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中芭蕉     
<正>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相似文献   

2.
“雪中芭蕉”来源于唐代王维的禅画《袁安卧雪图》,其理论意义与价值历来备受关注.对于“雪中芭蕉”的解读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理解王维的人格与追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禅宗视阈下的意境论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雪中芭蕉     
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蕉种在大雪之中, 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  相似文献   

4.
雪中芭蕉     
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蕉种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王维把诗、画两种艺术巧妙地渗透融合,形成了以形象见长的独特诗风。读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火山水之间,又如欣赏丹青妙手的刻意佳作,无怪乎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法之画,面中有诗。”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一、构图美王维描绘自然景物精确而生动,新奇而自然。如他的《使至塞上》,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人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塞外空旷而壮丽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天高地阔的沙漠夕照图。又如(山居秋瞑),严然是一幅山水人物画:初秋的傍晚,山雨初…  相似文献   

6.
朱晖 《中学文科》2009,(6):59-59
一场大雪席卷了美国的伊利诺斯州,一个美术老师对学生说:“今天的作业就是画一幅雪景。”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跑向室外,边画画边玩耍,场面非常热闹。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静静地趴在窗前。好奇的老师走到他的身后,发现他正在画那些在雪地里画雪的同学。  相似文献   

7.
1996年 ,吴冠中为“简单与复杂”国际学术会议作了一幅画 ,上有题词云“流光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李政道在致吴冠中的信中称赞该画“不但有深刻的艺术造诣 ,而且具有尖锐的科学含义”。李政道认为 ,“流光 ,流光”的题词有现代意识。 1 998年 2月 9日 ,李政道给朱基总理写了一封信 ,并送上有关学者的《关于控制中国酸雨的紧急呼吁》 ,封面上用了吴冠中的那幅画。李政道在信中说 :“原题经您指正后 ,才知道是宋代蒋捷的名词(《再过吴江》) :‘流光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同一幅画做了这次会议的封面…  相似文献   

8.
雪里有无芭蕉,似乎成为坛的一件公案。而这公案乃是由宋人沈括挑起的。其《梦溪笔谈》卷17云: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卧雪图》,有雪中巴蕉,此难与俗人道也。此说既出,宋人流传甚广,后人亦多宗之。明人都穆《寓意编》、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都有这方面的谈论。类似的意见,本质上认为是画家“只取兴会神到”,“不可以形器求”。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苏武评价其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东坡志林》)。王维的诗为什么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呢?文章认为,这是因为王维在诗歌创作中能将画理与诗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三远”取景,动静互衬,虚实相生,画面分割、主次分明四种方法巧妙地进行构图,创造出一幅幅清新静美、形象生动、富有极高美学价值的画面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为“诗中有画”。王维是杰出的诗人,也是高明的画家。他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家”。他的山水诗兼有诗画的长处,他以画技入诗,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效果。“经营位置”是古代绘画六法之一,也就是布局。王维的一些山水诗就是通过这一点而表现出浓郁的诗情画意的。如他的《终南山》一诗,描写的是雄伟壮阔的山川景色,分开看宛如一幅幅独  相似文献   

11.
彩笔绘诗画     
刘沛 《初中生必读》2010,(10):16-17
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说王维的诗,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有形的图画。  相似文献   

12.
“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此话委实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王诗浑融的意境,精工刻画的描写,清新洗炼的语言,为后人描绘了一幅幅清新秀丽的画卷。诚然,清新秀丽的诗篇与诗人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王维在描写景物时,常常形神并茂,绘声绘色。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传至塞上》)。“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细读起来,我们发现绘光作为一种技巧王维在诗中是常用到的。为方便起见,笔者将其技巧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画猫与画牛     
先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梦溪笔谈》里讲的。有人得到了一幅古画,画上面是一丛牡丹,花下面还有一只猫。一天,这个人家里来了客人,他就把这幅画拿给客人看:“我不知道这幅画画得怎样,请您看看。”客人端详了一会儿:“很好,好极了。这是幅《正午牡丹》。”主人奇怪了:“哦,您是怎么知道的?”客人笑了:“你看,这些花颜色干燥,中午时候的花就是这样。另外,猫的眼睛变成了一条线,这也是中午的猫眼。”一番话说得主人连连点头。牡丹人人都会画,猫更是常见,也许我们家里就养了一只,但在一幅画里,让人能够看出画里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唐朝诗人王维,文学史上尊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于禅机和禅意。王维有一首诗《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相似文献   

15.
王维诗中的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代诗坛上,王维是以擅长描写自然景色驰名的,作诗绘画都是行家的苏轼,看出了王维诗歌成就的奥妙所在,下了一段精彩的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段经常被后人引用的话,的确是很准确地概括了王维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诗画全能的王维,用他那“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语言,在我们眼前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  相似文献   

16.
唐朝初期 ,著名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弟兄 ,他们俩人都擅长写生和画人物像。阎立本的画 ,笔力刚健 ,线条象盘屈的铁丝。他画的《步辇图》 ,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 (指古代一种用人抬的类似车子的工具 )上 ,接见吐蕃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形。画得生动 ,很有历史价值 ,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历代帝王图》是他的一幅代表作品 ,对每一个人物都画得很逼真 ,个性突出。唐朝强盛时期的著名画家有吴道子、李思训和王维。吴道子 ,在中国画史上被誉为“画圣”。他画的人物、鬼神画 ,非常生动逼真 ,他用朱粉的厚薄来表现骨肉的高低起伏 ,如…  相似文献   

17.
[案例]2004年高考文综试题政治学科第29~30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知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及“意识的能动性”的理解.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之间异同的认识。以及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把握。但不少学生对该题引用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和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这样独特的美感作为背景材料。却产生了迷惑。  相似文献   

18.
王维后期山水田园诗诗境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运用了诗歌、绘画、音乐等全部艺术手段来创作山水田园诗,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这一点,前人有透辟的论析。苏武云;“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活之画,画中有待。”这是千古名断。王继还常常以动静相生的手法造成诗境;空寂中有流动。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是一幅秋山落照图。“空山”,“深林”,林下“青苔”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寂静无声、色调冷暗的图画;但诗人给这幅画面着意点…  相似文献   

19.
<正>唐代有位诗人,不仅能诗善画,还精通音律,十七岁时就写下了赫赫有名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身在朝堂,却心系山林,终不能远离尘俗。他就是“诗佛”——王维。王维的母亲虔诚奉佛,最爱诵读《维摩诘经》。于是,孩子出生后就以其中的“维”字为名,以“摩诘”为字。相传这就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一、年少有为据《集异记·王维》记载:“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可见王维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一位具有高尚审美趣味的艺术家。他是诗人、画家,又是音乐家。他的审美趣味在于:恬淡,平和,闲散,至于冷寂。他远离俗韵,不事功利。山水风物一经其审美过滤,则成美学精品。他的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殷璠《河岳英灵集》)这里的“着壁成绘”,乃谓其诗如果挂在墙上,就是一幅画卷。因而,苏轼尝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