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的“平淡”诗论,高度评价了陶渊明、柳宗元等人诗歌的平淡风格,阐述了“平淡”的审关内涵,并且把平淡与人生境界结合起来,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索。苏轼认为,“平淡”中蕴涵“至味”,而这种“至味”即是淡泊高远的人生趣味与境界,寻常生活中的平淡美。  相似文献   

2.
梅尧臣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缘于其平淡的诗风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由于梅尧臣的作品风格多样,也导致了对梅尧臣“平淡”的诗歌特点的不断争论。从梅尧臣诗歌在描写上的追新与锻炼,情感上的深刻蕴藏和形式上的散文化风格方面.对梅尧臣的“平淡诗风”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毛诗序》曾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一诗歌特性决定了日常诗歌教学不能抛开“诗境”空谈“诗情”。本课通过“聚焦物象,置身诗境”的诗歌阅读方法,整体感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活动,品味组成诗境的场景,以期可以使学生发挥想象,体味诗歌的象外之意和意境之美,获得更为深刻的诗歌体验,促进诗歌鉴赏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诗歌教学应注重“读”.应以“读”字当头.因为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形象地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诗歌它可以言志.也可以传情.同时也可以蕴含深刻的哲理且富有音乐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很值得我们好好地读。慢慢地品味.品出诗歌的美,读出它的意境。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诗歌教学应采用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品读一情读。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诗歌教学应注重“读”.应以“读”字当头.因为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形象地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诗歌它可以言志.也可以传情.同时也可以蕴含深刻的哲理且富有音乐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很值得我们好好地读。慢慢地品味.品出诗歌的美,读出它的意境。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诗歌教学应采用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品读一情读。  相似文献   

6.
胡记霞 《教师》2008,(12):93-94
如果在诗歌教学中,能够真正地贯彻“读”这一环节,采用各种读法让学生去体会诗歌婉曲精炼、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联想,去享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真正感受阳光的灿烂、雪山的美丽、沼泽的诱人……真正实现诗意地飞翔。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人类生命最高的艺术。诗歌通过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理想和愿望。何其芳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包含着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刘俊 《课外阅读》2011,(8):248-248
王维的诗歌既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又有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秀丽隽永的诗风。他以画八诗,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也因此使他的诗歌能够给读者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本文将在其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之上,对其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9.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诗情浓郁、诗境优美、诗意深刻的朦胧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加强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品析,特别是对“星星”象征意义的理解。本诗意象丰美,想象丰富,句式整齐,可以通过句式仿写进行想象训练和诗歌表达技巧训练,通过荒诞诗剧的创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主题。对“朦胧诗”的简介及朗读指导,可以用课件展示。  相似文献   

10.
朗读与品析     
“诗是一种最精炼的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又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何其芳。从这段话中我们可看出诗歌的基本特征。正鉴于此,我们认为诗歌的学习重在朗读与品析上,通过正确的朗读与对诗歌语言的品析揣摩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进入诗歌意境,达到把握诗人感情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1.
袁芳 《青海教育》2002,(10):25-26
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比重较大,有30多首之多。诗歌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突出一个“新”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突出一个“新”字。在每次进行的诗歌诵读课上,我出示的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指示我们,写诗要做到“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对于“大体整齐,押韵”,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精炼”,却觉得不太好懂.有些学生误认为诗句少、字数少就是精炼,写起诗来往往言虽短而意不深.有些学生为了压缩字数,把“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永远不会改变”简写成“帝国主义不会改性”.由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精炼的含义,并在写作中做到精炼,就成为诗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课题.“精炼”可简释为“言简意深”,即用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俗称“以一当十”或“以一当百”,即把要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世对于陶诗的美学评价,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说其自然,二是说其平淡。前是一种审美标准;后是一种审美境界,陶诗的自然,平淡是以对“真”,“朴”的追求为前提的:即人格之“真”,生活之“朴”。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二“开千古平淡之宗”,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止,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14.
放飞诗情     
说起写诗,很多同学都会说:哟,那是诗人的事,我们可写不出来。在这些同学的眼中,写诗是一项神秘而又艰难的工作,非得专门的诗人不可。其实不然,写诗并不想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如果有兴趣,你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诗人”。 关于诗歌的创作,这里想和大家谈八个字:含蓄、精炼、形象、有情。做到了这四点,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诗人了。 含蓄无论是何种体裁、何种题材的诗歌,它的表意、抒情、  相似文献   

15.
张振波 《辽宁教育》2014,(10):81-81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对诗的感悟理解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想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想诗歌的图画美诗歌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口头表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真正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乡愁》这首诗中的每一节都是一幅画,学生可以通过诗眼“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浮想联翩。学生在想读中真正的进入角色,也就达到预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想象是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在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奇妙的想象:作者本来在自我抒怀,但突然笔锋一转,落到对方身上,这样可以使诗歌的意境开阔,别具情味,使作者的感情更深刻地表达出来。这种想象,我们把它叫做设想。  相似文献   

17.
王青莲诗歌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诗人对自然、社会体察入微,意象选择有新颖独特之处,具有清幽淡远的意境;诗歌立意较高,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将景物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对现实民生寄寓深刻关注;富于想象,在对自然之景或对他人画作的吟咏中,表现出独特的想象力;不少诗作善用修辞;语言朴素清新、平淡醇美。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种子的梦》的教学重点是感知诗歌凝练的语言以及丰富生动的想象,而感受诗歌深刻的内涵和充沛的情感则是其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诗文中的“梦”  相似文献   

19.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20.
那些在“文革”中隐藏于民间、流传于地下的“隐在的文学”,只有在地下诗歌中,才可以见到诗情与想象。这些诗歌成为特殊环境中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一种对现实的诗意置疑、抗拒和对自我的精神坚守。在这些诗歌中,“知青诗歌”构成了“文革”隐在诗歌的主流,极富文学史和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