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妇闺怨诗指以书写闺阁中女子怨愁的诗,往往借助"楼"这种意象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思妇闺怨诗词中的"楼"为思妇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意象示现的角度上,"楼"与"愁""思"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其次在意象造型上,对人物形象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最后"楼"具有沿袭作用,本身流露出一种感伤意识."楼"入诗词所形成的感伤情怀,及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  相似文献   

2.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月”是唐代闺怨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本文将唐代闺怨诗分为民间怨妇诗和宫中怨妇诗两类,着重分析了月意象在这两类诗中运用的普遍性、特点及月意象的渲染、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3.
漫步中国古代诗林,发现有一类别的题材——闺怨,其中的女主人公往往是满腹哀怨,哀怨又凄婉,细究一下,其中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今列如下,供大方之家含笑指正。其一,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类别,其"怨"的原因或者内涵。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闺怨诗的思想内容有:描写儿女情长,歌颂美好爱情;表达闺中孤寂,抒发思念之情;感慨青春易逝,向往自由生活。这些闺怨诗的艺术特色有丰富的意象呈现、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重的感伤色调。在闺怨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音乐激趣法、诵读品情法和比较赏析法。  相似文献   

5.
【闺怨诗简介】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宫怨诗在历代都有佳作,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宫怨诗。班婕妤的《怨歌行》、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文学学术界,“闺怨诗”和“思妇诗”这两个概念经常出现,很多学者出现了错用、滥用现象。“思妇诗”和“闺怨诗”不能一概而论,前者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小于后者,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兴起的闺怨诗都可以看作是在《诗经》中思妇形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类诗歌。  相似文献   

7.
从诗作主旨与诗法诗境两方面浅析王昌龄《闺怨》。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从而充分证明少妇的愁从始至终都是存在的。从诗法诗境分析,依据笔者从王昌龄"诗三境说",浅谈其诗论主张对《闺怨》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象稍作整理,认为有以下的几种常见途径。一、利用谐音表达愁情1、字音谐音:主要利用意象词语与表达情绪词语的谐音双关,暗示愁情。A、柳者,留也。其实,柳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别离文学作家的笔下,它却总是那样多情。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中的少妇也许是在后悔自己没“留”住夫婿,而让自己独品寂寞之苦;“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无名氏在诗…  相似文献   

9.
官场多变、仕途曲折,养家艰辛、颠沛流离,战事频繁、杀伐不休,君恩无常、见异思迁等现实,使得达官贵人、士子文人、普通百姓等或为官他乡、枯坐孤斋,或远赴他乡、羁旅行役,或赶赴边塞、保家卫国,这就造成亲人隔绝、闺门离别,体现在诗歌中就有了游子的乡愁、思妇的愁怨和宫女的哀伤。而闺怨诗就是通过描写物候变化、昼夜交替等自然意象以及报时沙漏、冰冷玉簟等物的意象和深夜捣杵、寂寞登楼等动作意象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写景抒情,表达闺中的思念、悲悼、怨愤、悔恨、失落、惆怅等,体现对远方丈夫或情人的怨恨之意、相思之苦。  相似文献   

10.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从其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除了边塞诗比较著名外,他的闺怨诗也很有特色,其中包括宫廷妇女与平民妇女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关于平民妇女的闺怨情诗里,具有与同时代同类题材诗歌迥然不同的抒情取向。由此特殊的审美取向决定,他的闺怨诗里意象与季节选择也很具个人化,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全唐诗》以及当下的王昌龄诗集里所收录的《春怨》一诗应属误收。  相似文献   

12.
葛华仙 《文教资料》2005,(23):133-136
从古代闺怨诗的创作背景及特点来赏读现代诗人郑愁予的抒情诗《错误》,品味《错误》中所流淌的古典韵味。主要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传统的创作技法的运用及朦胧的表意三方面来探讨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闺怨诗是以闺中思妇的忧愁哀怨为主要描写内容的诗歌,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征人之妇的痛苦,受到了诗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重点分析了以"征妇怨"为描写对象的闺怨诗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所谓“闺怨诗”主要是指描写古代妇女愁情怨思的诗歌,表现各类女子由于各种因素与丈夫或恋人分离而产生的怨恨之意或相思之苦,剖析她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或悲悼、或怨愤、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唐代乃我国闺怨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众多诗人对闺怨诗作了进一步的拓宽与发展,取得了空前绝后、令人瞩目的成就。如若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唐代闺怨诗可以细分为:宦妇怨诗、商妇怨诗、征妇怨诗与宫妇怨诗,这四类诗作虽然拥有闺怨诗的诸多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等方面仍有许多细微的差别,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值得人们重视与深研。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史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闺怨诗和宫怨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主要写女性渴望正常生活而求之不得的情感缺失和生存悲剧。闺怨诗主要描写独守空房的女性的忧伤怨恨,宫怨诗主要描写幽居深宫的女性的孤独寂寞。两类诗都充溢着一个“怨”字,笼罩着一种浓浓的感伤情怀,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对爱情、婚姻问题的种种复杂心理。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就大量存在,两汉南北朝时又获  相似文献   

17.
曹植的闺怨诗,都是他发泄身世的慨叹之作。从诗人创作闺怨诗的背景入手,围绕诉“离夫”之愁,鸣“弃妇”之怨的主线,讨论诗人以人托人、以事托志的诗情。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诗经》中思妇诗对后世闺怨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妇诗是《诗经》中爱情诗的重要代表类型,它对后世闺怨诗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这种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闺怨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虽然没有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那样的规模与影响,但却有看丰富的内容,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文中就唐代闺怨诗的概念界定、内容和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及常见意象、特殊类型几方面对近几十年的研究状况略作综述,以推进对唐代闺怨诗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相似文献   

20.
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且尤以思妇诗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月亮虽然只是自然界中的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并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怀人思远的情感寄托流程及其鲜明的"哀而不伤"的审美趋向.论文从思妇诗的缘起及其诗中有关月亮的情境融合,来论述月亮成为思妇诗中一个重要意象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