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关中平原逾越秦岭东部山地,经丹江流域通往南阳盆地的道路,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重要的交通线。由于这条交通线是以丹江沿线为主,本文打算评价它在整个历史时期的通行条件,故在文中采用“丹江通道”这个名称。丹江发源于商县(属丹江流域)和蓝田县(属灞河流域)分界处的秦岭南坡,逾越秦岭山梁的道路是连通丹江通道的重要路线。为了较全面地论述丹江通道在秦岭上的通行条件,弄清丹江通道古今路线在秦岭山  相似文献   
2.
日本地理科学学会会长小野忠(冫熙)在该学会昭和56年(1981年)的年会上指出,“时间(历史)和空间(地域)虽然范畴不同,其实情有着不可分的时空一体关系。历史学和地理学不过是学术研究的个别方法领域,连接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接点是年代的确定”。他还强调,尤其是先史(即史前,指有文献记载以前)地理学和原史(据考古学所划分的时代,相当于远古传说时代)地理学,以某些大概缺少文献的时代为对象,过去的地域的、时间的位置则是把握对象不可缺少的前提。提及年代的重要性,每门学科皆然。而且随着研究课题朝史的方向推移,时代愈早,年代也就愈加成为问题而显得事关重大。人们强调和重视年代,为此建立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3.
人类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故乡,每一处人类家园的建立,无一不是历经艰难的营造过程。面对人类在地球表层的神圣居住地,面对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物质文化创造,我们不能不虔诚地将其称为人类的第一种劳动构建。时至今日,我们渴求着第二种劳动构建——即通过自己的研究方式,对过去人类家园的营造过程及其面貌,获得一连串完整的映像……  相似文献   
4.
1906-1910年日本帝国教育会选拔足立喜六前来清朝陕西高等学堂任教.足立氏一向憧憬中华文化,每当授课之余,便在西安附近调查古迹,1908年秋季得到日本东西方交通史专家桑原骘藏博士指导,此意更坚,回国后著成<长安史迹考>出版(1933年).1935年该书被译成中文出版,书中大量调查资料和所附171幅照片,对西安历史研究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在中日学术界已形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历代行军路线证明武关一直在今地武关,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90里处,恰当武关河畔,西界公路(西安至河南西峡县界牌)旁。自唐代以来,武关即在今武关位置上,已成为公论。关于唐代以前武关的地理位置,学术界尚有三种看法:(1)一直在今地;(2)一直在河南淅川县丹江岸边的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     
随着中国古都和名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政治地理格局、地缘政治视角、区域经济因素、重要人物决断等在国都定位研究中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如何在把握前人审时度势的能力,及对未来形势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基础上,扭住历代王朝和近代国家迁都和重新定都之关键点,揭示国都选建与内外部形势之间的关联性,判断环境条件对于都城建设所起过的支撑作用,将中国历史上众多都城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马正林教授编著的《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印行。书之“绪论”阐发了作者思考已久的工作目标:“中国城市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探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指导今天的城市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自1959年国内提出城市历史地理这一名称之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似可分为两种途径,一是结合现代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二是把工作放在城市历史地理资料的提取及其认识方面。两者皆为适应当前城市建设的需要而展开工作,只是前者注重综合应用,后者注重基础研究。马先生长期任职于陕西师…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建立明清时期山西省人口耕地资料数据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GIS技术,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历史统计资料提供的数据以及采用权威的历史地图作为基图,寻求建立数据同图形的关联,为分析、查询历史时期的资料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侯甬坚,1958年生,陕西省扶风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武汉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石泉教授探研历史地理学,1985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4—1996年两次赴日本名古屋大学文学部访问研究。1997年师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安芷生院士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2000年,侯甬坚先生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门历史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好评。1999年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侯甬坚教授王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理论和过去环境复原的研究,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八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2项,出版专著《历史地理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朝宗——黄河与中华文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综合类文章2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研究项目各1项。候甬坚教授钟爱历史地理学,孜孜以求,用力甚勤,成果丰硕,成绩斐然。本刊特约候甬坚教授撰文谈谈治学经验,以飨读者。我们相信,侯甬坚教授所谈治学之道将对大家多有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0.
西汉州部为中央政府设于郡国之上的监察区,《汉书地理志》注记鲁国属豫州,《后汉书郡国志》注记西汉时鲁国属徐州,清代以来学者对此各有所从,但以遵从后者为多。利用先秦两汉时期的旁证材料,从淮泗水路,鲁一东海的地域关系等方面加以考证判断,可见《后汉书郡国志》的注记可靠。并利用清人考证结果,对西汉鲁国之沿革作了系统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