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说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宋、毕昇等等,似乎只有白纸黑字的印象。事实上,印刷所涵盖的,远不止于此。在印刷史上,中国人的发明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熟知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外,彩色印刷  相似文献   

2.
在印刷史上,中国人的发明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熟知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外,彩色印刷术同样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印刷史的一项重大贡献。而对于这方面的成就,今天人们知道的却很少。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购入一册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的《古罗马宗教读本》,该书收西塞罗、维吉尔、奥古斯丁等人拉丁语原著数十篇,我将之兼作拉丁文教材用。说来有趣,影响近世文明进程极为深远的约翰·古登堡,在1450年印制出的标志着其活字印刷术已进入实用阶段的著作,便是一部拉丁语文法书。这距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中国人毕昇基于雕版印刷工艺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已达四百余年之久。记载这件事的毕昇同时代人沈括在  相似文献   

4.
英国《金融时报》于5月18日发表题为《印刷史上的重要年代》一文: 1041年 中国发明泥字活字印刷术 1422年 威廉·考克斯顿把印刷术引入英国 1436年 谷登堡(德国人)用活字印刷术印制《圣经》 1462年 美因茨(德国)遭到忠于拿骚大主教的军队进攻。印刷工匠逃离了这座城市并把他们的技术带到欧洲各地  相似文献   

5.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发明时间和发明地点,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活字印刷的技术原理与古代玺印完全相同,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发现并被应用了,《秦陶量》《秦公簋》《能原镈》《攻敔王夫差剑》和《簋》等均系用活字在泥范上钤印然后翻铸而成。采用活字印刷术批量复制文献在北宋毕昇之前已得到应用,时间可以追溯至后晋天福年间。毕昇的贡献在于用胶泥制作活字,改进了排印工艺。木活字也不是元代中期王祯发明的,王祯的贡献也在于对木活字进行改进与完善。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是快速排印,快速换印他书,节约成本,适合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是书版随印随拆,不如雕版印刷适合长线书籍的出版,技术更为复杂,对工匠的要求比雕版印刷高得多。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成为中国古代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这与它的特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相关。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0,(13):20-25
苹果ipad高调问世。延续之前亚马逊Kingdle掀起的潮涌,电子阅读的全盛时代,似乎无限迫近。 毫无疑问,从人类历史长河看去,ipad、Kingdle的诞生,成就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变革——这是蔡伦发明造纸术2000年以来、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1000年以来、约翰·古腾堡用现代活字印刷术批量印刷圣经500年以来的一个伟大变革。这一变革将改革人类数千年来文明承载、传播的方式,也将持久、深远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台港澳之窗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兴才教授,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上,就雕版印刷发明的源头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中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世所公认。但雕版印刷术究竟  相似文献   

8.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术,都是在我国印刷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东源位于浙江省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了中国古代木活字印刷术,被誉为中国古代伟大发明的活见证.本文从印刷术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阶段入手,剖析东源未活字印刷术的特点及价值,并对如何开发保护好东源木活字印刷术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化总体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献信息传播领域对世界化的影响和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两大发明更是举世无比,在图书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典藏等方面,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在世界前列,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化遗产。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总结并加以继承的。但是缺憾也是客观存在,有的甚至与我们的发明与贡献同时并存。下面仅以活字印刷为例进行分析。印刷术在我国发明虽然很早,但改进迟缓,活字印刷术未能成为出版业的主流,印刷术的社会作用也不像欧洲那样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广告媒介的变革从印刷术的发明,到无线电技术的运用,再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普及,广告媒介经历了纸质媒介(报刊)、电波媒介(广播)、图像媒介(电视)、字节媒介(网络)等的一系列变革。在这些翻天覆地的变革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东办活字印刷术传入西方,1455年德国人谷登堡创造使用了铅活字印刷术,首开了两方印刷广告之  相似文献   

11.
2000年 6月 8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九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新书发布会及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与会专家盛赞此书是一部具有填补历史空白意义、学术价值很高的精品力作,它的出版,对印刷史、出版史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早在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活字印刷发明人毕埃耐贝拇罂蒲Ъ疑蚶ㄔ谄洹睹蜗侍浮防铮源俗髁朔浅C魅返募窃亍F渥质淙徊欢啵员习D发明的活字印刷的工艺过程却记述详尽。故…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宋代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期,纸、墨的使用经历了数百上千年的发展到这个时期已基本成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产生了第一代印版书即宋版,宋版书的特殊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6,(11S):13-13
为期10天的“中华印刷之光”美国展于2006年10月29日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由中国印刷博物馆精心策划、丰富生动的“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览,展示了被誉为“文明之母”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的历程,并着重展示了我国雕版印刷术、泥活字印刷术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这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一 出版事业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人们就开始利用文字,并由其他物质载体进行信息传播。传播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传播就以文字以外的各种手段广泛存在了。因而传播的出现早于出版,其内容范围也大于出版。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出版一词通常是指用印刷或其他复制方式将作品制成出版物进行传播。出版的发展与文字书写、造纸、印刷这三个成系列的重要发明紧密相关。15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古腾堡发明了活版印刷术标志着这一系列发明的初步完善。出版的编辑、印刷和发行三项主要功能也随之确立。印刷出版物的内容、种类和数量都与在此之前的非印刷出版物有着巨大的不同。印刷出版开创了世界的近代出版史。19世纪末,以电力媒介进入出版业为标志,出版进入了现代阶段。 尽管中国早在9世纪以前就出现了雕版印刷,又在11世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结合悠久的出版传统造就了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多次繁荣,给后世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文献典籍,但若以出版在传播视野中各个要素的发展以及它们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来看,中国真正意义的出版史应是与中国近代史同步的。  相似文献   

15.
姚雪 《出版科学》2003,(1):56-59
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北宋时期,平民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这一事实,不仅长期让国人引以为豪,也得到了世界的承认。然而尽管如此,印刷术的起源之争,仍未停止过。以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例,近年来,韩国就一直在这方面有不同观点,近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姚雪采访了一直密切关注此事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东发先生,并将访谈作了详细记录。本刊现将记录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晚清以来中国被逐渐卷入现代世界体系,在经济、政治、文化学术乃至生活形态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一国家与社会重构的演进中,新式出版业尤其是民营出版业占据了枢纽之一的位置,与欧洲古登堡发明铅字活字印刷术引发传播革命,对欧洲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类似,成为现代化运动中国家与社会变革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展示我国印刷术发明、发展历史的“中华印刷之光”展览,近日回到活字印刷术发祥地河南省“寻根问祖”,成为第十八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8.
结束并不意味着报纸消亡只是一种物质形式的转换我们思考的是:有先进的传播技术就会有新媒体有人类存在,就会有媒体。有先进的传播技术就会有新媒体。新媒体是指在一定阶段,由最先进技术推动、支撑下的媒体形式。1.历史上的新媒体。报纸(书刊):公元前11世纪,中国出现了书籍;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出现了纸书;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书籍印刷与传播创造了条件;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报纸新媒体产生。直到  相似文献   

19.
曹炳生 《出版科学》2016,24(1):125-128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对欧洲社会、思想的产生乃至世界文明进程有巨大推动作用。中国书史著名学者钱存训先生曾说:“在中国和西方,印刷术在书籍制作中起的作用大致相仿,但在这两个社会中的影响,在规模和形式上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两个不同的社会中,印刷术都使书籍的成本减低,产量增加,形式统一,流传广远,并使书籍有更多的流传后世的机会。但在其他方面,印刷术却以不同的程序,向不同方向发展。在西方,印刷工具逐渐机械化和自动化,大规模生产和发行,形成一个强大的出版工业;在中国,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约有1000年的时间内,印刷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技术性改革,始终保持以一种传统的手工业方式进行。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活字印刷术反哺中国,才带进了西方思想制度和科学技术,因此引起现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学术和文化各方面的改革和变动。”[1]钱先生洞若观火的见解,推动了笔者对印刷史研究的关注和理解,从本世纪初,便开始注意搜求研究西方近代印刷术对近代中国影响的书刊资料,可惜所得甚少,对西方近代印刷术究竟如何传入中国、影响了近代中国,一直不甚了了。最近读完芮哲非著、张志强等译的《谷腾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发展(1876—1937)》(以下简称《谷腾堡在上海》),困扰多年的疑惑终于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
活字印刷在古代中国没有像古代朝鲜和中世纪末期欧洲那样成为文献复制方式的主流,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环境相关。活字技术适合一次性印刷大批量书籍,不如雕版技术适合长线印刷。中国地域广袤,除中央机构刻印书籍外,地方印书业也比较发达,官府、书院、私人等都刻印或覆刻书籍,一次性印量有限,多采用雕版技术长线印刷。古代朝鲜在学习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之后,与其社会特点与需要相结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古代朝鲜中央设立书籍院,铸造活字,统一负责图书印刷并发放至地方,活字技术正好适合大批量图书的印刷。与同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环境不同的是,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腾堡发明铅合金活字时,正值欧洲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的前夜,活字印刷适应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对文献印刷和传播的需要,社会结构、工商业环境、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出版企业化等因素,推动了活字印刷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活字印刷术虽然在中国古代并未成为图书出版的主流,但它仍在传播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雕版印刷术一道,构成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