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是近代中国社会一个非常活跃的非政府组织。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它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工作,学生义工服务即一种重要方式。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学生义工服务是宗教性与社团性的结合,其主体为青年学生,通过会员直接参与和招募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服务,服务范围广、领域宽、贯通中外,具备很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实际效力。义工服务最终起到了缓和中西文化冲突、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国富论》出版○许春华王东教授所著的《中华国富论》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视角。中国现代化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该书与其他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著作不同,它以世界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为...  相似文献   

3.
《中华新字典》是民国初期一部注重实用性与时代性的辞书,是中国传统字书向现代语文字典、词典过渡的产物。该书在体例和内容上的革新,促进了语文辞书及外汉双语辞典的编纂及发展。然而在中国辞书史上却鲜有论及,其历史地位也尚未得到肯定。本文通过比较此前出版的《康熙字典》以及其后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旨在探讨分析该书的成就与不足,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中华小学教师应用音乐>一书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朱稣典于1932年编辑出版的高级中学师范科所用教材,该书包含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材教法知识.它蕴藏的小学音乐教育思想,对于中国近代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规范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字"中华"一词在当代日本有着与中国很不相同的意涵。这种差异是在日本近世时期出现的。之前,日本知识界曾以"中华"自诩,对中国文化有着深深的仰慕和认同。近世思想家却狂热地抬高本土文化的地位,持续地将对"中华"的认同和褒扬向着异化和贬损的方向扭转。但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山鹿素行以与中国争夺"中华"的荣耀并与中国对抗为己任,"私意论"者和徂徕学派也通过各自的论证表明日本乃原本"中华"的代表,而比早已退去"中华"本色的中国更有文明优势;国学者则进了一步,径直利用本土神道资源贬斥"中华"概念,将之视为"中国人的自尊之辞";而兰学者则根据近代西方知识体系,有意地构建起对中国文化的对抗机制,将"中华"一词的含义解释为中国人的妄自尊大。随着近代神(皇)国思想和洋学思想的盛行,这种理解成为日本语境中通行的意涵。至此,近世思想家似乎撇清了自己与"中华"一词的干系,使它最终异化成了专门指称他者中国的概念。不过,洋学者把日本自诩为"文明开化",把"中华"打入"野蛮愚昧"的做法,最终无法表明真正逃脱了华夷观念之末流的命运。透过"中华"含义的这场异变,不仅可以看清近世日本文化主体意识是如何畸形崛起的,更可以体会到近代日本国族意识是怎样膨胀并最终导致东亚国际关系发生历史性异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6.
谷水 《教育艺术》2006,(1):36-38
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秦英君先生撰写的《科学乎 人文乎——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一书,最近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开阔的视野、公允的评价、流畅的文字,对中国近代以来的科学与人文思潮作了系统梳理,是迄今为止一部研究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两难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歌曲原是二段体。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域较窄。  相似文献   

8.
爱我中华     
《高中生之友》2011,(1):I0002-I0003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运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歌典原是二段体。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诚较窄。  相似文献   

9.
清末基督教教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教育会”有着其他宗教机构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华教育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新时代文化强国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重要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百年文化发展道路。回顾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百年进程,发现其基本经验在于: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践行以民为本的价值文化、坚守自我革命的精神文化、坚持民主集中的组织文化。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应在汲取历史经验中继续奋进,坚持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规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中国上海成立。值此立社100年之际,回顾职教先贤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在风雨如晦、战乱频仍的旧中国,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仁不避艰险,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堪称一代楷模。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2015,(3):10-11
入选理由中华职教社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作为有着近100年历史的我国近代第一个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社会组织,中华职教社将如何迎接新的发展和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起始于1916年清华学校,校长周寄梅是我国在一所学校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先驱。而真正大力倡导、推行职业指导,且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则是191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相似文献   

14.
1906~2006。中国朝鲜族近代教育走过了辉煌的100年。100年前,朝鲜族反日爱国志士李相卨先生在吉林延边龙井村创办了以近代科学教育及反日民族主义教育为宗旨的“瑞甸书塾”。标志着朝鲜族教育从封建性质的旧式书堂教育转入近代学校教育,被视为朝鲜族近代教育的起点。纵观朝鲜族教育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它的历史是光荣的,成绩是显著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朝鲜族教育在反日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斗争中保存和发展了民族教育,不仅以近代知识启蒙了众多的朝鲜族群众,而且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培养了大批反日斗士、革命军人和干部,在当…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汉语版《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江泽民同志特为该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李岚清同志特为该书作序。据目前不完全统计,该书已印行800万册。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在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积极倡议和大力协助下,在原编写委员会的热情支持下,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中华科学文化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原因是什么呢?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制约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华科学文化在古代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者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这是一个至今没有圆满答案的问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制约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心系中华     
欢快、热情565#3—1#231#5——#176#513#565#2——#565#3—1#231#6——#176#513#432#5——$176#513#567#1——$紫荆花,红莲花,中国两朵香港娃,澳门娃,都是祖国锦绣花。丽色灿港澳,好娃娃。脚板立港澳,清香飘中华,飘中华,心系我中华心系我中华,我中华,我中华。$:心系中华@蔡丽双 @黄振平~~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是近代教育的开山鼻祖,职业教育是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职业教育社是实验、研讨、规划、推行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团体。蔡元培不仅长期直接参与中华职业教育社,而且始终在大局方面关怀中华职业教育社,体现出了他对职业教育认知不断深化的理论推进。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汉语版《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江泽民同志特为该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李岚清同志特为该书作序。据目前不完全统计,该书已印行800万册。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在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积极倡议和大力协助下,在原编写委员会的热情支持下,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对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