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题策划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韬 《编辑之友》1998,(2):16-18
选题策划工作是图书出版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成功的选题策划是提高出书质量,实施精品战略的有力保障,选题策划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选题的成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选题策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选题策划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与书稿打交道,违反思维规律、用词造句规律的语句时常映入眼帘,笔者对此深有感触。语言运用得正确与否,是衡量书稿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就像行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作者也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去行文,这个规矩就是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则。规范书稿中的语言不仅是保证与提高图书质量的  相似文献   

3.
《名人传记》的栏目策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从建筑学的角度把一本期刊视为一座建筑的话,那么期刊的栏目就是支撑这座建筑的基本框架,而每部分框架则由一篇篇扎实耐看的文章搭建起来.所以说,一本高质量的期刊必有几个特色栏目支撑,栏目策划得成功与否是期刊成败与否的关键.在《名人传记》的办刊实践中,我们深感栏目策划是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本期刊基本面貌和品位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的关键,一条消息写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导语写作在消息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在消息中所占空间很小,要在"弹丸"之地上跳舞,跳好舞,难度很大.写好导语,需要科学的新闻意识,新闻意识对写好导语的意义在于,运用新闻意识,在遵循导语写作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让导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记者进行新闻写作的前提,记者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新闻作品的优劣,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结合真实事例,论述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是记者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儿出版社温航在《编辑之友》1993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一个编辑成熟的标志是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而独特的风格则源于创造性的编辑构思。编辑的创造在构思选题和审读书稿两个环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 编辑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能够提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新概念、新原理,新角度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只依靠现成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是要在现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推理、再创造、多维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认识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新的方法、设想和方案。能否在构思选题中运用创造性思维,除受知识结构、社会经验、思维能力等才能、才气的制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就是首先要有参与的意识和创造的欲望,而这意识与欲望,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事业的热爱。 审读稿件中的创造,也需要编辑人员有积极的参与和创造意识。编辑不能把自己的劳动当成一种被动的和无创造的劳动。如果一个编辑在审读稿件时从未冲动过,那么,他是一个不幸的编辑。 说到创造,不能忘记灵感。创造离不开灵感。编辑的灵感应该说就是日常编辑敏感的升华。职业的敏感度越高,触发编辑灵感的机会就越多,如果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编辑灵感的进发就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剪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广播新闻剪辑者要思维敏捷,能够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并保持看待事物的客观性;广播新闻剪辑者在洞察受众意识方面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效益意识和专业素养,并做出快速反应,提高媒体效益。  相似文献   

8.
李炜 《青年记者》2006,(18):92-9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牵涉到体制、机制的转变,社会大环境的改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得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传统增长方式对我们思维、行为的影响。在当前,克服在舆论宣传、政绩标准、干部选拔等问题上的束缚与局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  相似文献   

9.
电视专题片,是综合运用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对某一重大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生事物以及某一行业、地区等进行充分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一部电视专题片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关键因素是采制过程中的角度与主题的把握,而这一工作历来是电视记者最为费神最为棘手的问题.一部成功的电视专题片,必须有一个新颖的角度和对专题片趋势性主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选好思维点──采写《走出真空带》随感万县日报社李杰如果说我采写的《走出真空带》这篇稿件称得上是成功之作,获得了省上的奖励,那么,其成功之处,我觉得主要是选题的成功;而一篇稿件选题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一个记者思维点的选择。敏锐的新闻判断力和捕捉力,是...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这种调查研究必须接受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及办报宗旨的指导和制约,同时还要依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持续的工作毅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包括新闻采访的逻辑准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预测,预作准备。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对于采访成功与否关极大。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物质准备与精神准备,物质准备实际上是受精神准备指导、支  相似文献   

12.
1.选题策划的科学思维.选题策划,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选题策划的成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指导选题策划工作,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选题策划的思维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做好普及读物的出版,在观念上要树立精品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实施精品战略。而实施精品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全体出版工作者的参与,编辑、出版、发行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疏忽,重点在编辑,首要在选题策划,而选题策划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编辑的观念与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选题策划的几种思维方式□宋韬选题策划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选题的成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选题策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思维方法,仅供参考:·首创性思维法首创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它在...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科学性相对较强的脑力劳动工作,它的完成自始至终离不开编辑人员的大脑思维活动,因而,编辑人员在长期的编辑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编辑思维品格对编辑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编辑思维品格不仅有利于编辑任务的完成,而且可以为确保编辑工作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编辑思维品格包含哪些内容呢?至少应包含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善于换位思考。这是编辑人员与作者、读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相互沟通,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人们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在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处于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中介地位,中介作用发挥得好坏与否是衡量编辑人员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然而,中介作用发挥得如何则与编辑人员是否具有善于换位思考的良好品格有关。作为一名编辑,在审读作者的作品时,要能理智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审视、去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在实质和基本状况,应该肯定或认同的方面必须给予肯定或认同;在加工整理作者的作品时,则不仅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而且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对自己理解模糊、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东西,绝不能单凭个人好恶去信手改动。如果作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人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是社会大舞台上的一类角色。角色扮演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对角色特点的把握,亦即角色意识到位与否。应该说,编辑的角色意识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是仔细分析,又有不少异处,不说报纸与广播、电视、杂志编辑的工作内容、运作方式有着诸多的不同,就是报纸的平日新闻版与周刊编辑的操作方式亦不尽相同。笔者在《长江日报·长江周末》工作了8个年头,作为新闻性周刊一个版面的责任编辑,自感对这一角色的定位及其角色意识有些心得,故不揣冒昧地一一言之。  相似文献   

17.
人物通讯的写作最忌概念化,无细节。如果说人物通讯是一座房子的话,细节就是一块一块垒成房子的砖头,没有砖头就没有房子;没有细节,就没有人物通讯。细节,对整篇人物通讯关系极大,而细节采写的深入与否?运用得当与否?以及细节与细节之间串联得成功与否?将决定这篇人物通讯是否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论宏观思维方法在确定稿件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宏观思维方法是确定稿件质量首先使用的方法.其中有2个方法最为重要:一个是整体把握的方法,就是要把握稿件整体的质量状况,包括整体的新颖与否、整体是否自洽等;另一个是重点把握的方法,就是抓住几个重点进行审视,包括具体研究对象的合理性程度、研究步骤的完整程度、数据的可靠程度、成果的学术推进程度、可能的实际应用程度等.自觉运用这些宏观思维方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屏幕上,时空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具有从叙事节奏、心理感受和外在表现上尽情表达的多样化形态。但是,每个影像又都具有各自的时空尺度,这种时空尺度的控制则是一个直觉感受的过程。剪辑中,影像的时空尺度把握得是否恰当得体,剪辑得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本文试就常用的剪辑手法以及常见的剪辑问题,谈谈本人对影像剪辑中把握时空分寸,控制剪辑尺度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成功可能有偶然的因素,如灵感和机缘,那么,一个地方党报专刊办得成功与否则更多地取决于周密的策划。此话不仅是本人从业多年来实践的结论和体会,也符合古人的名言,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专刊不像一般写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预”的作用更显其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