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节奏美随想     
本文认为,节奏并非都是关的,所谓节奏美是指对象的时空节奏给予人的精神愉悦;节奏美或不美,是由人的生理平衡机制、心理愉快机制决定的;一部电视剧能不能给人以节奏美感,在于作品的整体节奏与观众的接受心理节奏之间是否建立了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适应关系,体现这种适应关系的快节奏的审美力场是电视剧显著的艺术特征,电视剧的节奏同电影的节奏和小说的节奏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杨朔是当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风骨独具,是文学艺术中的珍品。他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头,积极地反映生活,致力于反映“时代感情”,在构思中又追求一种“诗的意境”,因而他的作品能与众多的读者在思想感情上形成“同构对应关系”,产生“轰动效应”。美国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感到美,关键在于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运动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有着相似的对应性,即同构对应关系。这是说,艺术是通过其物质材料(即形式)造成的完形结构来唤醒鉴赏者整个身心结构的反应,从而引起共鸣的。我们认为,这种同构关系,在杨朔散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和广泛。杨朔  相似文献   

3.
音韵铿锵神威赫赫 --谈布莱克《老虎》的音义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英国前浪漫主义时期一个重要诗人,他的名篇<老虎>中贯穿全诗的"大型扩展隐喻"老虎意象和铿锵有力的节奏"铁砧乐音(anvil music)"交相辉映,音义有机结合,同构了一个"铸造老虎"的宏伟场面.本文从音义同构的心理基础谈起,试分析<老虎>中音韵、节奏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4.
审美功能背后有着坚实的心理基础作为支撑,不同审美功能所蕴含的心理理据也有所不同。设问辞格审美功能的心理理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情"与"辞"的关系;二是"言"与"思"的转化。在设问最主要的审美功能中,朴素美、力量美和节奏美主要得益于"情"与"辞"的协调,动态美和均衡美则是"言语——思维"转化机制运行的产物。对设问辞格审美功能的心理理据进行研究,有利于对设问辞格的审美功能和辩惑、说理等语用功能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突出的修辞学和语用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音乐心理调适的心理效能、机理及形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音乐具有表情与达意、诱发与感染、宣泄与释放、转移与转化等心理效能。音乐被用来作为心理调适的手段的机理在于音乐运动的节奏、旋律、变化的周期性及展开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尤其是情感心理活动模式有着“异质同构”的关系,两者可以产生合拍共振。音乐心理调适的方式主要有欣赏法、活动表演法、背景法、渲染法、同质导入法和异质转移法等。  相似文献   

6.
节奏与美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社会中的美 ,是社会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艺术中的美 ,同样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因此 ,美 ,就是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音乐美是中外古典格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具有同构性。本文具体分析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的组织功能、音乐调式和诗歌韵部的色彩、音乐的转调和诗歌的转韵、调式和韵式对节奏的影响、汉诗"衬韵"与西洋"ab"韵等同构关系,从中外传统诗歌韵式中为新诗韵建设提供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8.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的天性。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集聚着人类的审美心理。评判美也有很多标准,其中评判形式的审美标准被称为形式美法则。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能引起人的审美愉快的形式的共同特征,主要有整齐、对称、均衡、比例、节奏、调和、对比、和谐,等等。  相似文献   

9.
《殉美》一诗构思巧妙,以第一人称记叙了为美而死的人在坟墓中与为真理而死之人的对话,揭示了美与真理的同构,表现了迪金森以美为信仰,以身殉美的心志.前景化分析从语音,语相,语法和语义层面揭示了迪金森如何将深刻的哲理以简练的措辞,生动的形象,清新的节奏表现在诗中,并独具美感.  相似文献   

10.
欧阳亚 《儿童音乐》2015,(1):54-56,48
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艺术活动,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是最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最佳途径。合唱艺术是旋律美、节奏美、复调美与和声美的高度综合,通过强弱分明的力度、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悦耳丰满的和声,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借助有组织的  相似文献   

11.
不管是诗,还是散文、小说和戏剧,只要反映了自然节奏和人的生活节奏时,它便给人以一种紧张与松驰交错的特殊美感--节奏感。节奏感也就是节奏美。培养学生对节奏美的感受能力,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作品,而且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节奏。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审美场的内涵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同一时空的师生个体生命美以及教学文本美、师生关系美、教学艺术美、课堂教学情境美等审美元素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时空。审美化课堂建构的策略主要包括:是否疏通各审美元素间的流变通道,实现审美场共鸣;增强审美场张力,实现师生生命美的建构和文本内容的再创造;把握审美场流变节奏,建构和谐佳境。  相似文献   

13.
<正>节奏为音乐之要素,乐曲的表现要讲求节奏美。课堂教学也有特定的节奏,也应讲究节奏美。课堂教学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的变化上。如果教师能利用教学形式的变化来把握好教学节奏,并让它转化为学生的心理节奏,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学习的激情,学生学习就会轻松、愉快,并产生美感。下面,结合平时教学,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把握好节奏。  相似文献   

14.
人要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就要有规律地生活。这种规律性,我们把它叫做人体节奏。例如,人白天要工作,夜间要睡眠,这是一种规律,亦称人体节奏。婴儿在出生几天内,就能听到周围的声音,并能随着声音的节奏伸屈四肢或转动头部;父母说句话,都能引起婴儿动作有微小的变化。这种微小的变化便是在“学习”。有趣的是,婴儿从一出生起,便开始以一定的周期性的静止或动作,“学习”自然界的节奏。婴儿需要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音乐的生命。节奏以最简捷的方式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着关系,同时也体现着一种对宇宙和生命运动的抽象。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事物内部结构或外部联系的和谐统一,是美的普遍规律,如果没有节奏,美会显得苍白无力。纪录片不仅以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和画面震撼而取胜,而且节奏美感对一部纪录片的成功也很关键。纪录片的叙事节奏包括以心理感受为主的隐形节奏和以视听感受为主的显形节奏两大层面。隐形节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它靠创作者用心感受,用神领悟,用思统领,犹如梅花落雪,竹影入池,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一种含而不露的内在之美。显形节奏是由解说、画面、音乐融会贯通的交响。具有外露的曲线,突兀张扬,转轴俯仰,滑雪凝滞,色香和谐,不曼不枝,有水中之影,镜中之像之境,言犹尽而意无穷。  相似文献   

17.
研究审美机制,就是研究一个事物为什么成为主体的审美对象,它和主体构成了什么关系时,才被主体肯定为美的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对审美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以突出主体作用的“唤起说”,以强调客体作用的“客观说”和重视对象形式结构与主体情感心理结构之间异质同构的“同形说”。后者是以美国美学家阿思海妯为首的完形心理学流派审美机制论的核心论点,是一种建立在完形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比较有建树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教学节奏美产生的相关机制;其次讨论了教学节奏美的塑造——教学的外节奏(有声语言、书面语言),教学的内节奏(教学语义信息)。由此得出结论,教学节奏美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席勒在探讨美与人性的异型同构时,不仅考虑到了美与人性在结构上的静态对应和相同,而且也看到了美与人性在结构上的动态对应和相同。从动态上看,美与人性的异型同构实质上就是美的范畴和体系与人的自我生成的异型同构:广义的美动态地展开就是美的范畴体系,包括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而人性的动态展开就是人的自我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异质同构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事物的外部形式与个体的视知觉及情感之间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这会使个体产生异质同构的心理反应,从而直接感受到事物形式的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正是要借助多种教育途径促使幼儿个体产生这种异质同构的审美心理反应,为此教师要在尊重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营造充满童趣与童真的艺术环境,以实现儿童多通道审美感知的同构;组织和实施游戏化教学,实现多领域教学的融合,以让儿童在体验多种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实现审美同构;通过年级组活动审议的方式保证综合艺术特色活动的有效开展,以让儿童在与同伴、教师及家长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多种审美经验,发展审美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