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石萍 《快乐阅读》2011,(22):102-103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探索切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律动"中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律,在演奏打击乐器中体验音乐的欢乐氛围,在创设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正>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至关重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情趣几乎无处不在,在音乐欣赏、练唱等多方面的学习过程中,哪一处都不能脱离审美情趣而存在。音乐是情感的产物,审美情趣就是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要想实现成功的音乐教学,就必须加强对于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1.关注情感体验,不断进行审美熏陶。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需要进行情感体验。正如罗丹所说:"艺  相似文献   

4.
试论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音乐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在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表现和创造中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贾荣 《考试周刊》2012,(60):178-178
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提出可以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音乐视野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李倩 《宁夏教育》2015,(3):64-65
有声有形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达到承上启下,培育审美心境,唤起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如动态情境、问题情境、探索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联想的音乐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让他们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根本目的,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可表现因素,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考,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76):160-162
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肩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责任。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创新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形象美,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然而实际音乐教学形势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引起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视,给小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在美的熏陶和浸染下启迪小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0.
吴曼菲 《新疆教育》2013,(8):108-109
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以适合各个阶段的学生特点出发设计音乐的不同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体现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忽视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问接感知的抽象形象,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彤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孕育美、赞颂美”。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持续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能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情感拓宽视野、健全人格,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而音乐作为音乐课堂的"主战场",对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着眼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艺术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音乐学科中蕴含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多渠道搭建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催生学习情感,提升学生审美观点和审美隋趣。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在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用音乐的美熏陶、感染、净化和震撼学生的隋感。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隋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推行,高中音乐教学改革也蒸蒸日上。广大一线教师认真学习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锐意进取,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在鉴赏悦耳的歌曲声中触景生情,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笔者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一、创设愉悦氛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才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7.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当前《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的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自然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关注。审美教育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完善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从“情”和“美”的视角切入,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原则,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非审美化的现状。音乐教学并未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的目标。在《纲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的审美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游戏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音乐游戏的开发有改编类和创编类两种途径。在开发过程中,要能体现音乐性、游戏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特征。此外,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中,要注意活动的组织、教师语言、情绪调整、教具设计等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音乐游戏活动促进儿童的审美体验,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美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朗读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二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通过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体验,相互交流,相互激发,感受、理解阅读对象中思想、情感、意趣和表达形式的美,培养和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美的殿堂。一、培养审美情趣,获得美感体验音乐与其说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不如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其比别的艺术形式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情感、人的心灵。同时音乐更是一门美的艺术。它用情感陶冶心灵,培养美的情操。这种美的陶冶,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