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刘海明 《辅导员》2014,(22):18-19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很多父母离开孩子,出去打工,为此滞留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如何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把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发展放在首位,接下来。  相似文献   

2.
潜江市教育局利用暑期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三谈心”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是与负责抚养的“隔代老人”谈心。全市各学校的所有教师对这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了解这部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帮助家长纠正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行为。二是各班老师与本班留守学生谈心。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给予这些孩子学习、生活上更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感受更多的温暖。三是让留守学生与父母谈心。要求学生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信或打电话,汇报自己在学校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让在外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惠农区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在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学生流失、出现问题学生等,这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提高,更影响到农村“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为了不让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扰惠农区教育的发展,学校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真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的子女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亲戚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根据对我校留守儿童深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人数的40%,有的班留守儿童数量占总人数的比率达到3/5,目前我校留守儿童的人数仍呈上升趋势。“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了社会热点,成了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在政策上给了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是他们在生活、受教育状况方面还很不理想,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农民常年、甚至多年在外打工,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乡,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出现。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全社会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应采取多方面的应对策略来调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秀娟 《教育文汇》2014,(18):19-19
我的儿子正上小学四年级。我所从事的基层工作也与教育相关。每当看到城里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幸福地生活成长,我就想到“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3年全国“留守儿童”已接近6000万人。“留守儿童”一直牵动着上下各方的心。多年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为他们的成长做了大量的实事,不少地方和学校创造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留守儿童”基数大,其工作涉及的层面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不少值得探索实践的领域。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觉得要从治标走向治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包括安全问题、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位、学校教育管理不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但根苓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经济模式的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不断地增加,随之产生了未成年人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群体人数也相当可观。本人所在樟木林乡,全乡在校小学生3505人,留守儿童就达906人,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生活在一起,隔代抚养在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监控机制弱化,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学校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和城镇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这些父母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已经成为“差生”,已经成为“问题儿童”,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养成了坏性格和坏习惯,那么,无论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多么努力,这个孩子将很难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A3):172-17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近几年,作者通过构建"金山小学阳光心情吧"、学校信息网络和利用"校讯通"工程,构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家莉 《贵州教育》2010,(16):13-16
“留守儿童”——现代社会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无数人谈论、思考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理论上、社会调查上都有了太多的观点和评论。当我从新闻媒体上、网络上、报刊上了解到现在“留守儿童”面临的种种困境、一个个让人辛酸故事的时候,我常想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能为这些可怜的孩子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对我国广大农村、城镇地区存在的一些特殊儿童的称谓,主要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留在家里的孩子。由“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健全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已愈来愈为社会所关注。现在,人们所注意的焦点都集中在了“留守儿童”由于“留守”而产生的学习、心理、品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留守儿童”的父母不仅在外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而且对孩子还承受着良心的内疚。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研究,围绕乡村“留守现象”的诸多问题达成一定共识:父母流动并不必然使儿童陷入行为等问题,教育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要避免从“身份”角度简单化、片面化留守问题;乡村教育受限于乡村系统环境,“留守问题”的实质是“乡村留守”。本文分析“留守问题”新趋向——“泛留守”现象及其后果,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文化凋敝、乡村资源匮乏及乡村“泛留守”问题的必然选择。针对“泛留守”问题,需要改变乡村教育格局,回归乡村文化的主体性地位,并与乡村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补;推进“县管校聘”等改革制度,让教育资源分配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型;通过壮大学校师资力量、强化家庭教育等策略提升教育水平;从“资源共享及整合”视角,构建以乡村社区发展为基石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持久而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当前,应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到城市建设行列之中,而农村却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尤其是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教育给学校、社会提出了严峻考验。这些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他们只好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这些孩子缺少的是爸爸妈妈最直接的亲情呵护,久而久之,形成了明显的性格缺陷。他们自卑、任性、孤僻、妒忌、报复心强、缺少管束、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动不动就拿逃学以示不服,脾气暴躁,常常不能正确对待批评,说话语气生硬,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要么心理焦虑、抑郁;要么过分淘气、厌学甚至逃学。“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外出打工者的心头之痛,同时作为一个深刻、典型、严峻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之痛、教育之痛。本期我刊将与一线教师共同来关注、探讨“留守孩子”心理与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随着人口迁移流动的日益频繁,“留守儿童”队伍在逐渐壮大,农村中小学里的“留守学生”在逐年增加。“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和教育,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杨杰 《甘肃教育》2007,(10X):5-5
在农村初中学校,“留守儿童”和寄宿生可以说是普遍现象,这些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为此,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办法,具体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