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开放阅读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桥梁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发现"的模式,实践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应积极推行"初读—熟读—导读—细读"的阅读模式,在此基础上实施课文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话理念"在国内阅读教学中逐步的发展并居于核心地位,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所关注。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相互对话和交流实施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晓春 《山东教育》2013,(Z2):68-6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对信息加以判断、归纳、综合。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有"总—分—总"式阅读法和"PWP"阅读法。前者强调了"怎么读",即读全文,分段读,再读全文,但是没有说清楚读的目的是什么;后  相似文献   

5.
实施个性化阅读就是把课堂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桥梁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发现"的个性化阅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延边州初中汉语"学习—积累—体验—整合—达标"教学模式。本文基于在此课题推广过程中负责研究议论文阅读教学的经历,在实际教学实践、教学视导、听课评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科学有效地体现此教学模式,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语感生长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要让学生亲历"循序渐进—品析词句—数度重逢"的过程,使学生在朗读中,在品味中,在反复阅读中形成语感。学生语感的生长是阅读教学达到高效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中的Reading "Elias's Story" 为例,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个环节,探讨如何选择读与写的结合点,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实现"接触—领悟—模仿—创造"的转化,使得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高度融合,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即摒弃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把文本解读的重心转向"文本—读者",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当然,"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意义的生成"往往需要探究文本后面的一些心理、社会的因素,这时候,引进相关的‘同题’、‘异质’的文本材料,往往能够使得课文中模糊的意义显得清晰起来"。这种引进材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全篇文章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线索来把握全文的主旨,做到准确快速理解全文,这就是所谓的"线索型"阅读教学。"线索型"阅读教学可分为时间线索类、空间线索类、逻辑线索类和情感线索类四大类。教师可通过"读前引导—快读任务布置,初显文章线索—细读任务布置,确定文章线索—读后回顾线索—技巧总结"的"五步走"模式开展"线索型"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四项技能之一,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的标准,七级为25万字以上,八级为33万字以上。"历年的高考试题说明也都对阅读提出要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60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表征入手,基于核心素养的四方面特征和认知规律,分析了"输入呈现—吸收理解—分析表达—迁移运用"阅读课堂的一般设计逻辑。以译林版"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Welcome to Chicago为例,探究如何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课堂设计及教学实践之中,旨在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心得、交流经验,携手探寻英语阅读教学的"诗和远方"。  相似文献   

13.
陈英 《中小学电教》2009,(11):64-64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已经扬弃了传统的"训诲—驯化""传授—训练"的教学方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动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机会。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发展,"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与探索。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迁移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形成学习语文的完整体系,其基本结构为"尝试自学—激疑导思—读思释疑—质疑创新"。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思维训练的过程应遵循"初步探究—深入探究—创新探究"的规律与方法,把握好转换思维方向、类别的不同时机,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长文",很多教师觉得付出的时间精力很多,但是收效甚微。笔者根据"体验—探究"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从明确教学起点,聚焦关键问题,教师引领提升三个方面来阐释"长文短教"的一种新思路。一、"体验—探究"阅读教学"体验—探究"阅读的含义:阅读体验就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蒋葳 《中学课程资源》2019,(2):36-37,63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以教学案例为依托,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课堂组织顺序,分析图式理论的三种阅读图式(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樊亮 《语文天地》2012,(18):52-53
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是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作为教学整体,三者之间是"自习—提升—实践"的关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能处理好三者关系,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智能发展受抑,素质提高受阻。怎样才能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呢?"三引"教学法较为有效。"三引"即课前的"引读"、课中的"引点"、课后的"引伸"。下面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进行说明。一、课前引读学生预习要弄清四个问题,即课文主要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你怎样写?针对此文,首先,我设计课前引导:"同学们,我们学习《幼时记趣》已半年多了,谁还能说出这一课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字词辨识、应用写作等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促使阅读教学更有效地推进,是近年来语文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语文学科的发展也意义重大.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既包含了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又包含了师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还包含了课堂情境中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是一个蕴含多个层级的命题.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层级,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基于此,文章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提出了阅读教学的层次化推进策略,以期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进步.  相似文献   

20.
于银磊 《考试周刊》2013,(51):83-83,81
阅读课是外语教学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如何有效地指导外语阅读一直是外语界关心、探讨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预习—讲解—练习"的外语阅读教学法已经不能适应图式阅读论的要求,对其进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概述图式理论的渊源、性质、心理机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现代图式理论对外语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以期对改进外语阅读教学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