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讽叙事在萧红的小说中是进行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对反讽的自觉运用使作者以一种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含蓄而诗意地表现国民批判的意图,同时也是萧红小说语言诗化特点形式的原因之一,反讽机制的运用使萧红的小说叙事实现了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2.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四》是20世纪以来较为著名的关于政治改革的反讽小说之一。"老大哥"形象、新话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反讽意味。反讽手法的应用,增强了语言的讽喻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朔小说的语言以反讽叙述为基调。通过运用"新京味"使其反讽具有世俗文化气息;通过"痞子说官话"式的置换语境形式使其反讽同人文、历史、政治相联系;通过譬喻,幽默化,调侃式等手段使反讽具有趣味性。这种语言吸引了许多读者,同时令一定群体的读者对王朔小说产生排斥心理。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王朔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小说走向通俗化探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反讽作为一种生活交际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受到修辞学家,文学家以及语言学者的关注。反讽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然而,对于反讽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该论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爱玛》两译本对反讽句式的翻译,认为将文学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小说反讽的翻译中,可以促使译者注重翻译过程中的风格对等,也有助于提高译者对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从而提高小说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骆谋贝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1):61-63,77
简·奥斯汀历来被人们称为十九世纪初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爱玛》更是奥斯汀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反讽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在创作手法上的显著特色,包括语言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性反讽。通过多重反讽手法的运用,奥斯汀批判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和婚姻现状。  相似文献   

7.
王劼 《现代语文》2009,(6):76-77
“反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它给文本带来了超越文字的丰富内涵,扩大了文本的张力。鲁迅的作品比较自觉地运用了反讽艺术,《阿Q正传》就是较为成功地体现“反讽”运用的作品之一。无论小说的标题、主题揭示的过程还是小说语言的表达,都具有反讽特点,这种“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使作品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以细小的人物关系作为切入点分析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主要是充分的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同时,把言语行为作为合作交流的框架,在全文里面运用最多的语言特色是—反讽。反讽的语言运用表达了作品里面人物的性格,通过语言加深读者的印象,普通的语言反讽可以在文学语用的发展中得到诠释,所以能够验证语用理论对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反讽艺术修辞是微篇小说中的一种重要创作方法。委婉含蓄、两极对立并举和轻松幽默超脱是反讽艺术修辞的三个基本特征。成功地运用反讽修辞不仅能使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而且能体现出作者运用语言修辞的能力以及洞察社会人生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反讽艺术修辞是微篇小说中的一种重要创作方法。委婉含蓄、两极对立并举和轻松幽默超脱是反讽艺术修辞的三个基本特征。成功地运用反讽修辞不仅能使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而且能体现出作者运用语言修辞的能力以及洞察社会人生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小说《爱玛》因其喜剧因素和反讽手法著称。研究者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研究其反讽,却很少有人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的讽刺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直接引语折射出的会话含义研究《爱玛》反讽,以期揭示爱玛、埃尔顿先生、贝茨小姐的人物性格以及作者奥斯汀对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意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尤其是把西方叙事学中的“反讽”手法运用到鲁迅小说研究中。本文主要从结构反讽、性格反讽、言语反讽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方方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反讽艺术.在方方小说中,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反讽性构思、人物形象的反讽性描写与意象的反讽性运用,共同构成方方小说的反讽特色.她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反讽使方方小说含义丰富,也使方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在语言风格上,作品一向是以华美、新奇而著称的,被人称为"张体".伴随着国内叙事学理论研究热的升温,反讽作为近些年在中国兴起并形成热潮的修辞方法,被引入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研究当中.本文从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反讽气质入手,在参照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张爱玲有代表性的文本,来探讨她小说文本中反讽叙事的技巧、方法及影响等,从而对探析她小说语言特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小说《飘》中的主人公瑞特.巴特勒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自觉地运用反讽思维,其反讽的多样性、深刻性使之成为反讽艺术的经典人物。它的经典性体现在——传奇式条件中孕育出的主人公瑞特,以其从语言、行为到命运的反讽性显示了其反讽的严整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中的语体交叉渗透的修辞价值及其认知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运用语体交叉渗透方式增添了其小说语言新颖性、反讽性,同时也使其语言呈现出含蓄、幽默的表现风格。隐喻性和语境性是她运用这一修辞方式的重要特征,也是认知其修辞价值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反讽是刘震云写实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1)刘震云写实小说中反讽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2)其作品反讽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其蕴涵的内在精神,以此对刘震云写实小说的反讽特色进行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作家中,阎连科的写作个性鲜明,极具特色,反讽叙述更是他的小说《受活》的显著特征.在《受活》文本中,反讽叙述的特点体现在语言反讽和情境的反讽,其中情境的反讽尤为突出,贯穿于小说始终,使小说呈现出整体的反讽叙事结构.作者在强烈的反讽叙述中,反思历史与当下的意义,从而呈现对苦难中农民的真挚的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人物塑造、主题、语言和情节等方面综合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讽刺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克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威克姆和宾利小姐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宣扬了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通过凯瑟琳夫人的形象刻画来探讨《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20.
反讽的基本性质是假相与真实之间的矛盾;反讽的语言类型有克制陈述、夸大陈述、正话反说、悖论性反讽等;反讽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叙述方式,也是小说的美学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