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型文化是相对于显型文化而言,课程作为文化主体的存在,也可分为隐型课程和显型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隐型课程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其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隐型课程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教育隐型课程与学校文化、教师与学生文化、大众文化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隐型课程是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在搞好英语阅读显型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与之相应的隐型课程的开发。基于认知理论来探讨英语阅读隐型课程。可彰显英语阅读隐型课程的重要性、紧迫感,从而促进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改韭。  相似文献   

3.
对职业教育隐型课程进行文化解读,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内容:职业教育隐型课程中的学校文化;职业教育隐型课程中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大众文化与职业教育隐型课程的功能。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意义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个体发展过程中需求多样化的体现;教师实现个体价值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该文遵循古都文化产业化的内在逻辑,以文化资源为切入点,从隐型文化和显型文化两方面进行阐扬;接着从“东方古都”这一城市定位维度分析了古都文化产业化的前提,最后,从底牌与王牌、隐文化与显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三个层面剖析了西安古都文化产业化的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化刍议     
文化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本文作者从文化的结构、显型隐型、文化的特征,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定义进行重新解读,加深了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隐性课程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与教育相伴相生,二者关系集中体现在文化与课程的关系之中。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隐性课程,可以说也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对此,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隐性课程与文化的关系,阐释了隐性课程作为一种隐型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分析的观点,从指导思想、体制、内容、形式、方法等诸方面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因素,提出要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显型课程与隐型课程、治标与治本等十大关系,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真效果、实效果、长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通过研究地名,可以了解其间蕴含的文化信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地名志》收录的地名众多,对巍山地名显型形态和隐型形态的分析,探索巍山地名与其地域文化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隐型基本功在篮球裁判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培养篮球裁判员隐型基本功的一般基础途径,并认为一个完整的篮球裁判员基本功内容的确立,应由篮球裁判的显型基本功与隐型基本功两个方面构成,它们彼此互为条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防止和消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须从“无的放矢”向“有的放矢”转变 ,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 ,从“显型”向“显型与隐型相结合”的方法转变 ,从“重言教”向“重身教”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与语文课程文化 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等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中曾给文化作出过比较完整的定义:“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义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文化存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思想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整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显型课程模块和隐型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子模块构成。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必须借助于以下途径: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增设创业课程;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的文化传统实分为两大价值系统的存在,民间的与正统的,一为隐型一为显型,在互应互摄中补充激荡。通过对"传统"涵义的辨析,从官民对立、贫富不均、城乡差别等角度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进行理论分析与脉络梳理,希冀对传统中国社会作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闽台闽南族群民间舞蹈文化表达包含显型式样和隐型式样,相较于显型式样,隐型式样是相对稳定的式样,具有文化硬核的特征.虽然两岸闽南人在民间舞蹈的表层上有一些差异,但隐藏在两岸民众以身体实践的“七响”舞蹈动作和“七字一句”歌词所表现出的文化观念的硬核部分则有着很强的共同性.这种硬核共同性不仅是两岸闽南民间舞蹈传承发展的基础,更是维系两岸民众文化认同感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一、文化与语文课程文化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等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中曾给文化作出过比较完整的定义":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又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竞争力已经逐渐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的软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教育领域中,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巨大力量.是一种优秀的隐型教育课程。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包含着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文化的一切显型状态和隐型状态。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现象,在其流传的过程中获得了读者广泛的价值认同,读者从中找到了文化观念上的契合点,对近代文化观念的生成与重建发生潜在的影响。贾宝玉形象的文化学意义就在于他触动了中国正统文化的一系列最普遍最核心的观念,体现了一种新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法治文化从其结构来看,主要表现为显型结构和隐型结构两个层面,即制度性文化和理念性文化。理念性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关键。认真理解法治及法治文化的内涵,吸收西方法治文化的精华,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在要求,从文化视角审视高校法治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高校法治化水平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包含显型法律文化和隐型法律文化两个层面。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律文化所面对的,其实是如何面对外来法律文化和如何认识自身的法律文化传统这两个主题。主张“法律文化全球化”和“法律文化保守主义”都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打破法律文化的封闭性,在深入认识和研究中西法律文化相融与相异方面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精华,更有力地弘扬中国法律文化的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内隐学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学习形式,是以独立个体和过程为载体而存在的;隐性课程的存在不仅依赖于物理环境,同时也与学生群体有密切联系,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内隐学习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隐性课程的获得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综合,内隐学习是隐性课程获得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