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牡》和《罗》)是世界文学史上讴歌爱情、追求自由的不朽名剧.它们出现于大约相同的年代(《牡》1598年,《罗》1594年),然而却出自于两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伟大剧作家之手.一为我国明末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年);一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1564—1616年).两位伟大的剧作家对于爱情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烈的赞美,而且都敢于冲破当时统治者的樊篱和剧坛教条,一反陈规陋习,谱写出充满强烈反抗精神的中西爱情之曲.三百多年来,这两部巨著经久不衰,已超越时空的限制,在世界剧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对于欧洲,以至世界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他予以高度的评价。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一文中说;马克思“特别热爱莎士比亚,曾经专门研究过他的著作,连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不惹人注意的人物他都很熟悉。马克思一家对伟大的英国戏剧家有一种真挚的敬仰。马克思的三个女儿都能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回忆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0—71页。) 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大剧作家的生平传记性资料保留下来的很少,其可靠性也常成为人们争论的问题。第一手材料的缺乏对我们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是很不利的。但以下一些有关他的简略事迹,却是文学史上所公认的。  相似文献   

3.
一、马洛对英国戏剧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克里斯托夫·马洛(1564——1593)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学才子”中最卓越、最有才华的人物,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马洛的文学生涯是短促的.在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写戏,也写诗,还翻译过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卢卡努斯的一些作品.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戏剧方面.他共写了七个剧本,其中有五部堪称杰作,是英国文学中的奇葩.这五部剧作是:《帖木耳大帝》上、下集(1587—1588),《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马尔他的犹太人》(1592),《爱德华二世》(1593).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代剧的伟大的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他的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在易卜生的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CFesellsehaftsdramn)。象《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曾经轻率地断言,中国古典戏剧只是“戏剧草样”。事实已经一再嘲笑了他在这方面的无知。中国不仅有无比丰富的古典戏剧遗产,而且早在英国出现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之前,就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他的影响深远的社会悲剧《窦娥冤》,比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要早三百多年。  相似文献   

6.
[作者档案]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 做过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他一生共写有 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是美国一位享有盛誉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多以深刻表现美国时代的牺牲品——逃避者的苦闷而著称。他在1948年和1955年分别以《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Cat On a Hot Tin Roof)获得普利策奖,特别是他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开创了西方戏剧史的新篇章”。可是由于他太爱用象征  相似文献   

8.
陈小琴 《学语文》2006,(6):4-14
威廉·莎士比亚(1556—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东西方处于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中交相辉映的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1598)都产生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高中语文教材也分别作了节选。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分析,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曲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中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一)题材·主题·人物形象《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如同整个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戏剧一样,都是以古代传说或前人著作为题材,以彼时彼地的生活为背景,表现时代(剧作家所处…  相似文献   

9.
(一) 《雷雨》第二幕,最近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作教材,现按教学要求,作如下分析。 作者曹禺,为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县,一九一○年出生于天津一个逐渐败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曹禺自幼爱好戏剧、文学。他在私塾读书时,读过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但更多的是偷空阅读《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他经常跟随母亲去看京剧、地方戏和文明戏,逐步培养了对戏剧的兴趣。一九二六年,他进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南开中学是一所具有以戏剧进行宣传的优良传统的学校。“五四”以前,周恩来同志曾在这里参与组织了南开学校新剧团,以进步的戏剧活动揭露和抨击封建伦理道德,宣传革命真理。在这一优良传  相似文献   

10.
董宇 《英语广场》2017,(4):22-23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评论界曾指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他一生中四次获得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分别是《天边外》(1920)、《安娜·克里斯蒂》(1922)、《奇妙的插曲》(1928)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1957)。"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王宁,1987),1936年奥尼尔凭此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论文旨在研究中国的道家思想对尤金·奥尼尔的影响。奥尼尔受道家思想的感染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将从他创作后期的《送冰的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两部作品中摘取出中国道家思想存在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1.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不仅是挪威杰出的剧作家、民族戏剧的开拓者,也是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戏剧创作,以严峻的真实、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在现代世界戏剧史上古有头等重要的地位,赢得了“现代戏剧之父”的崇高赞誉。意大利著名戏剧家皮兰德娄说:“在莎士比亚之后,我毫不迟疑地把易卜生放在第一位。”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的信中写道:“挪威在最近二十年中所出现的文学繁荣,在这一时期,除了俄国以  相似文献   

12.
亨利·菲尔丁(1707——1754)于一七三○年以剧作家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先后写了二十五部戏剧。其后由于当权者的迫害,他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戏剧创作,从一七四二年起,转入了小说创作。他一生共写了四部小说:《约瑟·安德鲁传》  相似文献   

13.
<正>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3—1616.5.3)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是"英国戏剧之父",代表作品有: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的戏剧作品,让我们记住了莎士比亚。不过,在莎士比亚生前,他那些天才的剧作并没有得到他自己的重视,也没有被他亲手整理出版,肩负光  相似文献   

14.
夏衍是现代优秀的剧作家。五十年来,他共创作了《法西斯细菌》、《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考验》、《复活》、《都会的一角》等十八个独幕、多幕剧,还与其他同志合作过五个剧本。他说过“路,很远,但不停脚,不就意味着一步步的前进么?”是的,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道路上,他一直在探索,在前行,正是在不懈的艺术探索中形成他独特的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在革命戏剧运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戏剧家。  相似文献   

15.
桑顿·怀尔德是现代美国文坛卓越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其小说作品和戏剧作品均曾荣获普利策奖。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我们的小镇》于1938年在美国上演,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以《我们的小镇》原剧本在中国的现有改写版本(包括两个译本和多个舞台演出版本)为研究对象,以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我们的小镇》在中国的改写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学生》2011,(20):2
田汉(1898-1968),中国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参加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1930年,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会书记。  相似文献   

17.
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生父早亡,继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话剧演员、文学家和肖像画家。瓦格纳在家庭影响下,从小就热爱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14岁时曾尝试写作一部五幕的大悲剧。他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自己写作剧本,自己作曲。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  相似文献   

18.
一戏剧是通过人物形象感染人教育人的。一出戏的成败与否,取决于人物塑造得成败与否。人物塑造得好,戏才显示出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才有生命力。反之,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国杰出的戏剧家田汉深知这一点,他曾指出,“史剧作家的主要任务在于根据历史真实创造出足以教育今天人民的动人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关汉卿》,是一朵虽经受十年摧残而不凋谢的史剧之花,其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因  相似文献   

19.
曹瑜 《现代语文》2006,(9):94-94
“荒诞派戏剧”这一正式的称谓,最初是英国剧作家马丁·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提出的。书中,马丁·艾斯林将贝克特、尤奈斯库、日奈等剧作家划归为荒诞派,荒诞派戏剧家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对社会价值观、道德秩序和传统人际关系的异化进行嘲弄和批判,反映了现实的荒谬和存在的困惑,代表了当时西方思想界在经历了二战浩劫之后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反思与追问。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之一的尤奈斯库除了具备荒诞派戏剧所共有的一些特征外,他还十分擅长用夸张、怪诞等手法,营造出带有悲喜剧风格的荒诞剧,反映现实的荒谬和存在的困…  相似文献   

20.
明人梅鼎祚(1549——1615),宇禹金,号乐胜道人、梅真子、太一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是有明一代的大学问家。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我们对他可有如下认识: 他以戏剧家著称,是汤显祖的挚友,二人过从甚密。在《汤显祖集》中,能找到大量有关梅鼎祚的诗文(我们已辑出作为《青泥莲花记》的附录出版)。他现存的剧作有传奇《玉合记》、《长命缕》和杂剧《昆仑奴》,其中《玉合记》流布甚广,影响也甚大,李卓吾曾作评点(一说叶昼评点,托名李贽),汤显祖为写题记,称“梅生工曲”,“《玉合记》足传于时”。他也好诗,少即以诗称,作诗“宗法李何”(李梦阳、何景明),但似乎在诗歌方面成就并不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