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禹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炎黄子孙对大禹一直怀着崇敬之情,对大禹的崇拜和祭祀活动数千年未断,经长时期积淀、固化形成大禹化。大禹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大禹化景观;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及风俗习惯;大禹的化精神。大禹化精神的内容,大禹化精神是中华化的重要源头和组成部分。北川的大禹化历史悠久,祭祀大禹的活动一直未断,大禹精神鼓舞着北川人民艰苦奋斗,改变山区面貌。  相似文献   

2.
《上海的早晨》刻画了建国初期城市中的多种家庭形态。旧势力家族分解与新家庭建设过程并进,旧家族面临社会资源紧缩、家族成员变化、核心利益转移的考验,由表及里的动摇了存在的根基。新家庭建设朝着夫妻横轴核心关系发展,社会关系由血缘、地缘向业缘倾斜,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家庭伦理新格局。家庭变迁体现出从"私"到不完全"公"的社会伦理,突出了女性地位的改善和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3.
段启明 《丹东师专学报》2010,(5):109-111,145
中华民族一向视家庭与家族为社会的基础,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族传袭"既是人生与生命的"绵延",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在《红楼梦》中,我们随处可见曹雪芹对自己家世的追忆和感慨,这既是血缘的"家族传袭",更是文化的"家族传承"。雪芹借焦大之口痛骂宁府,正是对造成家族衰败某一方面原因的愤激与痛惜的无意间的流露。通过赵嬷嬷与凤姐等人对话,把眼前的"省亲"与往日的"接驾"的家族记忆融合在一起。赖嬷嬷在与凤姐等人对话中,透露了曹家虽然有过昔日的显赫,但那骨子里的包衣"情结"依然长久地熔铸在"家族传袭"之中。在贾府其家族秩序由主人和以林之孝家的为代表的上等的奴仆们共同维护,形成了"超稳定"的家庭与家族。  相似文献   

4.
"禹兴于西羌"之说在华夏自古流传。地处汉、藏之间的羌人也崇拜大禹,视之为治水救难、护佑羌民的"先祖",由此形成了颇有"在地性"特色的叙事及符号系统,并且体现在从物质到非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研究羌区口述史,尤其要重视大禹传说背后隐含的族群文化心理。作为"神话历史",大禹传说在当下不同羌区又是被当作实现某种群体目标的社会资源来使用的,是一种"被用来创造社会关系、构建社会生活"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中国"家族"作为大可扩延至国家和社会、小能浓缩为家庭,它是不可或缺的社会中介组织。家族内部各成员对其负责,受其管辖。《古船》是一部家族意识浓厚的长篇小说,通过深入解读小说中的家族叙事,以此来剖析家族叙事的传统性特征与现代性特征,以及两种特征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叙事。传统特征主要从族长统治和家族复兴观念为主;现代特征主要从隋家两代人的"出走"和抱朴的超越思想为主;传统特征与现代特征的矛盾叙事主要从族长形象的两面性和隋家两代人"出走"之后又相继"回归"的矛盾性出发。  相似文献   

6.
有关大禹的叙事自古被作为史实接受,而到上世纪初,"古史辨派"学者对其中许多问题产生怀疑。从近年出土的《遂公盨铭》、《唐虞之道》、《子羔》等文献来看,大禹在春秋以前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事迹模糊、介于人神之间的文化始祖,在后世儒家的话语体系中被逐步改造成一个血统纯正的贤圣帝王。按照福柯所说的知识谱系学的方法去解析大禹传说在先秦的演变,可以得到儒家话语体系中大禹传说被"历史—知识"话语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词典和党的文献中并没有"社会建设"的概念,我们要理解"社会建设"的含义,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社会"。"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赖以进行的各种结合体,如"村庄"、"家族",简单的如"家庭"、"部落"等,各式各样的群体,以及正式的组织,国际组织和国家等。  相似文献   

8.
由夫妻与其子女组成的核心化家族(又称精简家庭)已成为现代家族之典型,也衍生出家庭原有功能的衰退,邻居不相往来的社会问题来。  相似文献   

9.
按佛典规定 ,尼僧一旦出家就应断绝尘缘 ,与世俗家庭的关系自然也不复存在。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本文收集整理的唐代碑石和其他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可以证明 ,唐代女子出家后依然被视为世俗家庭的成员 ,并与家庭、家族互为依存。唐代尼僧可以住家并参与家庭事务管理 ,死后亦可按俗法葬于家族墓地 ,至有“生归于佛 ,殁归于乡”、在迁化后葬归世俗家庭的现象发生。这生动地说明了中古中国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是伴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现象。本文描述了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表现,分析了出现的原因,并探讨了隐存的利弊,提出了引导性建议:鼓励教育指导机构建设,促进家校间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1.
桐城《高林汪氏宗谱》中有张英佚文三篇,即《高林汪氏宗谱序》、《尔玉公传》和《汪老伯母胡太孺人八秩荣寿序》,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张英介绍高林汪氏家族发展和纂修宗谱的特点,阐述自己对修谱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叙述同汪德雯的深厚情谊;同时,张英对尔玉公和胡太孺人十分景仰,撰写传记和寿序以颂之。  相似文献   

12.
近代诗人郑珍,终其一生写下了九百多首诗歌,其中亲情诗约占四分之一,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始终.这些抒写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父慈子孝等人伦亲情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彰显了诗人至孝的品性与责任感,是为儒家“仁爱”典范.  相似文献   

13.
《咱们的世界》体现出穆时英对“力”强烈的崇拜,这种“力”包括了以金钱为代表的权力和以身体为代表的蛮力.家道中落的家庭背景让穆时英明白了人情的冷漠,家人对自己巨大期望同自己难以改变家庭现状的矛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这二者正是穆时英对“力”崇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家长判定式”家庭教育,即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家长陈旧教育观念与儿童成长规律不适应的矛盾”.通过对学前儿童成长综合因素解析,倡导建立“关爱+适度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来化解这一矛盾.在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最大化地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曾以不识天文算学为"一耻",并寄望于儿辈为其"雪耻",并招数学家李善兰入幕府,资助刊刻《几何原本》中译本,并由此培养了儿孙辈对科学技术的爱好和钻研,次子纪鸿四代一脉相承为"数学世家"。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夫人周峻及其周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在蔡元培的民主革命和科技文教事业以及人生旅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蔡元培妻族两种家谱手稿等珍贵资料尘封多年后同时被发现,结合蔡元培与周峻的女儿蔡盎生前的口述,依此对周氏族脉递传及有关成员行状进行考索,是从侧面观照族婿蔡元培生前身后、推进蔡元培妻族研究的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生死疲劳》秉承其一贯的家族题材,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围绕地主西门闹和农民蓝脸一家,描绘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幻。《生死疲劳》的叙述者声音中,有对家的逃离与复归,对土地的坚守与皈依,对阶级意识影响下的人性伦理的探讨,还有对隐藏于动物躯壳下的兽性和人伦的思考,隐喻着作者对传统家族文化的认同与复归。  相似文献   

18.
陆九渊兄弟系宰相之后,而其出生时,家道早已全面衰落。为重振家声,陆九渊兄弟坚持重农兴商,以改变家境;维护聚食合爨,以彰显礼义;注重培育贤能,以光于间里。其努力结果,使陆氏家族得到宋孝宗亲口赞誉,后来又获宋理宗颁诏旌表。陆氏家庭背景对于陆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庭三部曲"系列电影是著名导演李安的早期代表作,影片对中国人的日常家庭生活进行了细致地描绘与刻画,展现了现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对跨文化背景下传统中国家庭的文化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厚重的文化内涵获得了观众的共鸣,具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鲁迅家族自明代迁入绍兴后,已完全融入越人性格与文化中,特别是祖父周介孚以其鲜明的嫉恶如仇、刚直耿介的越人性格给以鲁迅深刻的影响,母亲鲁瑞正直善良坚韧顽强的性格则影响到鲁迅性格的另一侧面。由祖父“科场案”导致的家庭变故使鲁迅深味了社会人生的黑暗,强化了他寻求别样人生的求索精神,并加速了他独特个性与思维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