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雾露水资源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冠干季对雾露水的截留量及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侯特征,结果表明,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加浓下沉而来。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夜间,各林冠层截流的雾露水总量可达1.36mm,其中最上层林冠截留0.97mm(吸附水0.45mm,流落水0.22mm),中间层截留0.40mm(吸附水0.29mm,流落水0.11mm),下层林冠截留0.28mm,(吸附水0.23mm,流落水0.06mm)。林冠截留雾露水量的多少与上层林冠处的风速、降温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罗天祥 《资源科学》1995,17(6):44-50
龙胜里骆杉木人工林乔木层林冠年截留率为15.6%,林下植物层的年截留率为21.7%(占林外降水量的18.3%)降水强度是影响截留量(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同时,林冠的枝叶生长和林下植物盖度的变化对截留(率)大小也有一定影响,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间存在密切对数关系,而林下植物截留量(率)与林冠降水量或林外降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随不同季节而变化,冬春为幂函数,夏秋为直线或对数关系,这主要与降水强度有关。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年淋溶归还量为:氮2.41,钾12.05。镁3.51kg/hm2,钙和磷则为0。其中,乔木层的淋溶量为:氮2.68钾8.98,镁0.73,磷和钙为0;林下植物层的淋溶量为:磷0.35,钾3.10,钙5.98,镁2.78,氮为0.植物叶子的养分吸收特点对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淋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龙胜里骆杉木人工林群落的降水截留和养分淋溶归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胜里骆杉木人工林乔木层林冠年截留率为15.6%.林下植物层的年截留率为21.7%(占林外降水量的18.3%)。降水强度是影响截留量(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同时,林冠的枝叶生长和林下植物盖度的变化对截留量(率)大小也有一定影响.林冠截留量(率)与林外降水量间存在密切的对数关系,而林下植物截留量(率)与林冠降水量或林外降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随不同季节而变化,冬春季为幂函数,夏秋季为直线或对数关系,这主要与降水强度有关。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年淋溶归还量为:氮2.41,钾12.05,镁3.5lkg/hm2,钙和磷则为0.其中,乔木层的淋溶量为:氮2.68,钾8.98,镁0.73,磷和钙为0;林下植物层的淋溶量为:磷0.35,钾3.10,钙5.98,镁2.78,氮为0。植物叶子的养分组成及其养分吸收特点对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淋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森林林冠截留效益计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阳惠 《科技通报》2001,17(4):25-31
研究了19种林分林冠截留率,得出了相应林冠截留模型和有关参量以及这些林分的树干茎流模型,比较了各种林分林冠截留效益计量公式,介绍了如何利用地形图,GIS进行流林冠截留效益计算,并提出了“3S”技术将会为动态进行森林效益计量和监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森林与水关系的问题是森林水文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对陆地水循环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森林可通过林冠层、地被层以及土壤层发挥截留固持降水、涵养水源、削峰减洪等作用.川西亚高山森林位于我国长江源头地区,对调节区域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持长江上游水系的生态平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议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下资源是林冠层以下各种动植物的总称,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用途和良好经济价值的性质。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开发利用好林下资源对于调整林区经济结构和改善人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林下资源的概念,总结归纳了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种类,并指出和合理开发利用原则,最后提出了开发项目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鹤山乡土混交林的能量特征及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鹤山以红荷和荷木为主的乡土树种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热值等的综合研究可知:1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4515.2MJ·m-2,截获2519.3MJ·m-2,透过1472.2mJ·m-2;2群落总的生物量103.31t;能量现存量171.33MJ·m-2;3群落冠层截获能量中有86.80MJ·m-2用于光合作用,其中有21.71MJ·m-2用于净第一性生产力;其光能利用效率约0.48%;4由于群落年龄和冠层结构原因,鹤山乡土树种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现存量、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光能截获率均低于同地带近顶极群落一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Gash林冠截留解析模型对于四川贡嘎山暗针叶林单场降雨的适用程度,利用2001年贡嘎山暗针叶过熟林单场降雨数据,运用Gash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将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林外降雨达到或超过使林冠饱和的降雨量时,运用Gash模型能很好的模拟林冠的截留量,而当小于这一降雨量时,估算结果误差偏大,不宜使用模型计算。另外,模型估算的误差率和林外降水呈中度负相关关系,而误差率跟降水强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南方红壤区常见林地类型-杜仲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的水文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林下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杜仲林对降雨的再分配受到降雨特征影响,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截留率降低,并且两者在高的雨量和雨强下逐渐趋于恒定。在测定期间,杜仲林穿透雨率为72.7±7.8%,树干流率为7.7±1.8%,截留率为19.6±9.9%。杜仲林下穿透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随着与树主干距离的增加,穿透雨率逐渐提高,靠近树干的林冠内部穿透雨率显著低于林冠边缘,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穿透雨的空间变化减少,异质性降低。每mm降雨的单株树干流(cm3/mm)与胸径、冠层厚度和树高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但是与冠幅和枝下高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对于林内雨的组成,树干流与穿透雨的比率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但树干流对降雨具有明显的汇集作用,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对降雨的汇集效果先提高后降低。林冠截留在减少林内雨量的同时,也显著地改变了林下降雨的空间分配,使林内局部(如树干流周围)水分输入反而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10.
殷晖  关文彬 《科技通报》2012,28(5):89-93,98
林冠结构对于森林生态系统降水截留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应用树体管道模型理论,构建了长江上游针叶林优势树种峨眉冷杉的树体管道模型,建立了管道参数与林冠截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峨眉冷杉树冠的叶量、侧枝与树干的截面积都随高度交替增长,最大值出现在树冠中下部;同一层次内的叶量与枝量存在极显著的比例关系;建立的树体管道参数反映了树干及侧枝承载叶量的能力,与林冠截留量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森林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功能方面,论述了森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森林在对降水的分配过程中,降水携带的污染物被林冠层在截留降水的过程中减少;森林可以降低风速,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烟尘迅速下降;森林可以吸收大气中的粉尘,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森林还可以降低噪音,使人们有一个安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格局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种共存与植被维持机制。基于戴云山1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O-ring统计分析黄山松不同生长阶段与不同林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戴云山黄山松幼苗和幼树储备丰富,中树次之,大树较少,种群径级结构大致呈倒J型,种群年龄属于增长型。戴云山黄山松聚集格局主要发生在0~26m尺度上,26m尺度主要为随机或均匀分布。黄山松聚集程度随着龄级(幼苗→幼树→中树→大树)和树高(林冠层T→亚林层S→灌木层U)的增大而降低。黄山松的幼苗与幼树、幼苗与中树以正相关为主;而其幼苗与大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大树、中树与大树均以不相关为主。黄山松T层与S层关联性不明显,T层与U层、S层与U层在小尺度上呈明显负相关。生境异质性、密度制约和种间隔离某种程度上解释黄山松种群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林分的幼龄林和中龄林中选设调查样地,以两种强度的机械疏伐和对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在林木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量和调整林分的空间结构方面的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源涵养林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韬  李春燕  宫照红 《西藏科技》2010,(6):69-72,77
森林是全球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水源涵养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水源涵养林通过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的截持和林地土壤的调节来发挥其水土保持、滞洪蓄洪、调节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千烟洲试区湿松人工林中降雨对矿质元素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永瑞 《资源科学》2000,22(1):65-68
对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人工降雨后,20种矿质元素淋溶变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中的营养元素平均浓度总变化趋势是:林冠穿透水>树干流>大气降水。在淋溶成分中,林冠穿透水对湿地松人工林的养分物质年贡献较大,占整个淋溶总量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长汀河田地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生态水文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采用分割森林水文生态作用过程的研究方法,将森林水文过程分为林冠截留、灌草层截留、凋落物截留、土壤截留、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壤中流、蒸散等几个过程,并对长汀河田地区森林生态水文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生态水文学观点的河田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简要分析森林植被对降水截留作用,从林冠截留、下层植被截留和枯枝落叶物截留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川滇高山栎灌丛冠层穿透水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冠层穿透水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学意义,但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植被,缺乏灌丛植被穿透水的报道;而灌丛植被在高山区的水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3个川滇高山栎灌丛样地收集降水、穿透水和相应的气象资料,测定降水和穿透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各个样地穿透水量和穿透水率的变化,以及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的差异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穿透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一元线性关系,穿透水率与降水量呈对数正相关。当降水量大于10mm/天时,样地B的穿透水有83.3%出现聚集效应,发生聚集效应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14.4%,样地C的穿透水有33.3%发生聚集效应,此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04.5%,但样地A没有出现聚集效应,表明在样地A冠层均一程度高。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并有水量效应。但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相比,穿透水稳定同位素值随着穿透水量的增大,先富集重同位素、再贫乏重同位素、最后趋向一致;这与林冠从干燥、蒸发显著,到湿润、出现饱和水汽界面,再到林冠下层形成的水滴占穿透水比重越来越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问卷数据为基础,对数字档案馆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和确认,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该评价体系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子指标层等各层次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排序和检验,构建了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数字档案馆生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亮子河红松种源作为参试种源,参加了红松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及最佳种源选择;进行了优良林分选择;对红松母树进行了分级、去劣疏伐。开展了区域试验,经综合测试分析,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