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预设是教学的内在要求,生成是教学的必然结果,二者相辅相成。教学中,为充分达成预设与生成的应有效果,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是必需的,一要以人为本,预设学情;二要立足文本,弹性预设;三要充分预设,调控生成。  相似文献   

2.
课程它既包含静态的计划、安排,更包括动态实施的过程。静态的计划与安排是教学的准备阶段,可称之为课前“预设”;动态实施的过程则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特征。充分的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无根的苗,无线的风筝。生成则是预设的新生命,是课堂的生命体现。没有生成,课堂便是一潭平静的湖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的课堂是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一、课堂的生命之源——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上好一堂课,充分的预设是必须的。那么,怎样才能让预设充分呢?1郾教师要吃透教材,有生成的…  相似文献   

3.
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不厚实,如无本之木;没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没生机,如无源之水。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在教学中,应怎样正确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呢?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充分的"预设"必须更新教育信念;充分的"预设"应具有全局意识;充分的"预设"必须预设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一、课前预设,动态生成教师备课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结构,考虑课堂动态生成性目标,进行充分预设。布鲁姆曾经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文本之后,应该充分预设:学生已有哪些知识与生活体验,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等等。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课堂生成纳入自己的教学预设,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驾轻就熟",真正实现预设中有生成、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是需要充分的预设.有效的生成是充分预设的结果.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两者融为一体.预设不充分,肯定会产生更多的"课堂意外",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是与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充分的预设就是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有效的生成就会水到渠成.两者互动共生,才能保证教学的优质高效,演绎课堂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  相似文献   

8.
陈晶 《亚太教育》2020,(1):117-118
精心的“预设”是为精彩“课堂生成”做准备。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广泛,教师要根据学情、教材内容等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要注重预设的广度和深度,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不能按照预设的轨道进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打造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在充分研究学生、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预设,还要在教学中树立"生本意识",把握课堂的闪光点,突破预设,让课堂充满生成的美。教学过程的展开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高质量的教学预设需要研究教材,更需要研究学生,在快乐生成中努力提高教学应变能力。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学情,充分预设,灵活运用生成,让预设和生成共存,共同演绎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11.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艺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预设,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索学习活动规律的过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充分预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预设要服务于学生的课堂生成,善待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相似文献   

12.
对话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对话教学成功与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指标。对话教学往往要与预设及生成这组教学活动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预设与生成激活课堂;预设与生成促成转变。  相似文献   

13.
翁晓碧 《新课程研究》2009,(10):140-142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预设也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应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看待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动态的课堂,基于充分预设;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夫 《天津教育》2006,(11):49-5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目前,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运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偏离了生成的目的和航道,走入了生成的误区,生成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一、课前应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有些教师认为,既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前应该简化预设,甚至不用预设。殊不知,课堂中的生成虽然有时不可预测,但只有那些课前有充分预设的教师才能真正利用课堂中的生成。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哪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所以,教师应当为生成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预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努力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研究每节课中可能有哪些生成点,然后为课堂的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要充分作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设以及对教学策略的准备,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当然,课前预设不是过分追求精细地提问,预...  相似文献   

15.
"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生动的课堂生成。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前多进行隐性设计,让预设为生成服务,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互为扶持。但是预设是有条件的,无目的的预设只会起相反的作用。因此,预设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因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语的目的是什么,价值何在,不能只注重课程的热闹、花哨,更应关注课堂实效性。此外,预设要考虑学生的内需,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新课程倡导自觉、由内向外而生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师设计教学预设时,要充分重视学生情感的生成、行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就迷失方向。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乏味的,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一、精心设计一堂课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做好教学设计,这种设计包括预设和生成两个方面。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一方面,预设是为了生成,是为了使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生成更具方向性、更富成效性;另一方面,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得当、充分生成才能有效、完备。教师必须在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吃透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预设、精心生成,为创设精彩课堂创造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46):4-5
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它高度关注人的发展,反对教师的固化预设,提倡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具有情境性、过程性、创生性三大特征。注重教学的生成性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注重教学的生成性,要求教师要充分捕捉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生成性教学素养,要互助合作,共享生成经验,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二者缺一不可。预没是有效教学的必然条件,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生成则是有效教学的充分条件。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如何科学预设是前提条件。具体做法应坚持“四宜”“四不宜”。 一、内容预设,宜粗不宜细  相似文献   

2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偏离了生成的目的和航道,走入了生成的误区,生成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一、课前应精心预设课堂中的生成虽然有时不可预测,但真正有效利用生成的是那些课前有充分预设的教师。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哪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所以,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应当为生成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预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学生,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要努力做到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