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2年网络流行语精彩纷呈,"屌丝"文化彰显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力量,流行语体的风行也带动人们语言的狂欢。网络流行语言体现了人们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群体诉求,而个人意识的参与和外来文化的加入丰富了网络流行语的内涵,这些网络流行语成为2012年度社会事件和人们心理状态的时代见证。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是新思想、新事物最好的见证。笔者近年通过阅读大量的英语新闻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中国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里大量涌现的"流行语"越来越多地被西方媒体所报道。  相似文献   

3.
2018年夏天,随着各类综艺选秀节目的爆红,从中衍生的网络流行语也随之愈发愈盛,"pick一下""C位出道""skr"等网络流行词充斥在网络平台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病毒般迅速蔓延开来,引起了新一轮的网络狂欢,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文将围绕综艺选秀节目中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含义、流行原因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流行语的产生主要有三大来源:热点事件、特定人物和社会现象。本文立足于这三大来源,通过研究实例探讨流行语的翻译方式,并就不同的翻译版本进行对比,旨在从流行语这一角度,感受翻译在语言转换过程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饶宏泉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49-50,54
从分析"××哥/姐"的个案扩展到众多网络流行语,认为它们采用能够娱乐大众的流行元素来包装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凸显其新闻娱乐价值,并对所概括事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进行娱乐化的解构。从网络新词到网络流行语的过程能给修辞传播学的构建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学者莱思所提出的文本类型学理论为研究网络流行语英译提供了较为实用的理论指导。不同类型网络流行语也可以分别归类为信息型文、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以此为基础,翻译策略的选择就是一般网络用语的信息化处理,网络俏皮话情感化处理以及基于社会公共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解释性翻译。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全面崛起,流行语成为当代汉语中的一大特色,流行语的运用也渗透进新闻语言的使用中,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中的广泛运用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时代性。鉴于此种情况,笔者从流行语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现状着手,对新闻语言的时代性特征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切糕事件"始发微博元信息文本的诸多特征容易引发网友产生对抗式解读;新疆话题的敏感性促使网友采用一系列修辞策略来确保这种对抗式解读的安全,进而引发更多网友模仿,在微博平台中创作了大量使用修辞表述的"切糕体"。"切糕事件"网络狂欢的形成使官方试图控制的严肃舆论场陷入网友恶搞式的符码游戏。这场网络狂欢在宣泄网友情绪的同时,维持甚至强化了网友对新疆的刻板印象,不利于改善社会对新疆民族群体形象、地域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流行语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尤其在科技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最终都有可能浓缩为一个字、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而广为流布,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让我们来共同盘点2009年的流行语吧。  相似文献   

10.
流行语作为"敏感神经",可以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文娱等的热门话题。虽然流行语广泛传播过后会逐渐冷却,被人们淡忘,甚至成为"死语",但流行语作为整体永远都不会消失,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流行语会层出不穷、推陈出新,对日本流行语作以分析,可对其文化、社会现状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this paper adopts the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English and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ology to lay bare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so as to help reader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The materials applied in this paper are collected from the social networks and online news portals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display the features of Internet buzzwords, thus giving readers a sense of reality and familiarit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can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reflections of economy and the existent language is the most economical one for its users.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词语是大众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使用的通俗用语,即网友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时效性,而是变化性。网络流行词语的翻译成为时下的网络热潮。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网络文化,展现汉语文化的魅力,必须寻求最为有效且等值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解释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的书写策略诸如,戏仿、脱冕、狂欢化的广场语言等产生了文本的狂欢化审美效果,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狂欢化”文本。  相似文献   

14.
林晓颖 《海外英语》2012,(2):148-149,170
该文分析当前中文网络热点词汇出现的原因,总结其原因为重大新闻事件催生网络热点词汇、新科技的发明和应用、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以及网络社交的非正式性和网民的年轻化。论文还对中文网络热点词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得出对中文网络热点词汇的翻译可以用直译法,意译法和"灵活运用新闻生造词",并指出翻译中要注意加以注释说明原词在中文里出现的背景,以及翻译要符合规范。  相似文献   

15.
当今网络流行语十分盛行。网络流行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网聊娱乐类、个性表达类、热门时事类。不同类型的流行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不同影响。认识这些不同影响,对于我们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开创了人类认知世界、表达心性的新方式,催生了新的语言模式.传统媒体和网络传媒等多种类别传播媒介的叠合接力是网络流行语体得以诞生、传播的重要原因.网络传播和人际传播共同促成了这些新型网络语体的流行.网络流行语体的主要使用者是青年人,网络流行语体不仅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时尚,更彰显了在这一时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青年人的精神特质.网络流行语体的产生既与大众的从众心理有关,也体现了公民积极表达意愿、介入社会、追求民主权利的自觉.但网络流行语体除了积极的意义外,也不乏令人担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从娱乐新闻到新闻的娱乐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娱乐新闻是不是新闻,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它甚至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的差别。传播学者刘宏认为,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在娱乐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娱乐新闻的具备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那么,新闻的娱乐化是否就是所谓的"娱乐新闻"呢?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事实上,新闻的娱乐化,是现代新闻的一种表现方式,一种表达手段,它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消减了新闻当中严肃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去挖掘新闻的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新闻的娱乐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并适度加入了人情味因素,强化了事件的戏剧悬念、冲突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如何正确看待新闻娱乐化,我们应当遵循新闻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与生活息息相关,以“马上”作切入点,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归纳出近十年流行语的修辞规律,发现其主要手段是谐音、缩略、旧词新用、仿词和格式套用,并在《咬文嚼字》所评选的2013年十大流行语中得到了印证。这对研究流行语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发展,ACG文化在中国网民之间日益流行,随之而来的"行话"——ACG网络流行语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网络流行语体现了网民富有想象的造词能力。这些词通过多种翻译手段借由网络来到中国,对汉语语言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超”字新用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超”字作为类前缀和程度副词的用法越来越普遍。其类前缀用法是受到英语的影响并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通过与传统程度副词“很”的比较,可以界定准程度副词“超”的程度量级介于“很”和“极”之间:对“超”字新用法所反应出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可以为日常流行语的规范问题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