要注意引用的时机,要尽量选择学生兴趣高涨或感到困惑时,这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也能  相似文献   

4.
宋淑娟 《甘肃教育》2021,(4):156-157
情真则意切,境现而意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鉴于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各种载体创设情境,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有了兴趣,便能产生积极情感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新课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6.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法研究,吸收古今中外好的教学方法,锐意创新改革,使教法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符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智能水平。设计教案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发展思维能力。我在教学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像初中第三册就安排了五个单元的说明文。一般说来,说明文较为枯燥、平淡,由于是集中教学,教师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不能爱上说明文,说明能力的提高就较困难。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大内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初中第三册的说明文中,除了采用说明文的基本教学方法外,还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以下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琼 《新疆教育》2013,(9):116-116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有人掉队,甚至到了最后,部分学生放弃了语文,成了语文学习的失败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很为他们心痛,究其原因,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是根本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趣味归还给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呢?恰当的创设情景,对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创没教学情景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它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能力。这就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教学语言在这一背景下得到广大初中基层教育者的重视,使用恰当的教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初中语文课堂的调控1.调控的切入点——引入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打开良好和谐的教学局面就应该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程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巧妙合理的导入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渴望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控切入点,成功引入情境。例如在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将两  相似文献   

11.
朱波 《林区教学》2012,(9):30-31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思想是:"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并强调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源还包括课外学习资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联,作为一种浓缩的艺术,它被称为文学小品,艺苑奇葩,"诗中之诗",将对联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和满堂灌的课堂模式,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少教多学"教学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确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意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语文学习不再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为主,而是以引导者的身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少教多学"模式的有效实现提供一些建议,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的特点,而小学生又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创设出适当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教版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一课所在的单元,是一个写景系列的单元。在教学时,我从《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  相似文献   

14.
《太阳》是小学语文第八册和小学自然第八册上选编的同一篇名的课文,都是讲太阳的知识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语文课与自然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节约课时,又可以发挥两课的互补功能,使语文课和自然课相得益彰。 对于语文课本上的《太阳》一课与自然课本上的《太阳[一课的联合教学,具体做法可如下: 一、以神话传说激趣 教学开始,教师讲述“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的故事以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故事完毕,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后羿能射下太阳吗?夸父能追上太阳吗?(不能、为什么不能?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规定的"乃"字的笔顺与《新华字典》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探究学习法,利用课本规定与《新华字典》不相符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事实表明,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为一体的多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更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视觉背景和先进的实施手段,促进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供同行参考。一、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恰当地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南州六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联活动,将会极大地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但现在语文教材几乎不讲对联知识,学生知之甚少。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把对联艺术引进语文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愈来愈明显,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水平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找到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期达到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做音乐教师的大多会说高年级的课最难上,我也有这种感受。难就难在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十一册第四课《老虎磨牙》时做了尝试。 《老虎磨牙》是一首打击乐合奏曲,我想如果拿个录音机去放一放,让学生听一听,教师再讲一讲,这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如果能巧用对联,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挑出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关的几种对联,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