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语教育是基础教育应对教育国际化的一项有效策略。双语教育以语言为载体,以交流为手段,以文化为核心,以学生的智慧提升和人格完善为目的。在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开展双语教育,应在课程上实施双语教学;在教育资源上加强国际交流;在教育环境上创设双语环境;在教育活动上开展双语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2.
当前教育发展正进入新常态。教育新常态具体表现为:立足现实,理性定位;回归常识,延续传统;凝聚共识,巩固成果;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新常态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以尊重生命成长规律为前提的教育,是以满足社会和个人多方面需要为追求的教育,新常态教育是以务实行动来逐步推动且精益求精的教育,新常态教育是以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与教学的教育,新常态教育是以创新超越为发展引擎的教育。新常态教育是面向世界与未来的开放式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 探索教育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是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课题;以“科教兴农”为导向,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体,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的农村教育转轨,可以说是农村教育的一次变革,其实质就在于突破农村教育的传统模式,促进“教育—经济”的整体化。转轨的设想 1.教育产业化其一,教育具有生产力的属性。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也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非产业化的教育,实质上就是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其二,教育的发展要以整个经济发展为基准并适当超前。其三,教育投资要有教育效益。要把教育当产业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以加强适应性为基础,以提高有效性为目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的多样化构建,即以国家投入为主,多种投入渠道共存;教育地域的多样化构建,即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并存,并把农村作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层次的多样化构建,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高等教育上;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构建,其实现在于双语数学模式的贯彻。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教育对象进行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邓小平同志根据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对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了全面的论述,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推进教育现代化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涉及五个关键要素:一是要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目标的现代化,每个人应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成为合格公民,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制度现代化,要求教育制度的公平与高质量、要加快现代化的教育立法、制定现代化的教育标准;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保障现代化,即教育投入、教师资源、教育信息现代化、设施设备配置的现代化;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应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与教材,培养优异人才;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国际化,树立教育自信,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加大人文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7.
陈震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15-119
南通教育以近代张謇的教育顶层设计、整体设计和制度设计开启自觉的教育文化;以"和"的教育心态,生发"用"的教育质态,建构"异"的教育形态,蔚成传承创新中的当下教育生存;面向未来,以地方为支点,以适合为旨归,有可能是摒弃同则不继,实现和生万物之教育文化创造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师资队伍的现代化;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推进高效课堂的整合教学;以多元化信息平台为依托,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现代化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推进高效课堂的整合教学;让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可持续支持元素,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强力引擎。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其他各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色体系。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着眼点;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以就业教育为突破;以人格教育为立足点,从而实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衢州市根据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相对欠发达的现状和未来社会综合发展目标,力图建立以重在基础、强化应用、不断创新、追求质量为特色,适度超前发展的衢州教育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以体制创新为途径,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以学校布局调整为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农村幼儿园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以教育公平为基准,构建具有衢州特色的义务教育体系;以优质高中建设为重点,提高全市文化基础水平;以社会需求为立足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元化;以应用性为目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指针,建设成人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的作品历来存有争议,其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更是如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一是指教育没有终结;二是指教育这个术语,本身没有目的;三是指教育没有外在的目的。杜威的"教育有目的",一是指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二是指教育过程中存在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没有专门的教育学作,那个时候也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教育哲学,可是在他的哲学思想、政治学说和关于人的理念里都蕴涵着教育的哲理,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阶段、道德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等方面他都有自己的独到之见,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教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菲 《教育学报》2006,2(6):85-90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4.
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因此,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适受其家庭教育与家学渊源的影响,自幼逐渐形成了“教育救国”的思想。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注重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认为它是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象征;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认为教师水平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育方法上倡导自由思考,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孔子作为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丰富而驳杂。他在教育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美育思想。本文从孔子的美育的思想基础、美育的形式、美育的目的以及其美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着手,探讨孔子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秀 《中学教育》2012,(3):5-11
在当代语文教育家中,钱理群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文教育观。他提倡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将人文精神充分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在这样的核心理念的指导下,钱理群逐渐将"立人"的思想应用到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为精神打底"的语文目的观,"人文与开放"的语文教材观,"回归经典"的阅读教学观,"发现与对话"的写作教学观。系统分析并探讨钱理群语文教育观的内涵,积极吸取其语文教育观中先进的思想及成果,将会对推动语文教育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了近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结合我国国情创办平民教育所走的教育救国发展道路,以及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师继续教育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普遍存在着两种偏失:一是唯学历教育,二是唯学科教育。产生这种偏失,是由于①教师继续教育缺少畅通的实施途径;②教育现实尚未形成对教师素质的实质性挑战。③教师教育理论建设相对滞后。要端正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抓好“二个建设”。一是建立校本师资教育模式,二是建立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