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能领会词语含义,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要保证朗读时间。语文课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使之从初读、细读到精读,从初步感知、整体感知到深入体会。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教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地朗读重点段,在“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又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仔细揣摩。要讲究朗读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设计齐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孩子们可以大声地读,也可以轻声地读,还可以圈圈点点地读;让他们把认…  相似文献   

2.
吴尾君 《湖南教育》2014,(11):62-63
刚开始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有许多困惑,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太小,认知水平不高,能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吗?经过两年的实践,我觉得低年级是可以开展阅读的,并且低年级开展阅读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让我和孩子们收获了许多乐趣。一、一起朗读,乐在潜移默化阅读,首先是读。一是分角色朗读,如果选择的是读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几段对话,我们就进行分角色朗读。二是示范朗读,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必然会感染学生,让他们也不由自主地跟上朗读。  相似文献   

3.
陈小芳 《成才之路》2009,(27):I0017-I0018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朗读本身是枯燥的。课堂上总是教师在数着学生读了多少遍,学生却往往有口无心,没有多大的收获。如果孩子们长期被动地朗读,不仅朗读的兴趣会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启蒙阶段设法营造朗读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4.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从孩子们朗读水平的高低,可以看出整个班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5.
教学理念 本课是生动活泼、欢快优美,充满节日喜庆的歌词。本设计力求以快乐为情感基调,以朗读为主要学习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为着眼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伙伴的帮助下,让孩子们自由、主动地识字,读文,明理;让孩子们一起朗读背诵,一起想象说话,在反复地朗读和背诵中感受、积累、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熏陶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6.
读中感悟已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通过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让学生感悟文本,培养语感,积淀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就成了检验朗读教学乃至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感情朗读更难。学生为什么读不好?  相似文献   

7.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从孩子们朗读水平的高低,可以看出整个班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朗读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朗读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朗读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加强操作层面的指导,使学生能有滋有味地读,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读,从而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读“爬坡”。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一、感情朗读,引导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二、听说实践,丰富积累孩子们之所以学会说话,主要靠的是不断地听,不断地说…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朗读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快乐地读;激发读书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读;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明白地读。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课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重要渠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这里所提到的朗读是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谓之为"美读"。究竟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文以实例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法颇多,名家指导的例子更进一步证明朗读的方式千变万化。本文还从反面例证为什么有的教师指导朗读会成为学生读书的障碍。论点鲜明,指导性强。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将成为孩子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的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内心感受的有效形式。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汪俊 《辅导员》2009,(13):75-75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笔者认为,语文课的教学要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品尝语文的滋味,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朗读情感;展开想象仔细品味揣摩文章寓意;注重评价让朗读成为学生的终身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朗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晶莹的心     
自以为随着岁月流逝,心已不易被打动,但在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后,我却感慨万千、心潮澎湃!课题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开始,老师饱含深情的开场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范读,把学生们带进一个沉重的现实,深入到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的角色之中:读重点段,孩子们带着憎恶的感情去控诉战争的罪恶,怀着坚定的信念去呼吁维护和平……在感情的潮水里,孩子们从自由朗读中情不自禁地读到一起,老师亦不知不觉汇入到集体朗读的海洋中:那声音高亢,那情绪激昂。朗读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如何纠正学生唱读;怎样教会学生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朗读等几方面论述了怎样指导唱读学生进行正确朗读。  相似文献   

18.
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存在着小学朗读指导的力度不足、梯度把握不明显、广度不够三个主要问题。课堂上,在朗读指导时,我做到从把握重难点入手,增强朗读指导的力度;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有感情地读,把握朗读指导的梯度;从参与度与读的时间上,把握朗读指导的广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朗读的量与质,使其成为课堂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从兴趣出发     
经典诗文言简意赅,易读易背但并非很好理解。因此,通过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竞赛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开展经典诵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学校,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学生可以轻读、朗读,可以师生配读,也可以男女生对读,  相似文献   

20.
邱炳华 《考试周刊》2010,(48):43-43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本文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推进朗读教学的关键;激发心中的情感是推进朗读教学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性格是推进朗读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