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不应有”的冲击 在当今百花齐放的初中语文教学领域里,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许多语文课堂脱离了本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现象,即“教学目标虚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总感觉语文课越来越难上,越来越不会上了。课上抓了朗读训练,却涉嫌不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抓重点词语品读理解,却抱怨丢了语文教学的"根"——朗读;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定教,难逃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指责……对语文课赋予太多的外壳,开掘得太远,增容得太多,使语文教学变"胖"了,弄得学生头晕目眩,语文  相似文献   

3.
现今美术教学中过多地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像与不像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许多家长和学生用这种固定思维去评价儿童美术作品。儿童画应有的想象力和稚拙感往往被抹杀掉。作品更多的是模仿和抄袭,被局限在固定的思维中,想象力得不到展示和突破。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如果仅仅用"像"或"不像"来评价作品必然存在偏差的。美术教学应在艺术评价观念上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麻朝晖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34-37,49
实践教学在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国家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性的刚性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自身也普遍存在教学基本要求不明确、运行机制不规范、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致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效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建立高效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体制及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的投资力度,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对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功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无生上课"是一种没有学生参与,只面对评委(同行)而进行课堂教学情境模拟的教学形式.其虽不是课堂教学真实情况的反映,但基本能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理念与教学素养,同时还不会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因而近年来被较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以及各种形式的比赛与选拔活动中.面对只有评委(同行)而没有学生的课堂,许多参与此项活动的教师感觉到尴尬与不适应."无生上课"能否上出"有生上课"般的精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应试的影响下,中学语文课堂上,很多的教师"不辞劳苦",因为只有这么拼命,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得高分。为了这个高分,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现象:容量过大,提问过密,媒体太多,板书太挤,练习超量等。这些现象让语文课堂变得"肥胖""繁杂"。作家有精品意识,才能创作出文化精品;语文教师也应有精品  相似文献   

7.
俞李 《山东教育》2005,(31):51-52
进入新课改以后.《品德与社会》的任课老师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涉及到地理、历史、社会的知识性内容出现了。面对新情况.许多老师困惑,这不是历史或地理课吗?还有一些老师索性就把这些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地加以实践并且与历史、地理课区别开来呢?万变不离其宗,品德课应有“品德”味。  相似文献   

8.
林梅 《教师》2013,(12):19
高三,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终点,也是他们即将跨入新生活的起点,提及高三,大家马上想到高考和分数。高三一年中各种测验、月考、模拟考是同学们的家常便饭。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担任着繁重的工作,从组织教学到管理班级,从关心高考成绩进步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工作既全面又琐碎。一、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学生确立目标定好理想大学  相似文献   

9.
有专家指出:学习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学生在练习、作业、试卷中的各种错误,甚至会在课堂内讲过多遍,结果他们还是错.教师应如何及时捕捉各种"错误"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和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近几年来教学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许多中小学校正在探索的实践课题。然而,到底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把握有效教学之"有效性"?目前尚未形成基本的认识。理论上的不明晰自然制约了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中也就很难体现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为此,我们从有效教学兴起  相似文献   

11.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掌握不好"度",事情就不可能做好。在物理教学中也是这样,掌握好"度"至关重要,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兼容并蓄,坚守"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2.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学习任务太多,而是教学中的烦琐低效或无效的活动太多。语文科教学的负担重、效益低尤为突出,问题就出在于教学行为的不切实,语言训练不落实,双基训练不扎实,与实事求是相悖的花架子、形式主义、假动作已成为减轻学生负担的绊脚石。(一)教师素质的虚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名师出高徒”。然而,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具备应有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应用一般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不少教师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和交点式一起作为教学内容。这样的做法与教材的知识演变、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不契合,是不自然的。"瓜熟蒂落"是自然界应有的和谐生态,让知识、技能自然地"生长"在学生的认知网络中才是数学教学应有的和谐生态。为此,教师应该在充分阅读教材、剖析其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把握内容的演变关联,明晰学习的发展历程,从而获得教学的基本线索,在适合的时间点上将不同的内容融入教学。  相似文献   

14.
太多的关注,太多的使命,太多的新潮,太多的理念,太多的模式,太多的招法,太多的喧闹……终于又一次将“语文教学”推向了礼崩乐坏、纷乱离析的无序境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能看到空洞的意义铺陈,而儿童生活应有的意趣和真情却偏偏奇缺。这其实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所在——过于严肃、严谨,没有儿童味。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教师,我们有许多研究,比如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学生、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学科解题,等等。正如许多活了一辈子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却了解甚少一样,许多教师不了解自己。教师应"研究"自己。倘若不了解自己,当一天教师教一天书,长此下去,往往步入平庸。"研究"自己,首先是为了"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可以认识别人,认识世界,但往往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只有正确认识自  相似文献   

17.
正一、"简"算式原型,丰实"极限"思想简约化数学课堂就素材而言,少而精练。"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加之小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精选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达成教学目标。一节课的内容不宜太多,太多了,教师就不易讲清讲透,往往为完成教学内容显得手忙脚乱,学生则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教学中,有时只是几个简单的算式原型,几个简单的符号组合,却能"孕育"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作文教学,人文精神实在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重"情趣"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集中而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作为沿袭多年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其在研究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做课者价值取向的偏移,造成了公开课功能的异化,很多的公开课被注入了太多的课堂以外的东西,使公开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戴向前 《考试周刊》2014,(98):32-32
<正>阅读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正如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所长指出:"问题不痛不痒、太乱太碎,缺乏系统性;教学过程展开不足,教学环节一滑而过,不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脱离文本的感性体验、发散活动太多。"阅读教学的现状,"拷问"着广大语文教师。一、教师课堂角色扮演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