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马骏 《记者摇篮》2005,(5):60-60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农业科技新闻进入了兴盛时期,农民对科技新闻的关心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农业科技新闻虽然属于专业新闻,但是在新闻领域里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广袤的农村拥有相当多的读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农业科技新闻已经成为新闻领域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采访好农业科技新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2.
王哲 《传媒观察》2004,(8):57-58
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呢?面对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社会新闻自身发展的动力何在呢?在长期从事社会新闻稿件的采编与社会新闻部日常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党报的社会新闻要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最关键之处是必须始终坚持提高社会新闻的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读者越来越欢迎那些“挖得深、写得活、贴得近”的新闻。这就为拓宽新闻报道面开辟了途径。在当今,社会学渗透到经济学领域的时刻,社会经济新闻便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是社会经济新闻呢?它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如何?它究竟有何功能?深入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当属新课题。本文仅就报刊发表的一些社会经济新闻,对社会经济新闻的特色进行一些探讨。一、社会经济新闻的定义社会经济新闻是一个新品种。因此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笔者认为,就目前见诸报端的社会经济新闻而言,它应是:发生在社会和经济结合部的新闻即为社会经济新闻。它主要反映经济领域里的社会现象,回答读者普遍关注的涉及经济范畴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读图时代”里,地方党报纷纷拿出较大较多的版面刊登新闻图片,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卖点。但效果不甚理想。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具有贴近性的精品图片少得可怜,很难引起读者共鸣。那么如何才能使新闻摄影具有贴近性呢?  相似文献   

5.
读者对新闻究竟有哪些心理要求呢?这些心理与新闻背景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积极而一般的心理特点和要求而言,读者对新闻的心理要求主要有六种,它们与新闻背景交代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一、求新心理。“新”,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也是读者心理要求之一。读者总是喜欢那些事实新鲜,表现手法和角度新颖的新闻。新闻之“新”首先源于事实本身,但不可否认新闻之“新”也常由新闻背景衬托出来。二、求近心理。读者喜欢阅读的新闻,其事实要与自己的地域近、职业近、年龄近、生活近。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应从读者上述心理着眼,尽可能满足读者在“接近”方面的心理要求。而新闻背景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有用性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在新闻领域,新闻信息的有用性是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取向。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信息传播的有用性,是公众选择媒体、评价媒体、认同媒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陈植源 《新闻天地》2002,(11):48-49
有人听了可能会不解:新闻怎么又会藏在新闻里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怪问题。按理说,记者通过采访抓到了新闻,就应该写出新闻来。但有的就写不好新闻,常常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淹没在次要的材料里或一般的叙述中。于是,有人就把这种新闻叫做"藏在新闻里的新闻"。对这样的新闻,记者必须耐着性子细心地从头读到尾才能找到新闻,而对一些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读者来说,一见开头没有新闻,就很可能弃而不看了。可见,这种"藏在新闻里的新闻",是不受读者欢迎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要打进读者心坎,收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不能不认真研究读者心理。“假如我是一个读者”,这句话是深得新闻三昧的口号。我们有不少新闻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与那些新闻的作者不懂得读者心理、一厢情愿作灌输有关。随着新闻改革的步步深入,读者心理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了。读者(包括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受新闻的时候,有一些什么共同心理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重视的呢?  相似文献   

9.
如今报刊林立,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赢得众多读者,各种新闻媒介都在千方百计争发、多发、抢发社会新闻,以增强竞争力,提高知名度。那么,刊登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才能既讲政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又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使读者爱看呢?在新闻实践中,笔者作了多年的探索,其中一点粗浅体会:时代感——是社会新闻的命脉,多发时代感强的社会新闻,是赢得读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新闻单位的内部改革和各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如火如荼,尤以报刊争夺市场、争夺读者的竞争更为激烈。然而,市场就这么大,读者也不可能掏更多的钱出来订阅这么多的报刊,只能有选择性地订阅几种自己喜爱的报刊。于是,许多报刊的有识之士纷纷将眼光瞄准特稿版这一领域,以办好办活特稿来争夺读者。那么特稿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它在新闻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如何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11.
大鸣大放期间,新闻界右派分子大力推销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即所谓报纸的“商品性”,企图借尸还魂,篡改社会主义的报业方向。这种反动理论会把我们拖到那里去呢?这不禁使我联想到美帝报业的一段丑史。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成为使人发财的商品的,可口可乐、玻璃丝袜、口红、汽车与报纸都是一样。报纸既是一种商品,报纸老板们又都急着要发财,他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免的。那么竞争以什么为内容呢?可口可乐应该渗入少量吗啡,使人喝了比任何汽水都容易上瘾;而报纸呢,就是要以刺激读者感官作为竞争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报  相似文献   

12.
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收音机,我们可以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闻。作为读者或者刚走上新闻岗位的同志可能会问,这些新闻题材是怎样发掘出来的呢?什么样的事才可以作为新闻来写呢?有时候,我们有些同志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到一个地方或一家企业,有经验的老记者在听了情况介绍后,立即能发掘和确定可写的新闻题材,而自己却还听得糊里糊涂。这其中的差异,除了经验上的差距之外,还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众多的经济新闻中,除有一部分受到读者的欢迎外,还有相当多的经济新闻令读者望而生畏.究其原因何在?依笔者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少活力.那么,经济新闻的活力从哪里来呢?我翻阅了已评选出来的十届全国好新闻、两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和三届“中国新闻奖’中的获奖经济新闻作品,觉得经济新闻的活力主要来自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中国新闻事业起步最早、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今天,正因为上海作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长江经济带龙头的特殊地位,因为上海在中国改革开放全局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上海的发展与变化为全国和全世界的读者所关注。 当前形势下,如何在总体上保证新闻舆论的导向正确、引导有力?如何保证一个地方、领域的新闻竞争在正常、有序状态下进行?如何促使新闻事业在两个文明建设领域都作出贡献,两个效益都取得丰硕成果?如何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大力发展新闻产业,锻造传媒航空母舰,以积极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竞争?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这些年采,上海新闻事  相似文献   

15.
刊林漫步     
新闻如何牵动读者的情感虞达文撰文说,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应如何以情感人呢?应主要抓好以下四点: 一、情感与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新闻只有让读者充分认识客观事物,才能引发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二、对于读者一时还不理解的事物,新闻有必  相似文献   

16.
人们总是把新闻作品当作“易碎品”。有没有让“易碎品”的新闻“延年益寿”的方法呢?通过近20年的新闻实践,我感到这个办法还是有的,其中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增加新闻中的化含量。因此,在新闻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努力提高新闻中的化含量,已经成为媒体一个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广大读者的厚爱下,《新闻与写作》走过了20个春秋。 每年都会有变化的《新闻与写作》,明年会有什么新变化呢?又会增加什么新栏目呢?许多读者问我们。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我们也盼望着新的年轮,盼望着用创新给大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使经济新闻变得清新活泼,能够充分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读者的眼球呢?我们常常说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我认为,经济新闻的重要创新就是贴近读者,向读者靠拢.  相似文献   

19.
也说新闻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新闻知识》2007,(1):83-84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都在朝着新闻娱乐化方向倾斜,从内容到形式。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要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抓住受众的眼球,然而,这种娱乐化的倾向有没有严格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是不是有时牺牲了新闻报道的责任感?会不会出现只是为了提高读者的关注度,而用这种所谓的“吸引读者的目光”的手段来随意捏造新闻?如此种种,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新闻娱乐化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说到经济新闻,人们都会认为是和"钱"有关的新闻报道,不外乎金融、货币、股市、期货等,读者对经济类新闻报道的评价往往是枯燥、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不如社会新闻、娱乐新闻那样鲜亮、生动、有吸引力。经济类新闻因而一度被读者视为"硬新闻"。那么,怎样才能把经济类新闻做得有活力、有趣味,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呢?近年来,《南阳晚报》从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手报道经济类新闻,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