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航空气动力教学设计性实验水平,增强对新型导弹、无人机、舰载机和舰船的气动特性研究能力,根据DPIV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非接触式整体流场成像的特点,将DPIV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绕流、喷流、分离流等复杂流场结构的显示和研究,探讨将DPIV实验装置应用于HY-750风洞的升级改造,以提高"飞行器表面涡分布"和"翼型表面压力测量"等实验的流场显示效果,促进导弹垂直发射气动干扰、航母飞行甲板扰流流场特性、舰船尾流干扰等海军特色气动问题以及新型作战飞行器气动特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风洞实验是进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低湍流风洞的调研分析,设计了一座具有先进指标的微型低湍流度低速风洞,设计过程中,对收缩段、稳定段等湍流主要影响部件给出了详细的气动设计依据。风洞建成后,配合其他设备可以进行航空航天、桥梁建筑、交通运输等专业的空气动力学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鸭式布局飞行器的气动力矩特性,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两种纵向位置不同的鸭翼在不同马赫数及迎角状态下对飞行器气动特性尤其是滚转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鸭翼、尾翼面间距大小对飞行器的滚转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鸭翼纵向位置的后移,减小了尾翼上诱导的反向滚转力矩,滚转控制效率提高,且使飞行器静稳定性增强,但鸭翼位置的后移对飞行器升力特性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滨州学院学报》2020,(4):33-36
飞行器的空气动力特性是飞行器设计所需核心参数,其可以通过航空风洞实验获得,因此需要用到风洞测力天平这一设备。具有同时测量阻力、升力、侧向力、滚转力矩、俯仰力矩、偏航力矩的六分量天平是最完备的天平形式。根据使用需要,基于航空六分量盒式应变天平对气动合力进行了解耦分析,确定了总体布局形式,并计算了各分量的最大受载情况,最后对天平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应力校核。  相似文献   

5.
风洞简介     
风洞,是指在一个管道内,用动力设备驱动一股速度可控的气流,用以对模型进行空气动力实验的一种设备.最近位于四川绵阳的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和发展中心已建成2.4 m 跨声速风洞,这表明,我国已进入世界航空航天大国的行列.一、风洞——研制飞行器的先行官决定一架飞机或其他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如速度、高度等,除飞机重量、发动机推力等要素外,最重要的因素是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空气动力主要决定于飞机的外形.在设计和研制飞机时,首先是设计其外形,由此就可以确定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并推算飞行性能.确定飞机空气动力的实验设备主要是风洞,人们把风洞和风洞试验叫做航空航天的先行官是恰如其分的.风洞实验的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相似性原理.根据相对性原理,飞机在静止的空气中飞行所受到的空气动力,与飞机静止不动、空气以同样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民航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基于ASP.NET技术开发适合民航机务类专业的数值风洞实验平台,包括复杂管道流动、流体边界层流动、常见翼型流动以及超音速流动四大类实验内容,实验平台具有良好的局域网操作环境与功能扩展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项目法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为此,设计了高超声速风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发了高超声速风洞原理及结构设计、高超声速风洞操作流程以及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及流场环境虚拟仿真实验3个模块内容,让学生充分掌握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基本知识及原理,认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常用的风洞实验设备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了解高超声速典型气动外形气动力及流场随飞行高度、马赫数、模型姿态角的演化特性,探索建设实验空气动力学教学基础实验平台新途径。该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结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在虚拟环境条件下开展高超声速气动及流场测量实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超声速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8.
建成了一座低湍流度静声低速风洞,该风洞选用了蜂窝器、损失系数适当的多层阻尼网,以及优良的大收缩比(14.8)收缩段曲线等先进的低湍流度设计和风洞管壁外隔声处理、风洞管壁内消声处理以及减振处理等降噪设计方法。流场校测结果表明:实验段最大风速可达到75 m/s,常用风速下湍流度可达0.04%~0.05%,背景噪声低,风洞流场品质达到了设计要求。风洞建成后,可以开展模型测力、测压和流动显示实验,还可以利用该风洞从事CFD数值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9.
风洞是风工程与空气动力学领域的重要实验装备。以浙江大学ZD-1边界层风洞的研制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的技术参数确定、气动轮廓及立式结构设计方案、附属装置、动力控制系统、风洞维护方案、监控系统等内容,并对风洞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了说明。实践证明,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的研制是成功的,可为今后类似风洞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外特性测试平台,平台包括低速开放式风洞、数据采集系统两部分.风洞设计成口径3.5 m的直流式风洞,实验段采用圆形截面,动力段采用多风机提供动力,在风流通过蜂窝器后,大大改善了风流效果并提高了可靠性.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工业控制数据采集卡对风速、风力发电机转速、输出电压、电流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对某小型风力发电机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平台可满足测试小型风机外特性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HY-750风洞的结构、动力系统和测试系统的组成。用HYDBM-01标模在风洞中作了动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气动导数与其它大风洞结果吻合,实验精度优于国军标规定。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国内外风洞中的应用,针对正在建设中的我国第一座增压连续式超音速翼型风洞(NF-6风洞),论述了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该风洞智能测控系统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标定风洞是开展风速传感器标定的重要设备,研制了一套专门用于风速传感器标定的低风速直流风洞。对小型风洞的技术参数确定、洞体气动轮廓设计、洞体整体结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风洞的流场进行了全面的校测。流场校验结果表明,该小型直流标定风洞的变频器输出频率与风速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出口气流的动压稳定性、均匀性较为理想,湍流度较小,表明小型直流风洞的研制是成功的,可用于风速传感器的标定。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2013,(3):60-60
2011年3月,国家“干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工程与材料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同济大学杨志刚被任命为专委会主任。自从2005年回国工作以来,杨志刚在车辆(汽车、高铁)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声学等应用研究,风洞设计、车身设计等开发性研究,以及车辆节能技术和能源战略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瞩目成绩。 杨志刚回国后主要负责“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工作。风洞中心项目是唯一由高校为主体实施的首批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用于某大气边界层风洞的新型换热装置,设计了一套水循环冷却系统。风洞内换热器是对第3拐角导流片进行特殊设计,该设计突破传统风洞换热器的设计模式,有效地降低了风洞气流的流动损失。在该设计中进行了换热系统的热力学计算、系统结构设计、流动阻力计算等。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大气边界层风洞的技术参数,使用新型导流片换热器,可以使该风洞运转温度保持在25℃左右;该设计对于提高风洞实验数据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覆冰对风力发电机叶片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为了研究覆冰对风力发电机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使用κ-ε紊流模型对NACA 23012翼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着重分析了在40°攻角情况下翼型覆冰前后的气动性能,发现该翼型在仿真条件下升力明显减小、阻力增大,升阻比由覆冰前的1.594下降到了覆冰后的0.7,机翼附近的压强云图显示翼型上表面已形成了涡流区域,说明空气动力性能发生恶化,翼型产生了失速现象。同时对比了覆冰前后翼型附近的压强、空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覆冰的存在是翼型周围的空气压强、速度场畸变得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外环境下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开展弓网电弧变化特性研究,该文设计并研制了高速列车弓网受流系统放电实验平台,其风洞系统由风洞结构、风扇转子系统、风洞控制系统、弓网电弧发生系统、观测系统组成。测试结果表明:低速直流风洞风速可达50 m/s,湍流度低于1%,速度不均匀性小于1%,流场稳定性不超过1%,气流偏角不超过0.5°,满足《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GJB 1179A—2012)中所规定的参数指标。该系统为探究强气流场环境下弓网电弧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为高速运行环境下列车弓网电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燃烧学和流体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实验需要,开发了小尺寸燃烧风洞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风机段、整流段和实验段,能够实现风速为0~5.5 m/s风场环境的无级调节,为模拟环境风影响下的燃烧行为提供理想风场环境。通过该实验平台,为学生充分掌握环境风作用下油池火燃烧、液体火蔓延行为、森林火蔓延等火灾实验的火焰特性和燃烧机理提供了良好实验条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燃烧风洞流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采用对称翼型的小展弦比三角形机翼模型,对其在亚音速状态和超音速状态时的升力特性、阻力特性、升阻比特性、稳定性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并针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超音速流场特性,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差不大。得出结论:该翼型机翼在飞机巡航速度为Ma=2时气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LabWindows/CVI实验室的网络化大气参数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参数(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是各专业实验室在进行教学和科研实验时非常重要的环境参数.该文详细阐述了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西北工业大学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NF-3风洞,用LabWindows/CVI集成开发环境实现了NF-3风洞网络化大气参数的自动采集、存储和处理,最后对该系统的扩展性、实时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