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格致书院是晚清传播西学,特别是近代科技的重要基地。它始于1886年,止于1894年的课艺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其格致类课艺研究着重在对近代科学的影响,称其为"中西学第二次会通"或是"近代科学的启蒙"等。本文重新分析了课艺中格致类内容,发现课艺有明显的"西学中源"说痕迹,对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相似文献   

2.
格致书院是近代中国专门研习西学的全新教育机构,它的办学特色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办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重;中外学者共同构成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中国最早科技期刊《格致汇编》得到创立并维持数年,而且在传播西学上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创立背景、期刊宗旨、经费支持、期刊稿源、栏目设置、插图印刷、稿件润饰、发行销售等,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格致汇编》在当时向国人广泛普及科技知识,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引进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尚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成为中国传统科学的指导思想。至近代,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科学观面临着冲击,随着思想认识上和语言使用上由“格致”向“科学”的演进,标志着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5.
英国学者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期刊,文章分析了《格致汇编》创刊和几次停刊的缘由。从中可以看出,在清末创办科学期刊的艰难和傅兰雅对中国科技知识传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祖国的危运,使国家富强,放眼向西方寻找真理.当时向西方学习,包括"西政富强之本末"和"西学格致之精微"两个方面,前者是社会政治方面,后者属于自然科学方面.在近代中国初期,努力探索"西学格致"的志士中,被称为"天算大家"的李善兰是一个杰出的代表者.他对近代数学有承前启后、沟通中外的主要作用,对数学、力学、天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首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中关于日本科技报道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文献考证与分析,研究发现《格致汇编》中关于日本的科技报道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科技的吸收与蚕业管理经营两大方面,生动描述了日本近代科技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通过《格致汇编》这一科技期刊的传播方式,凸显出邻国日本科技改革的成功,再现了其所反映的日本早期科技改革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发展看初中理科课程的改革浙江省温州市教委教研室余自强一、我国初中理科教育的历史回顾我国中学近代理科教育始于19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当时课程名称为“格物”。19世纪后半期,各地的洋务学堂均开设格致课。“格致”这一名称在晚清流行,这门...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2021,(2):I0004-I0004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始建于1847年,是中国近代较早创办的新式中等学校之一,现为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优质学校”是学校办学核心理念和追求。在一百多年办学中形成的格致精神、“格物致知、明德致远”的校训和崇尚科学、以“德”立校的校园文化,给予格致学子健康发展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上海格致书院等学校的地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考试内容中,总结了此阶段中国近代地理高等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傅兰雅一生致力于西学教育和传播,本文探析了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推广格致"、"广布西学于中国"是他教育思想的立足点和中心内容。他通过创办学校,构设了近代教育制度;通过编辑教科书、出版科技期刊来推广西学;通过引进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丰富了近代中国的办学模式。傅兰雅对中国自古以来狭隘的封建教育体制所作的改革尝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味经书院和崇实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机构,她标志着陕西近代新型教育的萌芽。两书院在陕西最早开设了天文、算学、格致、制造、机械、外语等新课程,并刊刻了不少时务新书和科技著作。书院还积极兴办实业,推广技术,培养专门人才,这些都对西方科学文化在陕西以及西北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报刊在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播阶段.<格致新报>不仅是中国人自己主办的第一份科普杂志,而且第一次将开辟中国人的科学兴趣和培训民众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办刊宗旨.在晚清科技传播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校邠庐抗议》是中国近代第一本"采西学"、"制洋器"的宣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思想,被誉为"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于西人格致之学"的书。本文试从《校邠庐抗议》一书管窥冯桂芬的科学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格致须知》与中国近代新式教科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82年开始出版的《格致须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套由专设教科书机构专为学堂学生教学而编撰的新式教科书。这套教科书作为中国近代新式教科书的先导,按照西方近代学科门类分科设编,使得近代科学知识系统地成为学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套教科书没有以科学证明宗教,而是关注科学实验和方法、强调儿童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童认识和理解近代科学,成为新型知识分子奠定了基础作用。但其存在基本要素不全,科目难称齐全,内容也较为偏深等不足。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以《格致书院课艺》为基本史料,阐析了作为民间知识群体的格致书院学生的重商思想。格致书院的重商思想:商为富强之本、立国之要,无商难以与洋人争夺利权,无商难以拯中国之贫弱;而欲振兴商务,既要改定税则,发展实业,开拓市场,还要大兴商学,以为根基。格致书院学生的思想虽然不似站在历史前台的大人物的思想能够左右国家政策,但作为一种潜在的民间思想仍具有社会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在深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很自然的将目光投向在中西对抗中大显其威的近代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很快成为他们的执着选择,由此形成一股社会思潮.掀起一场影响广泛的洋务运动;而部分敏锐的知识分子则提出要大力发展格致之学,从而将中国人的科技观由感性器物层面转向"理"与"学"的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8.
盛根玉 《化学教学》2012,(3):72-75,80
从近代化学和近代科学技术结构紧密关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近代化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以清末学者徐寿为代表,介绍了中华仁人志士为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所作的不息努力和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端棻的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他不断完善自己对教育的认识。教育目的由“御侮”演变为“救时”和“穷理”;教学内容由以四书五经为主西学为辅演变为以格致、实用之学为本,生动展现了有识知识分子主动融入近代社会,并紧跟时代发展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与同时期的维新人士相比,他不仅受过西学的训练,而且亲身体认过西方的物质明与制度明。经过一番比较后,严复认定,西方的发达、强盛,出于“格致之胜”(严复笔下,“格致”与“科学”同义),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大讲西学科学”,进而不遗余力地宣传、推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首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