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传标 《生活教育》2012,(14):49-50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常规模式。读是吸纳,写是输出;读是写的本源,写是读的目标。同时,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也是为了更好地读。读写结合,读写相互促进,这是提高读写能力的不二法门,这已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只有在实践中方能提高的语文读写能力,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用实证的精神在操作层面探索多种途径,找到学生读写结合的兴奋点、契合点,让学生在读写中学会读写,在读写结合中提起兴趣,提高读写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从读到写,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读写结合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说:"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大大加强。"读写联动是追求阅读教学中高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有效落实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联动达到高效化、最优化。那如何寻找读写联动最佳  相似文献   

3.
徐杰 《江苏教育》2015,(10):24-26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读写结合,是两个环节的"相融共生",主要有"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共生"三种基本形式,其操作要领应随着读写结合的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读写结合问题,有种种实验,大家对读写结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作法是:读写自然结合.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另一种作法是:读什么;写什么;读一篇,写一篇,读的目的是为了写.天津师范大学教科所田本娜(全国小语教研会常务理事)、高恒利同志在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中指出:多读、多写是行之有效的,应该吸取这条传统经验.但是,大量阅读必须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要摸索一条比较科学的读写结合的途径.作者认为:以训练重点带动读写结合,是有指导的多读多练,是比较科学的.为此,作者论述了读写结合的迁移过程——读与写是相互联系的两回事,读与写之间有共同的"联系点".有的教学实验正在探索读写知识和能力的"联系点",并把这些"联系点"作为重点训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生害怕写作,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原因之一就是读写分离。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以文本为凭借,以品味感悟、揣摩探究为手段,挖掘文本,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让读写同行.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努力实现让学生善读、巧说、乐写,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样扎实的训练,使学生的读写水平同步提高,双翼齐飞.  相似文献   

7.
宋聪影 《辅导员》2015,(3):44-45
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读写联动”课型的定位是:读为基础,写为延伸,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只有巧妙做到“读写结合”,并使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建构读写并重的语文课堂。一、读中感悟重积淀文以载道。《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艺术修养和养成良好的品性起着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省中语会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实验研究。这项实验就是运用“读写结合点”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列训练,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探索读写结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的特点有三:第一个特点,运用“读写知识结合点”进行读写训练。“读写知识结合点”是指读与写在知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传统的一大教学方式,"以读促写""以写悟读",使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大板块——读和写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教师可以灵活运用选修教材发掘读写结合资源,本文以《六国论》为例来探寻选修教材中读写结合资源的开发,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中读是基本,写是表达,是运用,是对读的补充,是对读的提升。从读到写,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读写结合正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新课程实施七年来,读写结合却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不论从作为典型推广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朗读多了,感悟多了,写的训练却越来越少。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普遍存在低效的现象。面对现状,"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内化,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抓准读写结合点,才能进行有效的练笔训练,才能使阅读和写作这两件对等而又不相干的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写作训练的因素,以阅读为基础,在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表达,使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读写结合训练促使阅读、写作、思维融为一体,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读写结合训练旨在并行推进,双效结合达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作用,为避免读写结合教学流于形式化,本文特梳理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任务"三大类读写结合教学形式,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读写结合作为当前初中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方式,将读与写有机结合,在对二者加以平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哺读。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确保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本文针对读写结合在初中教学中的开展策略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85):56-57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读写结合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尝试对比同一课例的两次教学,分析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通过读写结合小循环、高关联的方式改进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刘珍燕 《福建教育》2022,(41):45-48
以读促写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读写板块的重要设计意图。为真正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可基于互动协同理论,重视读写板块教学中阅读任务及写作任务的互动,提升教材读写板块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写作训练的因素,以阅读为基础,在学生有所悟、有所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表达,使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可见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中只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