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诗中大量的含境对体现了诗歌意境中所要表现的一维世界、二维世界和三维世界。一维世界,主要通过数目对、量词对和时间对反映出来;二维世界主要通过点线对予以表现;三维世界主要通过高下对、方位对和主从对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杜诗中大量的含境对体现了诗歌意境中所要表现的一维世界、二维世界和三维世界。一维世界,主要通过数目对、量词对和时间对反映出来;二维世界主要通过点线对予以表现;三维世界主要通过高下对、方位对和主从对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代表之一.海子的创作从浪漫主义跃上介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的层面之后,不仅确立了诗歌创作的风格,也注定了命运的路径和福祉指向.因而从审视命运的视野中,从与众多诗人的比照中,从生与死瞬间的转圜中,可以较深层次地了解海子的这首诗:叙述了"别处"才是海子命运的福祉.  相似文献   

4.
E.E. Cummings is an American poet who is famous for his fantastic poems. L(a,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is a unique visual poem that shows Cummings' feeling of loneliness and takes readers into a sentimental scene. A great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this poem focusing on the morphology, visual effects, tonality and Cummings' inner world. However,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is poem has hardly been made. Thus, this paper sums up some representative comments of these aspects, doing a literature review of it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own interpretation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future studies of the poem.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生活的空间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主流世界受到人们重视,而非主流世界却受人忽视.这种非主流世界主要包括一人世界、两人世界、虚拟世界、梦幻世界和老乡世界.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关注这些非主流世界.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陶行知对诗歌的理性思索是有系统的,其基本命题是“诗是人生观”,架构其基本命题的有“诗神”、“诗境”、“诗化”等范畴,另还有关于诗的真实性、好诗的评判标准等等观点,它在我国诗歌理论宝库中的地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古诗词中有着特殊位置。意象既不是物本身,亦不是心自体,而是二者互孕共生的产物,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鸿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作为客观物的鸿雁,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类,并分析探讨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中,学的“世界”是一种深度的标志和话语权力象征,“民族”则是对于主体性的维护和多样化的呈示。深度追求是民族学和世界学的共通点。扎根于传统化,作人性的深入思考和生命追问,民族学就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翁万达的诗歌反映出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特定的精神世界:(一)满怀乡土情愫,而忠效家国、兼济天下,情愫与志行相互激励;(二)廉静恬逸的秉性,令其忠君报国、兼济天下的情怀更加纯粹,秉性与情怀互相渗透;(三)积极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后又能审时度势思量退隐,出仕与退隐互为交济。这在本质上与其重视外物、强调实行践履的学术思想倾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咏物诗是诗歌题材的一大门类,晚唐咏物诗的创作尤为可观,其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文人们往往托物寓怀,因此从晚唐咏物诗折射出的正是衰微时世中晚唐文人的末世情怀:时光流逝、功业无成、价值失落的悲慨;游宦奔波、飘荡乱离的愁怨;艰危时世中个体生命的无限悲凉感和深沉的时代衰落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苏轼诗文及生平窥探了苏轼情感世界达观超脱、随缘自适的另一面:孤独、痛苦和无奈。  相似文献   

12.
《乡下孩子》是一首农村题材的生活小诗,格调轻松、温馨,情感充沛、真挚,充满诗情画意,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本文通过对该诗的品读分析,指出其五方面的艺术特点:第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第二,语言朴素、浅白,内涵深刻;第三,节奏、韵律鲜明,琅琅上口;第四,天真活泼的童心童趣;第五,形象优美、意境幽远。  相似文献   

13.
自17世纪到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史有三次大的中国潮:17-18世纪的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与《图兰朵》、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禅宗诗流"进入欧美,在文学接受与改编创作等多种维度产生巨大影响。这是欧美文学的一次重要转型,从中可以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进程中的思想与艺术贡献,正是在这种文学交流中,才真正实践了歌德与马克思所提倡的"世界文学"观念。作者从辩证理性层次进行阐释,认为东西方文学的互相融合是世界文学新阶段的主体标志。  相似文献   

14.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最为世人所传诵的词作,它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在这首词里他直抒故国之思而引起宋太宗的杀意,使此词成为其绝命词。本文试运用韩礼德的经验功能理论,对李煜《虞美人》一词及其三种英译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1)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中国古词方面的可行性;(2)用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框架来分析中国古词,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古词及其译文。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营造的是一个女性世界,是对女性祟拜思想的全面张扬,集中地刻画了一群美丽而又才情非凡的女性。作者把女性之才分为两类;干才和诗才。前者的代表是王熙凤;后者的代表是林黛玉。但作者把表现的重心放在对女性诗才的表现上,在书中主要以文学创作为众女性提供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16.
<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早期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派诗歌领袖的地位.这首诗通过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出现代西方社会空虚迷惘的生存状态,隐晦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代人回归本性,张扬生命的期望,同时也确定了诗人今后的创作方向和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货币的本质和职能都发生了异变,货币成了“一切价值的公分母”,使人的生活世界物化和价值通约化,从而解释了现代人“信仰危机”和情感世界失范的根源。为消除货币这一幽灵对生活世界的颠覆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借用“内圣外王”模式来重构现代人情感世界将是现代人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18.
勃洛克的《陌生女郎》素被认为是俄罗斯抒情诗中最完美的诗篇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对这首诗的研究多侧重于思想内容而忽略其艺术内涵的把晤。《陌生女郎》的语言修辞手段、诗律变化在揭示主题与塑造人物乃至结构生成中的艺术功用在俄罗斯诗歌史上堪为独执牛耳,同时也最为集中与典型地聚现了诗作的象征主义特征与勃洛克对象征主义的个性化艺术超越。  相似文献   

19.
灵焚是散文诗界一个不容忽视的独异存在,是当代散文诗坛的一大怪杰,是关切人类生存和精神处境并建立在深广文化与知识背景上的一位诗哲。他总是超越生存的悲欢,巡回于人类内心境况的悖论与荒谬的地带,把我们引进人迹罕至的精神陌土,显示生命的虚无、恐惧、困惑、缠绵、坚毅、率真等一幕幕心灵图景,孜孜以求灵魂上的魄力与韧性。面对"在者"的诗性言说,寻找"情人"的精神旨归,直面终极的灵魂救赎,突出重围的审美自足,使灵焚的艺术文本,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散文诗在当下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歌德所提出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历来有多种解释.它要么与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联系在一起;要么与以一种自恃的主流文学来一统天下的中心主义联系在一起;要么与人类文学演变的历史上所必然出现的结果联系在一起.本文结合<歌德谈话录>的具体语境,指出歌德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所具有的三种所指内涵,进而说明歌德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所张扬的既是一种理想,更是歌德本人践行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