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里有一位教师问我:"第九册课文《莫高窟》,在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我对她说:"没有多媒体不一定是坏事。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是最好的,靠多媒体放映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问我:“第九册课文《莫高窟》,在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我对她说:“没有使用多媒体不一定是坏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能自由想象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靠多媒体放映视频有时会削弱莫高窟的美。人们普遍感觉小说拍成电影不如小说本身,就是这个道理。况且,语文教学的审美对象是语文而不是音像。”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咨询:“第8册第7课《走进丽江》,在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丽江的神奇和美丽?”  相似文献   

4.
莫高窟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其保护与修复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传统保护手段与修复技术使其大受限制。多媒体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莫高窟壁画的数字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寂寞莫高窟     
莫高窟在中国,但是莫高窟的文化却在国外     甘肃省鸣沙山旁是一座兀立的山。山洞中有数以百计几百年前艺术巨匠呕心沥血而成的佛雕及壁画,但莫高窟为今人留下更多的是唏嘘而不是辉煌。 敦煌莫高窟真的很寂寞。 我到的那天正值仲夏,正是黄沙满天的日子,可我对中华古文化深深的敬慕丝毫未被影响,心中暗自期待被美学界称为奇迹的敦煌文化给我带来的惊喜。 远远望去,山的一侧面全是如蜂窝交错而凿的石穴,一种美学文化大抵在此了。440个窟临壁而凿,不得不令人惊异于古人的匠心与智慧。一座这样的山(山不算高,甚至可谓玲珑)与…  相似文献   

6.
鞠僖格 《广西教育》2013,(41):55-56
《莫高窟》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致、条理清晰,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和排比句,用词精妙、句式整齐,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执教《莫高窟》这篇课文时,笔者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以表达运用为重点,通过体验、熏陶、理解、感悟,将内容感悟与语言训练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真美     
今天,我参观了中国四大佛教石窟(kū)之一的敦(dūn)煌莫高窟,走进了这个保存了千年之久的艺术圣殿。莫高窟的顶部和四周都绘有绚丽的壁画。瞧那美丽神奇的飞天,她们飞翔的姿态多种多样: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真是具有诗情画意。听讲解员阿姨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2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飞天。这十二身飞天,头束双髻(jì),腰系长裙,肩披彩带,身材修长,成大开口横弓字形,逆(nì)风飞翔,分别演奏腰鼓、拍板、长笛、横箫(xiāo)、琵琶(píp-)等乐器。四周天花旋转,云气…  相似文献   

8.
莫高窟 敦煌     
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渭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前秦符坚建元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蝗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片段一】师: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内容:1读读圈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2找找画画:每个方面作者是怎样介绍的?3想想写写:选择一个方面,将你读后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4对于敦煌莫高窟你还有哪些了解?请你选择一个方面重点去了解一下,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进行批注)【评析】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一节课重点的体现或是难点的突出,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裕的  相似文献   

10.
《莫高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资源开发的技术和目标,我将相关专题知识的学习、信息技能的培养等目标结合起来,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发展空间为出发点,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了《莫高窟》专题学习网站。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西部之旅”,先后游览了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雪山天池和葡萄沟。我们被这美丽的异域风情深深地吸引住了。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神奇美丽的月牙泉。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介绍莫高窟的优美句段。(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上网浏览、搜集资料、整理创作及审美表达的能力,树立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0月20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夫人一行,在我国航空航天部长林宗棠和甘肃省省长贾志杰陪同下参观了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研究员陪同参观并进行讲解。李光耀总理兴致勃勃地说:“亲眼看看中国敦煌莫高窟是我多年的夙愿,今天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课例设计说明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7年级上册美术教材自学课程《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具有珍贵的艺术研究价值。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教授中容易以讲授知识为主,让课堂显得枯燥,并且很多孩子一听到敦煌莫高窟就觉得它很复杂,太难了,如何以一种简单易懂、轻松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呢?欣赏课是让学生表达感受和见解,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美并进行评述?我设计了3D漫游莫高窟,让学生感兴趣。以大家较熟知的飞天为欣赏对象,环节中通过学生表演飞天动作,感受飞天动态美。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体悟彩塑的特点1.自读此段,找出此段的中心句,想想彩塑有什么特点。2.完成填空:莫高窟里有()的彩塑。再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的。3.指导学生将体会到的读出来。师启发学生开展互动式评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4.引导学生欣赏一组菩萨图,  相似文献   

16.
《莫高窟》是写景记叙文。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者以“总——分一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下面我根据第二课时相关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包迎娣 《教师》2013,(13):67-67
多媒体(Multimedia)辅助教学课件因其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情境,化静为动,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深受师生的青睐。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现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一、多媒体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莫高窟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介绍,说明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相似文献   

19.
唐厚梅 《少年月刊》2014,(18):36-37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为什么修建在鸣沙山东麓(lu)的断崖(ya)上呢?除了复杂的社会原因、神秘的宗教传奇之外,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科学地选择地理环境位置。石窟的修建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既是巨大的建筑工程,又是伟大的艺术创作。莫高窟结合了建筑.绘画、雕塑(diao su),是实用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完美建筑整体,所以选址很重要。石窟寺是印度佛教的产物,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与一般寺院没有多大  相似文献   

20.
《九色鹿》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紧扣住一个“美”字,将“美”根植在了学生的心间。一、感受美的形体,激发爱的情趣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多媒体显示九色鹿的图片)。九色鹿最早出现在我国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后来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