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写从小到大,我们会结识许许多多的书,围绕书发生过各种各样的故事熏通过书又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与书有缘的故事”呢?一、要写出读书之“境”何谓“境”呢?就是说我们应该给读书设置一个场景、一个情境,或者说读书本身就应该有一个场景、一个情境。读书之  相似文献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获得知识当然要读书。古人曰:“学者先要会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说读书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书本。许多学生对书中的知识确信无疑,他们认为著书的人都是大学问家,怎会有错误呢?因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但同时也有主流之下的暗流。《书事》正是这样一篇有关“暗流”的散文。在那样一个普遍视知识为无用的年代,仍然有许多人渴望读书.热爱知识。而这样的文章我们其实也接触过很多。然而接下来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人能够逆时代主流,坚持读书学习呢?一般而言,这些文章都会告诉我们,因为他们始终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总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5.
为何读书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常人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古代学者求学是为了自己,如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然而其言本意应为:古代学者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品德;而如今的学者读书却是为了使自己有一个知识渊博的外表炫耀给别人。仔细想想,我们究竟为何而读书呢?我想目的有三: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固然是为了求知,为了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好书,把读书当成一件受益终生的事对待。书中的知识岂止千千万,要想尽入囊中似乎有些不可能。但博学正需要多读书,即便有些书中之理一时无法顿悟,…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教诲     
关于读书的想法由来已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让我又不得不反省自己10多年来正在做的事。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毋庸详述,其中一点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能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这是对抗浮躁的一个办法。这时有一种快餐式的读书方式很快流行起来。我们也是在读书,而且对那些畅销书可谓如数家珍,但是我们真正从书中获得了多少知识,又有多少书能够真的给我们心灵震撼呢?现在的书真的很多,而且哪一方面的都有,无论走进  相似文献   

7.
试论背书     
背书,是读书的一种方式。读书的目的是吸纳人 类智慧的营养,增长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当然,读得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有丰厚的积累。但是怎样才能积累得既丰厚又牢固,把人类的智慧真正消化、吸收,“化” 为自己所有,成为自己的“财富”呢?笔者认为,光读是不够的,还必须背。读,往往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时过境迁。书我依然分离,不会合而为一。背书则不然。“书”要“背”则非朗读不可,朗读自古以来就是背书的唯一途径。朗读的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你经常读些什么书?读书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这是古今名人们共同的深切体会。关于读书的格言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  相似文献   

9.
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足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如何读书呢?读怎样的书呢?这是摆在每一个读者面前的实际问题。从我自己20余年的读书体验来看,我以为读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选择,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好书来读,这样才会开卷有益。下面我着重从阅读文学作品并与写作相联系的角度,给同学们提出10点建议:1.首先要培养爱读书的兴趣,形成习惯好读书,是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也是关键。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我最欣赏的读书名句:袁枚的“书非借不能读也”;高尔基的“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拓眼界、积累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本文总结了如下几种读书方法,供教学时参考。 (一)摘要式读书法摘要式读书法,就是把某本书或某篇文章中的精华部分择要摘录下来。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东坡文集事略》)因此,我们看书学习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提起创新,别以为那只是科学家的事,其实,在我们读书时就十分讲究创新了。大家一定听说过伽利略登上比萨斜塔做实验的故事,随着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轰响,伽利略推翻了中世纪教科书上的一条定律,而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形成了一种“惟书”的盲目观念,认为书上讲的一切都是对的,将书上的话奉为圣旨,实际上这是不妥当的。要知道书也是人写的,也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读书时看待知识要审慎。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运用、体验、印证、考察,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读…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条件。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仅仅一句“你应该多读书,读书很重要”就够了吗?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如何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书读得多了必然会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读”与“写”的密切关系已为很多人所信服。那么,为什么有些同学读了不少书作文能力还是提高不上来呢?这与读书的方法不对有一定关系。正确的读书方法很多,因人而宜。但是共性的东西还是有的。一是读书不要“偏食”。只要是看得懂的内容都爱读;二是读书要用心。有人甚至废寝忘食,常常为书所迷;三是读书重意会,书中的人物、情节常常浮现在眼前;四是读书求效果。读后要知道什么是美与丑,学会怎样分辨善与恶,书像一扇知识宝库的窗户,展示了另一个美好的天地。为什么读了不少书作文能力还提高不…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读书,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见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渊明说读书“不求其解”,也有人说读书贵在“涵泳”。王蒙则认为每一个人要掌握自己读书与人生阅历最佳的平衡点。王蒙主张,有两种人不必读书,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白痴。天才理当著书立说供人学舌,没时间也没必要读他人著作;至于白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只有中常之人才是读书种子。其实,此辈也可能因读书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古今为读书所误者岂止孔乙己一人?书读多了,不免眼高手低,自废武功;各书生自立门户互不买账,不读或许明白,越读越糊涂的并不稀罕;书虫大多苛求,感觉幸…  相似文献   

15.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16.
所谓”开卷”,就是指打开书来读,也就是措读书或者看书,“开卷有益”众所周知。是不是一开卷就都有益呢?我想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开卷是否都有益?取决于一个“卷”字。如果是好卷自然受益匪浅,如果是坏卷那就说不定了。所以,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读。刘向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让人读了受益终生。好的书籍给人巨大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是因为阅读了上千种好书籍,才写出了《资本论》;因为读了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而让我们知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但同时也有主流之下的暗流。《书事》正是这样一篇有关暗流的散文。在那样一个普遍视知识为无用的年代,仍然有许多人渴望读书,热爱知识。而这样的文章我们其实也接触过很多。然而接下来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人能够逆时代主流,坚持读书学习呢?一般而言,这  相似文献   

18.
作文与读书     
熟语云,“书痴文必工”。意思是,喜欢读书的人写的文章必定很漂亮。这话充分揭示了作文与读书的关系,说明要写好文章必须多读书,喜欢读书。为什么多读书、喜欢读书就能把文章写好呢?或者说,读书对写好文章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回答是:作用多得很,也大得很。简单地讲,至少可以列出如下这些来:一是优化心灵,提升人品。书教育人、感染人,使人的品质得到增进,感情得到丰富,心胸得到拓展,心灵得到陶冶。一句话,使人各方面都变得美好。美好的心灵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证,所谓“言为心声”(文章是心灵的声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章要写得好,首先必须…  相似文献   

19.
一、思想准备思想准备主要指的是勇气和信心的准备。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书教得很漂亮,但要他写文章,却难上加难。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写作论文的勇气和信心。他们认为,写论文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我们小学教师,怎能写出论文来呢?”应该肯定,读书不多,知识贫乏,是写不出好论文,也提不出新见解的。不过,也不是一定要把有  相似文献   

20.
读书恩仇录     
古人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那么,这不关风月的“情”和“恨”都关乎什么呢?答案自然很多,但或许你不会想到,有一种却是关乎“书”的。自古以来,就有爱书、嗜书而至于痴迷之人,我们称之为书痴、书虫。人为书狂,便难免会生出一些爱恨情仇来。本期“时文英华”便为大家辑录了这样一组关乎“书”的短文,文章虽短,却包罗万象: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读书的多少,借书的焦虑,藏书的乐趣,嗜书的趣闻……我们不妨称之为“读书恩仇录”。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论及古今,读来不但有趣,而且十分有益,它不仅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是什么样子,还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应当如何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