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0月13日至24日,应意大利记者公会邀请,由中国记协组派的以《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何东平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对意大利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访问。此次访意适逢中意建交40周年,中国新闻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罗马、威尼斯、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等地,对当地新媒体发展、文化建设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意大利相关方面负责人及《共和国报》、国家广播电视台、威尼托大区记者公会、那不勒斯记者公会、《西西里》杂志等新闻同行.,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多次交流。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人民日报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参观访问了《读卖新闻》的东京本社和大阪本社以及日本第四电视台等几个新闻单位,同《读卖新闻》的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对日本新闻、出版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考察。《读卖新闻》是一家资产阶级报  相似文献   

3.
应日本大众传播学会和上智大学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访日考察团于1991年10—11月在东京、京都、大阪、奈良、名古屋等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活动。代表团访问了《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共同通讯社、NHK、东京电视台、《中日新闻》、近铁有线电视台和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访  相似文献   

4.
走马澳大利亚人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澳大利亚澳中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心的邀请,我曾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澳大利亚,并到澳大利亚人报参观考察。 澳大利亚人报于1964年,由报业大亨默多克先生发起创刊,隶属于澳大利亚新闻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应美中国际交流中心和美国国务院的邀请。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殿军随中国新闻代表团于2004年10月访问了美国。考察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彭博新闻社、奈特一里德报系、《国家地理》、《时代》周刊等世界著名的报刊和新闻机构。并同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高盛公司的专家教授和美国国际记者中心、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等部门。就美国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交流。从本期开始。本刊陆续刊登杨殿军采写的考察文章。  相似文献   

6.
环球新闻界     
《澳大利亚人报》在竞争中发展《澳大利亚人报》(以下简称《澳人报》)是澳大利亚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综合大报。然而在1985年之前,该报一直未能盈利,36年来,为扭亏为盈,《澳人报》更换了18位总编辑,终于在报业竞争中扭亏为盈,成功树立起了高品位的全国大报形象。1964年《澳人报》诞生于澳首都堪培拉。目前《澳人报》母公司新闻有限公司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帕斯和汤斯维尔6个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闻育”专设委员会,是日本新闻协会会长小林与三次先生提倡将“新闻育”作为教育界和新闻界的共同课题之后于1986年创建起来的。该委员会第一项活动就是在1986年3月派遣代表团赴美,进行专题考察。代表团参加了在洛杉矶召开的全美“新闻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大会,访问了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在内的五大报社,并且在芝  相似文献   

8.
走马美国看传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 6月 10日至20日,上海市新闻代表团一 行五人,赴美国纽约、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等城市,考察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ABC新闻台(美国广播公司)等美国主要媒体,并访问了华纳兄弟国际电视公司、哈佛大学的专家、教授。通过这次考察访问,对美国大众传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与发展,对其在集团化运作、经营与管理、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 组建传媒集团成为趋势 美国是世界上新闻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媒介竞争最激烈…  相似文献   

9.
深圳图书馆组团访澳成功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图书馆邀请,一九九三年十月底,深圳图书馆代表团一行四人,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访问。由深圳图书馆副馆长刘楚材、馆长助理杜秦生和计算机部主任张贞文等组成的代表团,这次访问澳州,是由澳洲澳中委员会提...  相似文献   

10.
应澳中理事会邀请,我省图书馆考察组一行三人,于1987年10月9日至24日,访问丁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堪培拉和悉尼三个城市,考察了17所图书馆。三所图书馆专业教育院校和两所电脑中心(公司)。澳中理事会对我们更多地了解澳图书馆的情况,提供了方便条件。我们所考察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都事先做了准备,按我方提出的要求,热情地给以介绍。使这次考察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应民主德国记者协会的邀请,我们中国记者组对民主德国作了20天的访问。我们先后会见了全国记协的主席海因里希,书记福格尔·包扬,教育部长格雷特迈,新闻专科学校校长赛特拉,以及柏林、莱比钖、德累斯顿、科特布斯和罗斯托克等地的几个新闻单位的主编和记者,访问、参观了《青年世界报》、《柏林晚报》、《萨克森日报》、《波罗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印象     
曾定洪 《新闻窗》2008,(3):27-29
中国记者协会与意大利记者工会每年都互派新闻工作者进行交流访问。今年4月,笔者随中国新闻代表团前往意大利进行访问,此次访问得到意大利记者工会的热情接待,就意大利文化、新闻宣传、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意大利新闻出版业较发达,有各种报刊杂志52种,代表团访问了《意大利共和国报》、《信使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应德国、法国及英国媒体同行的邀请,于2003年1月组织报业考察团,赴德、法、英等国,对报业信息化发展及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欧洲大报的信息化进程、现状、发展以及欧洲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加强国际报业信息技术应用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为“十五”期间报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及实施服务。考察团成员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珠海特区报》、《金融时报》和《吴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或技术部门负责人组成,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辛乘胜担任考察团团长。考察团先后走访了多个城市,对欧洲报业的总体状况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对德国的《法兰克福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和英国的《泰晤士报》(The Times)做了重点访问,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作为中国广播电视考察组的一员访问了英国。在考察中,我们着重了解英国在广播电视管理方面的经验。考察中除了实地到各广播电视机构去访问外,我每天早晚都尽可能多看看英国的电视。我发现这里的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播出时间长,一天二十四小时内都能看到电视节目,早晨一起床便能看到两个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一是BBC电视台的《早餐电视》新闻,一是独立电视公司(简称“ITV”)的《早晨电视》新闻。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有两座  相似文献   

15.
南京日报副总编辑、周末报总编辑、高级编辑龚惠民,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去年他随全国一个新闻代表团对美国的新闻管理、美国社会现状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访问。新近出版的《平视美国》(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10月版)一书即是龚惠民同志此次访美的真实记录。他以一个资深新闻工作者的目光对美国社会方方面面进行了独到的观察和研究,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发人深思,具有强烈的新闻纪实风格和观察思辩特色,且图文并茂。该书一出版即引起新闻界和文学界的深厚兴趣。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赴英进行了为期10天的工作访问,在英国期间,我们拜访了白厅(英国政府内阁办公室),唐宁街10号(首相府),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文化媒体体部等政府机构,对英国政府与传媒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管理媒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我们还考察了BBC,《泰昭士报》,《卫报》等英国最具影响的媒体,与英国全记者工会,新闻投诉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学术机构进行了广泛接触,交流,考虑访问结束之后,我将摄入头脑的大量信息作了一番梳理,感到最值得介绍给同行的是:新闻投诉委员会及《卫报》设立的读者编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界先驱戈公振生平业绩,最近在他的故乡江苏东台展出。戈公振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新闻教育工作者,这次展览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有戈公振本世纪初进八上海报界,二十年代考察英、美、日等国新闻事业的各个时期的一张张留影;有三十年代采访、考察苏联后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苏联访问记》手迹和出席国际新闻专家会议的“简派状”等一件件遗物;还有他生前撰写的《中国报学史》、《新闻学》那一本本不朽之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学会精品期刊考察团出访英国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中华医学会精品期刊考察团于 1999年 11月赴英国伦敦考察访问了英国医学会理事会直接管理的以编辑出版《英国医学杂志》为主体的出版机构 ,以及《自然》杂志和《柳叶刀》杂志的编辑部。文中对访问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年底,笔者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巴西和阿根廷。中国与拉美各国之间的新闻交流,只限于与墨西哥建立了对等互访协议关系。所以,代表团这次是应巴西利亚超级调频电台和阿根廷23媒体集团(据了解:“23”就是名称,没有数字含义)邀请前往进行非协议交流。几天里,代表团访问了两国主流媒体,与新闻界同行进行了广泛交流。其中,对《圣保罗页报》《圣保罗州报》、巴西环球电视台和阿根廷23媒体集团的访问尤其值得回顾。  相似文献   

20.
刘秀品 《传媒》2003,(2):54-55
2002年,我随四川新闻考察团,访问了美国《纽约时报》和《洛杉矾时报》,对美国报业的务实作风有了亲身感受,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