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揠苗新说》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改造 ,具有不可抗拒性。但是不能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漫画“揠苗新说”告诉我们 ,青少年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其受教育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这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家庭…  相似文献   

2.
安永杰 《教书育人》2000,(11):43-44
在高二政治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第一个标题的教学中,关于主观能动性的三个方面,特别是第三点“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既通常所说决心、意志、干劲等。”我认为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对此内容作了挖掘和展开。 首先,我让学生们明确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和人们一定的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即然认识世界是“想”、改造世界是“做”,“想不想”、“做不做”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了:我们有兴趣、我们心情舒畅,我们可能想得深,想得多,我们可能做得快,做…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对我国教育界影响最深,最广的一种教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只要准确地认识这种“特殊认识过程”的特点,就能正确地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然而,从教学理论研究的现实情况和教学实践来看,人们不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就是以这种理论指导也未能正确地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究其原因,在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除了认识方面的特征外,还有生理、心理、伦理、经济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特征。因此,对教学理论研究仅仅只遵循认识规律是不够  相似文献   

4.
(一)“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反杜林论》第48页)这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这个思想揭示了无限性的本质,阐明了物质世界发展变化的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回答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真学习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是很有帮助、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战线上的两军对战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它承认物质决定精神,同时又极其重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它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就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客观现实决定我们的思想感情。”“物质决定精神”,或者说,“存在决定意识”,这句话说明了世界的本质——世界是什么,也说明了人们意识的来源——意识是从哪里来的,教我们认清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意识的本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哲学史是一种认识史。列宁指出,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据张春波同志考记,(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第1期,第117页)汉译本所用的“整个”二字,只是原文的一种意思,原文的另一种意思是“一般”。如果把“整个”改译为“一般”,就更确切、更清楚、也更符合列宁的原意了。一般即普遍、即共性。“一般认识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活动一般规律的历史。列宁这句话指明了哲学史的特殊性,划清了哲学史与科学史的界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什么是绝对真理,哲学界有人说,“所谓绝对真理,就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世界及其无穷本质完全的、无条件的、绝对正确的反映。”①我们认为,这种绝对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样的绝对真理,就是要求人们达到对世界体系的完全的、毫无遗漏的认识,就是要人们去认识无限发展着的无限的世界。而要达到这一点,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要求人类具有无限的认识能力,或者说,承认这种绝对真理的存在,是以承认人类具有无限的认识能力为前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果真是无限的吗?我们认为不是。因为按照辩证唯  相似文献   

8.
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中提出,认识对象仅限于“现实世界”(即认识所能反映到的物质世界)。我认为这种提法欠确切。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赖金良同志认为,客观世界与认识对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谓联系,是指认识对象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所谓区别,是指认识对象仅仅是认识所能反映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现实世界。赖金良同志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为理论依据:“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马恩  相似文献   

9.
新编高二《思想政治》(下)教材在“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框中指出:“人们按规律办事,不仅要区分不同的规律,而且还要区分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按规律办事,还要注意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化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人教社98年版。第7页)又说人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同上。第9页)对此,学生往往产生疑问,既然规律是客观的,为什么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时,其中的规律也随之变化?既然规律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为什么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条件,变有害为有利呢?要解决学生的这些疑问,就必须准确地讲清规律的客观性和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  相似文献   

10.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35页)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就必须了解它的关系。列宁所讲的“关系”,不是指客观事物的任何关系,而是指“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同上)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关系,就是规律。因此,探寻教学规律,就是要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关系;遵循教学规律,就是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的上述关系。教学规律和其他规律一样,都是抽象的,离开教学过程的种种关系,就不可能认识它,运用它。  相似文献   

11.
必然和自由,是两个哲学概念。前者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者是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我们知道,无论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它固有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这种客观规律,当它没有被人们认识以前,是自发地发生作用的;这时,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受着客观规律的支配,也就是“不自由”的。这时,人们处于“必然王国”。(王国,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用的一个比喻词,是指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过程中 ,一些学生常常提出疑问 :既然社会主义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为什么在我国政治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不少不民主的现象呢?这种困惑反映了大学生还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我国现阶段民主的发展状况。要消除这个疑问 ,我认为要正确地分析以下有关问题。一、要把握住中国现阶段民主的本质列宁说 :“民主是国家形式 ,是国家形态的一种。”(《列宁选集》 ,1995年版 ,第3卷 ,第201页)这说明 ,我们讲的民主首先是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国家政权的民主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类型 :剥削…  相似文献   

13.
刘宝团  魏安 《新高考》2005,(3):55-56
知识要点讲解: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我们人类服务。但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反对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和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美育与教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学教育”的简称。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它是“美学方面的教育”(《反杜林论》第327页)。人类要按美的法则改造客观世界,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美育就是培养人们正确感受、理解、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它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也是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美的本质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解放以来,我国美学界进行过热烈的争论。但至今也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下面介绍几个主要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美是主观的,是人的一种观念和意识。我国当代的美学家吕荧就是主观论派的代表。他认为美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中的  相似文献   

15.
客观“物”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对象和基础。离开了物,就等于取消人类一切认识活动。但是,这只是认识结构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还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只有当物按照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才具有认识和实践意义。物能成为心的对象,是由物的性质以及与之相应的心的力量所规定的。人们要使物的属性满足某种需要,就不仅要发掘其属性,而且要按照自己在社会中历史地形成的本性和需要,按照人类内在的尺度,对物有利于自已属性的价值作出选择和评价,进而发展掌握使用它的方式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应当“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65页)。人如何占有和利用某物,使之适应自己的需要和本性,取决于“心”的价值尺度和本质力量,即主体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理论思维(即逻辑思维)是人类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极其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人类获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本身的新知识新理论的每一过程,几乎都离不开理论思维。它在过去和现在对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都起过,并且还将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7页)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是一门科学,它也是人们认识的一个客观事物。毛泽东对形式逻辑这门科学本质的认识有一个初始、发展和深化的演变过程,即从对形式逻辑开始颇感兴趣后却进入误区,到走出误区并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科学认识过程。我们研究毛泽东对形式逻辑本质的认识演变,有益于我们探求毛泽东逻辑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实践,也可以见到毛泽东对我国逻辑的普及和研究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陷于将形式逻辑视作为形而上学的误区——对形式逻辑本质的错误认识 毛泽东早年对形式逻辑颇具兴趣。1912年秋,他年仅19岁于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期间就认真研读了严复所译的《穆勒名学》和《群学肆言》(前者通译为《逻辑体系:演绎和归纳》,后者通译为《社会学研究法》),从而了解了逻辑的有关知识,并初步接触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技巧。1920年11月26日毛泽东给当时新民学会会员罗学瓒的信中指出了谈论有“以感情论事”、“时间上以偏概全”、“空间上以偏概全”、“以主观概客观”等四种“论理错误”。“论理错误”就是  相似文献   

18.
1964年5月29日《光明日报》艾恒武、林青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学习毛主席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体会》该文章分为三部分:(一)事物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见〔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作者认为,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到人类社会、思维等等,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二)事物本来是“合二而一”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就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书物。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研究“合二  相似文献   

19.
人才观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人才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人才社会价值标准的认识,也是一种人才的社会价值判断。 任何事物的价值,既是事物自身(客体)固有的属性,独立于人们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之外;又是以社会(主体)需要的一定目的或目标为准绳来量度客体效用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就是主体人的需要同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任意地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消灭规律,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是否喜欢它,它都存在着、都在起作用。但是,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们在实践中只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成功;反之,其结果将一事无成,并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政府及其部门要注意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这就告诉我们,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