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发网民强烈关注的“徐武事件”,6月10日有了结果,徐武终于得以出院,让牵挂徐武命运的网民松了一口气。这一事件中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 《人民日报》成为众媒体跟进的一面旗帜。在事件升级、网友热议的当口,5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精神病收治”不得偏离法治轨道》,立场鲜明地对“徐武事件”中有关部门的处理不当提出批评,引起网民极大关注,受到网友盛赞。中央电视台也在《东方时空》、《新闻1+1》等多个栏目对此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周立春 《东南传播》2011,(10):34-35
“五道杠”事件在网络迅速蹿红有着诸多成因。网民广泛关注和海量回复的背后是网民的从众心理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从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民的需要。本文将通过分析“五道杠”事件中各网友的反映,以期解释网民从众效应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3.
2007年被网友称为“网络民意年”。在这一年网民积极参与社会热点事件讨论,发出自己的声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进了事件的发展。每一件重大的网络事件都可以看到网民的巨大力量。在数字时代,网民已经成为互联网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4.
殷平 《新闻世界》2008,(9):128-129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许霆恶意取款被判重刑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激辩,并在全国网民和法律界人士的强烈呼声中得以重审;周正龙“虎照门”事件,由网民首先质疑并最先发现年画虎的有力证据.演变成社会对真相的强烈诉求与重塑政府公信力的行为,并最终揭开事实真相:“范跑跑”和“杨不管”事件在全国网民的关注下.最终引发成为全国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段时间内成为最热门的新闻话题……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网民代表调查团就“躲猫猫”事件展开调查,且不论结果如何,单单这样的政府行为就和“躲猫猫”事件本身一样,备受公众的关注,同时也在政府和媒体层面引发了很多探讨。不少人认为这是具有开创性的政府“宣传新思维”,称赞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此次行为是一种“舆论新政”,是一种大胆尝试,具有强烈的探索和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回顾 百度文库成立于2009年11月,是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上传、阅读和下载多领域的资料.通过这样的机制,网民可以免费阅读到大量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以网民身份上传的,但部分文档还处在版权保护期. 1.第一阶段:盛大文学起诉百度侵权为本次危机埋下伏笔 2009年12月,盛大文学就开始针对百度的“侵权”行为采取维权行动,诉讼中明确列举了百度“侵权”的七条理由,并呼吁出版机构、作家等联合起来,对百度进行联合诉讼,共同打击盗版行为.可以说,这次事件是百度开始陷入版权纠纷危机的征兆.  相似文献   

7.
背景:从“史匕最牛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再到“周老虎事件”,网友的言论不断闪现在中国的舆论中。这些将自己所见、所闻提供给公众的网民,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今年的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网络汇聚,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以“艳照门”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冠希的“艳照”在网上泄露以后,网络立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艳照门”热议,广大网民对此事近乎疯狂的讨论似乎又陷入了一个非理性的误区。这场“艳照”风波拷问了娱乐圈的道德底线,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艺人的隐私问题如何保护以及媒体无休止的炒作是否过度、网民的非理性行为等问题的深思。本文试图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事件,分析该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探讨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由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引发了网民的质疑,天涯社区、百度等帖吧一时帖子满天飞,“挺虎派”和“打虎派”展开激战,双方甚至开始彼此的人身攻击和谩骂,网友、专家、官员也都纷纷加入其中。华南虎是否存在的争论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我们看到的一场网络上的闹剧。许多狂热网民认为周正龙造假,并对其进行辱骂,其行为已经超越了理洼和民主的精神,显示了一种以群体力量压制个体的“网络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10.
2017年2月初,一款“皮皮虾,我们走”的表情包蹿红网络,之后又衍生出“海参,我们走”“大闸蟹,我们走”等其他水生生物网络表情包,引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表情包的每一次走红,都离不开网民对此的创造性生产与传播,揭示了网民对网络表情包的“接受”,符合接受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9,(4):16-17
事件回放: 近日,有网友总结2009年上半年的网络十大事件,“躲猫猫”、“邓玉娇”、“跨省追捕”以及最近的逯军事件等,这些热点事件经网络舆论监督后,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可以说是网络舆论监督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体现。高达八或的网民非常看好网络监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迅 《记者摇篮》2006,(10):34-36
近几年来,网民数量迅速增长,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二生活空间。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力量也逐渐壮大,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中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的缺失。“铜须事件”简述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铜须门”事件,被称为“2006年最具轰动性的网络事件”。《纽约时报》国际新闻部的头条也关注了此事件,标题是“中国网民强加道德批判”。一位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友发帖,讲述了和他结婚六年的妻子与网名为“铜须”的男子发生一夜情的婚外恋事件。这位苦主还将两人的聊天记录,以及当事人铜须的QQ号码公…  相似文献   

13.
喧闹一时的"华南虎事件"(或称"华南虎照"事件),继陕西省林业厅致歉信之后,暂无后续消息。然而,"华南虎照"引发的一场网民总动员,却至今为不少人津津乐道。从发现虎照年画,到重建拍摄现场,正是网友提供的信息揭开了"华南虎照"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移动终端的上网速度大幅提高,网民凭借便捷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上展示着其影响力.在网络事件的参与上,网民参与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众网友对于舆论的参与热情近乎狂热. 然而,网络在拓宽普通群众发声渠道的同时,谩骂、人肉搜索等非理性行为也频频发生.网络媒体对网民的非理性行为近乎毫无约束,这常使非理性的舆论盖过理性的声音,造成网络事件舆论极端化.长此以往,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会下降,网民也会逐渐丧失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视察     
《新闻实践》2011,(3):77-78
31位省级党政干部使用网络热词网上贺新春 兔年新春期间,有一则新闻引来不少网友“嗣观”:全国17个省区市的31位省级党政领导齐聚人民网,发表新春贺词,向网民们拜年并致新春祝福。书记、省长们的新年贺词,不仅向网友表达了党政机关对网友参政议政的欢迎,还注入了不少“潮”元素:“给力”、“浮云”、“大砖”等网络用语都出现在了贺词中。现在网上议政作为一种新颖的议政形式,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行使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不少省区市领导在新年贺词中对此表示欢迎,并力邀网民为地方建设建言献策。记者发现,这些领导们的新春贺词,对网络语言的掌握都比较熟练,其中“给力”、“围观”,成了最爱用的网络词汇。  相似文献   

16.
2008年2月3日晚8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通过南方网等省内主要新闻网站给网友拜年,并表示愿向网民“求计问策”,愿一起“灌水”,欢迎“拍砖”。南方网敏感地认识到这是网站第一次有省委书记、省长来“发帖拜年”,对于广东互联网的发展是标志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吃包子”事件在微博“爆料”式的首发,进而引发媒体微博及亿万网民的围观,可以说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新媒体传播案例。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27日,另一条关于章子恰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网民热议。网名为“善款去向”的网友于2010年1月22日在天涯社区发帖称,章子恰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宣布过的多宗捐助善款,只兑现了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王军  董克 《网络传播》2010,(5):38-39
今年2月底,一网友在网络上传播了一段性爱视频,其内容裸露而又色情。在视频中可以清楚分辨出视频中的女性是车模“兽兽”(网名)——新丝路的著名车模翟凌。这一事件吸引了诸多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关注,而“兽兽”本人并未有要声讨传送视频者的意愿。她只是在博客中这样写到:希望网民对于她,能够给予应该给予的尊重和谅解。  相似文献   

20.
风波不断的央视继“白字门”、“补妆门”等事件后再爆失误。有网友指出,在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某节目中,被采访者的头衔居然出现了错字,“发言人”变成了“发炎人”。(6月25日《扬子晚报》)真得佩服现如今科技的先进、普及和网友的细心、果断,电视节目中不经意的一个失误,就被网友及时截取(抓拍)到了,并且很快传播上网,引发全国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