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特色城市文化品牌的建构与发展离不开城市人与城市文化的共情,共情传播是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对外影响力的基础,是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建构的理论依据.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落实在特色城市文化的认同上.  相似文献   

2.
电视娱乐与互联网的结合从"+互联网"到如今的"互联网+",是技术路径的延展到互联网思维嵌入媒体生产的新理念转变.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娱乐文化传播亟需转变生产观念,与时俱进地在电视娱乐文化传播品牌的树立、建设及影响力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再通过话语渗透以及审美价值的提升,承担起对内对外的文化输出,把品牌做到极致,全面提升电视娱乐文化品格建构.  相似文献   

3.
林锡维 《视听界》2011,(2):34-36
体现城市电视媒体的区域影响力的指标,通常是它的收视率与市场份额,以及品牌节目的知名度。区域影响力大了,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实效才会明显。区域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两者之间应相互促动,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12,(19):73-74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产品.因为历史,因为文化,因为人群的聚集,还因为拥有了产业、商业、制度等,城市才成为了城市,城市也才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产品. 城市品牌是城市这个产品的标签.因此就有了许多对于城市品牌的概念性描述,如数字城市、绿色城市、精品城市等.但概念,并不能准确地将城市品牌的全部价值传达给受众.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电视台节目创新日益困难、经济衰退导致广告经营陷入低谷的背景下,如何扬长避短、突破局限是城市电视台必须解决的难题。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身处电视竞争激烈的南京地区,虽然没有资源优势,但通过精心打造,盘活有效的电视活动资源,使节目创新、产业经营与电视活动互动发展,依靠品牌节目催生品牌活动,品牌活动带动产业经营,推动节目创新,在激烈的南京电视市场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成为南京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频道之一。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发展城市文化品牌也成为我国各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选择。本文首先从城市定位、城市精神和品牌传播三个方面对淮安市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再从软硬件条件、文化品牌塑造的内容、文化品牌定位以及传播手段等方面指明淮安市文化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期为该市建设优秀的文化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凌 《今传媒》2013,(11):77-78
品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备受消费者的依赖和关注,也将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惯性选择。如今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新媒体在品牌传播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电视媒体的品牌传播能够弥补其不足,可以有效地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价值。本文从当今电视传媒的特征入手,阐述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传播品牌的优势、传播能力,并分析企业如何利用电视媒体提高其品牌传播效果以及电视媒体如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品牌文化对于广电媒体赢得受众关注、提升广电媒体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阐述广电媒体品牌文化形成的几大要素,即先进的节目,节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先进性,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和保持节目传播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王欢妮 《新闻窗》2010,(5):84-85
塑造城市品牌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一种方式,目前,各个城市纷纷根据自身的历史、人文、经济、自然等方面的特性推出各具风格的城市品牌建设目标。其中历史文化作为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之一。曲阜依托孔子儒家思想源发地的优势,打出了“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旗帜,准安凭借“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0.
陈建华 《今传媒》2014,(12):135-136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华,城市电视台品牌是城市电视台文化的精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存在契合。本文旨在通过文化层次理论和品牌层次理论解释城市精神与城市电视台品牌文化之间主客观的精神契合,为城市电视台的品牌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城市电视台在城市精神锻造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杜霞 《新闻爱好者》2023,(11):79-81
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文化品牌形象是城市文化精神、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其心理感知和情感认同的文化融合产物。以河南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研究为依托,通过品牌重塑创新设计,全新打造河南文化创新品牌视觉新形象,给公众崭新的视觉印象,以新创意营造新机会,以新设计衍生新产品,以新产品迎合新市场,突破河南城市文化原有品牌服务僵化、落后,经济效能低下的旧局面,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真正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为河南城市文化品牌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更新的有效契机。  相似文献   

12.
义乌市第十三届党代会指出要把义乌建设成为文明程度高、文化活动多、文化产业强、文化氛围浓的文化强市、这是顺应文化发展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科学发展、构筑义乌未来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打造文化强市,就必须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本文阐述了城市文化的概念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并以义乌市文化品牌建设为例。探讨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些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而成功地打造一个品牌离不开传媒影响力。传媒影响力对于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在文化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很好地整合媒介资源,有效地利用传媒,充分发挥传媒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早些年曾经有人预言,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媒体品牌化将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才没几年,这个预言已成现实:媒体品牌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 就电视媒体来说,栏目就是品牌。当今电视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栏目的竞争。只有品牌栏目,才能出收视率、出影响力、出美誉度,才能出广告效应。因此,电视台应高度重视栏目生产,并抢占其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而成功地打造一个品牌离不开传媒影响力。传媒影响力对于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在文化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很好地整合媒介资源,有效地利用传媒,充分发挥传媒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陈勇 《声屏世界》2007,(12):13-14
当新一轮电视真人秀节目又开始肆意炒作、方言栏目剧遍地开花、电视民生新闻热火朝天时,我们欣喜地发现一系列电视公益慈善活动恰似一缕清风悄然而至,并以其“致力于维护公众利益,提供优质文化产品”的理念,在不断整合资源、丰富电视荧屏、彰显媒体文化功能的同时,使电视媒体的喉舌功能得以实现新突破,在全社会最广泛人群中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从而有力提升媒介的社会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电视公益慈善活动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品牌建设中内容和路径创新的一大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界和业界对书业文化品牌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逐渐提高,许多图书出版企业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建设不仅是市场扩张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图书出版企业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品牌内涵,同时秉承内容服务的发展理念,竭力形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传播矩阵,为书业的持久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品牌节目包括品牌栏目、品牌活动、品牌电视剧。一个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一部电视剧《甄嬛传》,一部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基本可以概括2012年的中国电视荧屏。一、品牌影响力的内涵品牌影响力是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当前,传媒受众的品牌消费习惯正在形成,发行和广告资源形成向强势品牌媒体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体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各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创造媒体自身的特色并保持稳定的受众群,如何使栏目在当下电视节目同质化浪潮中脱颖而出,如何在注意经济时代提升媒介品质和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栏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将成为各大媒体解决上诉问题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对湖南卫视《变形计》的品牌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商光锋  孙宝超 《今传媒》2013,(4):125-126
当今城市电视台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城市台要想大有作为,必须落实好本土化创新策略,打造品牌节目,搞好区域化合作,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做好服务,创造影响力,培育受众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