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勇无谋” 刘半农的天下.最初是在上海滩打出来的。他在当时被称为鸳鸯蝴蝶一派的文学刊物上.写了各式各样的小说.这些小说被冠名为“滑稽小说”、“侦探小说”、“醒世小说”、“衷情小说”、“言情小说”。写着写着,便深刻起来.又写“历史小说”和“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2.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3月1日.晨报A2版关于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的新闻报道在市属报纸中独具特色。一是有自己记者撰写的自采报道:二是以“关键词”突出温总理在线谈话的要点.如“在线交流,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信心”“反腐败.正积极准备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工作”等.既令人一目了然,又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在“访谈花絮”中.以记者采写的“网民留言请总理喝水”和“追访主持人的感受”等细节报道,为主报道锦上添花,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屠佳汝 《大观周刊》2012,(41):289-289,279
一、需要与现实 “意会”。心领神会也:“言传”.言为心声也。“意会”了才能“言传”,“言传”了能更好地意会。“意会”是理解.“言传”是表达。语文阅读教学既需要培养学生的“意会”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言传”能力.加上“言传”能让我们老师直接了解学生“意会”得是否深刻.了解自己的引领是否到位。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意会”语言文字的美妙时.  相似文献   

5.
“天地之间是个人”.关键在“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本”.就必须贯彻李瑞环早在十八年前提出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对于落实这“三人”原则,瑞环深刻切实地加以了阐述,他说:“尊重人.就是平等待人,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理解人.就是要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承认人们不同的性格、爱好和兴趣。关心人,就是要对人满腔热情,诚恳忠厚.为人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6.
庹震 《新闻与写作》2008,(10):54-54
关于“笨功夫”的不同认识.源于人们对“笨功夫”概念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误以为记者要下“笨功夫”.就是要完全重复昨天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同志认为:现代社会的记者.不同于过去了.交通条件变了.通讯条件变了.写稿都用上电脑了,还说什么“笨功夫”?  相似文献   

7.
尽管成名后的小沈阳努力通过电影作品和今年的春晚来表现自己的阳刚.但还是绕不开“俗不可耐”和“娘娘腔”等质疑。日前,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文称,小沈阳在中国的“一炮而红”.彰显了当下社会的“宽容度超过了想象”.并质疑小沈阳是如今“最低俗的中国人”。本报记者致电了小沈阳的同门师哥、赵本山爱徒王小利,  相似文献   

8.
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不论这个世界出了什么新鲜事儿。新闻记者都喜欢一哄而上.以“XX门”来报道。克林顿的风流韵事叫“拉链门”.女演员阿娇被偷拍叫“艳照门”,恒源祥推出生肖广告叫“广告门”.菲尔普斯吸食大麻叫“大麻门”、博尔特进迪厅叫“艳舞门”.还有许许多多的这“门”,那“门”。在我看来.都有些“邪门儿”。  相似文献   

9.
何玲 《大观周刊》2011,(47):133-133,93
同学们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往往只是一味地叙事,缺少了能拓宽内容.点石成金。深化主题的议论,从而导致文章缺少思想深度。或者采取“贴标签”、“喊口号”的方式“乱议论”和“空议论”.一写到某人某事,就说“他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这种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其实,记叙文中适当地穿插议论,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锦上添花.才能达到“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琢玉成器,以理动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12月开始,《陕西日报》在编采人员中试行内部稿酬制,对每天见诸报端的稿件“篇篇以质打分.月月以分计酬”。为此,我和另一位同志一道.担负起了“天天读报评稿工作,自然对报面上的稿件看得细了.感受也多了。总的感觉是.党报姓“党”的个性鲜明.“两个文明”的主题歌唱得响亮.全体报人的创优意识、精品意识昭然可见,党报越办越好的阵势日臻完善。若从新闻业务研究的角度看,见报稿件的质量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毛病可用“大”、“老”、“粗”三个字来概括。所对“大”。一是题材大、主题大.照搬“文件”和”讲话一.不…  相似文献   

11.
邓识 《新闻传播》2009,(8):42-43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我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正愈来愈被人们接受.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旨在挖掘这一观点对当前新闻实践的现实意义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山寨文化”是技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一方面打上了技术时代的烙印.另一方面也深深凸显了“草根”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大众消费理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寨文化”的含义和特征.然后以美学的视角对“山寨文化”进行审美解读.进而反思“山寨文化”的现象.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陈菊 《大观周刊》2011,(18):218-218,20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总体要求是掌握“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形成化学学科观念:“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学习方式.即增强问题意识.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是发展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关注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为了达到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化”,即情景化、问题化、结构化、观念化。  相似文献   

14.
吴生华 《视听纵横》2005,(6):101-102
人们一般认为:播音员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主持人因为在话筒前实现了自主说话,因而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而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又是没有主持人的。只有“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划分,事实上.所谓的“无稿播音”就是脱稿主持。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倒为我们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条路径,从话语权来分析,“有稿播音”实际上是“说话权”和“把关权”分离的.编辑行使了话语内容的“把关权”.而播音员则承担了把字转变成口语的“说话权”.  相似文献   

15.
访贫问苦     
高巍 《档案天地》2011,(4):12-13,37
访贫问苦.访问贫苦的老百姓。郭寿《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介梅见太阳。” “访贫问苦”.是中共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曾提倡的一个行动口号和工作方法。它对我们取得过胜利立过“大功”!刚开始接触这个名词时.感觉它也不过是代表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而已。可是经过我的查询.“访贫问苦”这一名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  相似文献   

16.
应琛 《新闻天地》2011,(1):49-50
年方二十赶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厉的“严打”.紧接着又被著名的“口袋罪”——流氓罪收进大网,于是乎.一个老实得近乎窝囊的可怜男人就被这顶“流氓”帽子蹉跎半生而不得解脱。由于有关方面的推诿和不作为.他的刑期被顺延至2020年2月21日.据此,牛玉强将是全中国最后一个“流氓”罪.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明确提出要“切实改进文风”。作为部队新闻工作者,在改进文风方面,应该走在新闻界的前面。因此,我们在编排《解放军报》部队新闻版的过程中.对改进文风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力避“长空假”.力求“短实新”。  相似文献   

18.
陈晓  凌夏  刘娜 《新闻天地》2010,(4):29-30
2009年12月15日.在香港上市的“茂业国际”股价突然暴跌.全天跌幅高达11.23%.这令投资者们十分紧张和不安。仅仅过了一天.市场就传出了“‘茂业系’老总黄茂如因涉嫌黄光裕案件正接受调查”的消息。与此同时.茂业国际发布公告宣布停牌.而公告的署名已由之前的“董事长黄茂如”改为“执行董事王贵生”。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解放军报社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重要决策指示。聚焦主题主线,扭住大事要事,坚持正确导向,积极改进创新.各项工作和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纪念建党90周年和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的宣传声势大效果好.中心工作报道有力有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扎实有效.“红色足迹万里行”和“边海防巡礼”大型采访报道影响广泛.国防部网和中国军网拓展功能全新亮相.子报子刊和内参宣传特色鲜明.充分发挥了中央军委机关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庾晋 《档案天地》2007,(2):34-36
什么是“丹书铁券”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