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电视剧《三国演义》对原著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靳青万一、《三国演义》原著有无主题,其主要倾向是什么?关于小说《三国演义》的主题问题,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的认为是“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有的认为是“突出宣...  相似文献   

2.
《尤利西斯》是一部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奇作,在纷纭庞杂的内容中,表现出反罗马教会、反殖民统治的倾向,在人物的心灵深处蕴藏着作者的精神追求。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的精神”这一现代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利西斯》与《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主题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创作宗旨就是重铸民族的灵魂,弘扬“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由沙恭达罗和豆扇陀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构成基本情节的诗剧《沙恭达罗》犹如一曲和弦,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给后人留下一件美的艺术珍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该剧的和弦美:一,通过净修林这个环境,塑造了沙恭达罗单纯、质朴、勇敢、坚毅的性格;二,生活在宫廷中的豆扇陀国王,使剧本中和美的爱情充满矛盾和冲突;三,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爱情在金顶仙山上破镜重圆,好梦重温。  相似文献   

4.
<正> 迦梨陀娑是印度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很多,其中剧作《沙恭达罗》是他最受印度人民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上声誉极高的代表作。 千百年来,爱情是文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人们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庄这众多的女性形象当中,沙恭达罗占有一席突出的位置。沙恭达罗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身上放射出了纯洁,自然而绝少雕饰的光华。 她穿着树皮衣,头戴尸利沙花,手着荷花须镯子,与林中的一切融为一体。她简直是自然的女儿,秀色天成,丽质超群,象一朵柔弱的“新开的茉莉花”,难怪见惯了后宫中繁缛雕饰之美的国王豆扇陀为之动容,可以说豆扇陀对沙恭达罗的爱慕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关于马致远《汉宫秋》“反元蒙”主题的结论有失偏颇,值得商榷。从马致远的散曲和《黄粱梦》等杂剧可以看出马致远对元蒙统治者很崇拜,其反元蒙缺乏思想基础。只要对《汉宫秋》作系统分析,就可见它的主题在于向元蒙统治者昭示重用贤才的道理,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伤。  相似文献   

6.
诗剧《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大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重要剧作。一千多年来,它不仅受到印度人民的高度赞扬,而且蜚声全世界。《沙恭达罗》的故事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描写的是净修女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故事:国王豆扇陀到林中行猎,遇见净修林中仙人的义女沙恭达罗,一见倾心,私自同他结了婚。临别时国王赠给她一个戒指作为信物。国王走后,沙恭达罗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91):6-7
<正>七幕剧《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创作的最高成就,该书描述了一位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感人而热烈、幸福美好而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集自然美、质朴美和青春美于一身的古代理想妇女形象沙恭达罗。《沙恭达罗》在古代印度广泛流传,版本很多。在中世纪,又被大量译成各种印度方言。近代,正是《沙恭达罗》首先为迦梨陀娑赢得世界声誉,也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千古名剧之一。  相似文献   

8.
艾略特的《荒原》是现代人精神颓废的重要象征形式,是人类被上帝遗弃命运的写照,它既具有社会历史意义,也暗含诗人个人悲切的痛楚。皈依英国国教是艾略特走出“荒原”的思想支柱,提倡复兴基督教文化是他消解“荒原”主题的思想基础,建立基督教式的“玫瑰园”是他用来取代“荒原”的理想的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作为清代著名的小说,一直备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关于《儒林外史》的主题,五四以来,先后有“反科举制度”、“反功名富贵”与“一代文人有厄”诸说。  相似文献   

10.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11.
《药》是鲁迅前期创作的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它的主题是什么,一直到现在还为人们所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六种看法: 1、《药》的“正题旨是‘亲子之爱’”; 2、《药》写的是“回忆”往事,憎恶庸医骗子; 3、《药》表现的是“反迷信,反专制”,要求“科学与民主”; 4、《药》写的是“鞭笞群众对革命的麻木,揭露封建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罪恶”; 5、《药》的主题是“控诉封建统治阶级政治上血腥镇压人民、思想上残酷奴役人民的罪行;赞扬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英勇斗争精神,批判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2.
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是一出纯粹印度式的戏剧,它标志着古典梵剧的高度成熟。同时,对中国古代戏曲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文章以《沙恭达罗》的中文译本——卢前先生所译的《孔雀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译本的分析,简要探讨了印度古典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禅门心法──也谈《西游记》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的主题研究众说纷纭,而宗教主题说是最重要的一种。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佛教的“禅门心法”。并且详细辨析了作品中与之有关的释与儒道的关系、反佛教的现象、个性解放的倾向以及主题的多义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印度戏剧家迦梨陀娑婆的剧作《沙恭达罗》美在哪里?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该剧之美应该是其各种因素合力之美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玲 《现代语文》2007,(3):33-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原回目叫做“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该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自发反抗、最终落草的英雄形象——林冲,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在主题和描写人物方面均达到了很高成就,但笔者认为,林冲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及主题的表现,离不开李小二这一形象的艺术处理,得益于李小二的侧面烘托,一句话,“红花还须绿叶扶”,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沙恭达罗》不仅是一出纯粹印度式的戏剧,更是一出着意表现和传达“味”的戏剧。它从情节、人物到戏剧冲突、戏剧风格乃至舞台表演都体现了《舞论》所规定的“味”论的美学准则,且自始至终围绕艳情味与另一种占主要地位的对抗性味——英勇味的和谐统一用以揭示印度人关于事物在矛盾中必归于和谐的传统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主题众说纷纭。“忠义说”、“尊刘抑曹说”、“歌颂封建帝王说”、“统治术之书”等,诸如此类,莫衷一是。然而从作者的生活年代及《三国演义》的全部情节来看,《三国演义》的主题乃是表现作者志在图王的政治抱负。这一主题可以从小说的背景,贯穿全书的线索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英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儿童小说代表作《六便士》、《小姑娘》和《累妞儿》中被父母变态管教及伤害、被父母遗弃及被成人残酷迫害和剥削的苦难儿童群像,探讨了其儿童小说的恐惧感主题和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9.
小说《故乡》的主题,全日制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第408页注释中作了这样的归纳,“这篇小说……通过国上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我认为反《故乡》的主题局限在“农村”、“农民”上的概括是片面的。《故乡》应是旧中国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成语“义无反顾”中的“反”应写作“反”还是“返”? 在现在通行的词典中有两种写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写作“返”;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词语分册》、《汉语小辞典》等都写作“反”。 究竟是“反”还是“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