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案例:大班社会活动《我的活动区我做主》,主要是请大班孩子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并放置到相应活动区中。孩子们通过小组协商、讨论后,先将学习内容先记录在区域记录纸上,随后将每组的记录纸集中展示,幼儿交流安排记录结果。虽然活动前,我也曾考虑每张记录纸上重点讲解哪些内容;孩子们交流后,老师的应答或补充……但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的发问及当时表现令我不知所措。而且将记录纸逐个介绍完毕后,教学活动时间也拉长好多,  相似文献   

2.
土院、土墙、旧教室、简单的器械……困难有多大呀,刚从盟市幼儿园调研完毕,再来到四子王旗民族幼儿园,我实在不知该用什么词汇来描述它的条件,只能说看着很酸心、很寒心吧。就是这样一所幼儿园,有孩子入园吗?孩子们在这里接受学前教育行吗?家长放心吗?能留住教师吗?师生心情愉悦吗?领导还有信心干下去吗?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我疑疑惑惑地走近了斯琴园长和幼儿园的老师们。正赶上幼儿们上课间韵律操。随着美妙的音乐,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做着各种动作,望着那一副副天真、快乐的神态,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时代,但我的童年绝没有他…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科学课。当讨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吗?”等问题时,学生的发言一不小心就被他打断了,实验之后,当他要求学生再讨论时,学生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4.
你想要知道教师是怎样使孩子们对数学感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概念和算法吗?下面是关于数学的内容,都以“操作和发现”为宗旨,因为幼儿是在对物体的操作、对环境间关系和模式的发现中学习数学的。数学的意义远不是算术。如果你认为数学对幼儿来说仅局限于1+1=2如此简单的等式,那么在他们玩的时候观察几分钟,你将会知道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所在和所涉及到的数学本身的范围:“你拿的那块饼干比我的大!”“我比你高。”“我的粘土比你的多。”“我有五个便士。”在幼儿园之外,孩子们是数学的思考者。幼儿保持着产生于园中的那些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磁铁”活动前,教师收集了有关磁铁特性的知识,先行掌握了磁铁的关键经验,然后围绕这些关键经验设置活动内容,动手实践每一个操作活动,选出了适合幼儿探究的问题以及活动的材料和形式,活动的具体步骤则根据幼儿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调整。一、磁铁可以吸什么第一步:家里的发现在孩子回家做实验之前,教师让孩子明白“任务”,请孩子猜想:“你认为磁铁可以吸什么?”并将自己的猜想画在条形记录纸(折成四折)上表述自己猜想的理由。教师请孩子们将磁铁和记录纸带回家,并提醒他们下周一将实验记录带到幼儿园来,供大家分享。为了保证孩子…  相似文献   

6.
徐菲  陆倩 《幼儿教育》2012,(Z4):42-43
设计意图:一次,班里一个爱好摄影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照相机的三脚架,这引发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有孩子问:"这照相机的三脚架稳吗?照相机会倒下来吗?为什么不能做成两脚架呢?"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站起来"的物体。于是,我想到可以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让幼儿设法使物体"站起来",以此激发孩子们对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孩子们正在喝水,我拿着自己的杯子喝着泡的红茶,这时,悦悦走过来指着我的杯子说:“老师,你的水怎么是红的?”“你来猜一猜吧。”我反问道。“我不知道。”孩子坦然的说。这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开始对水感兴趣了,水是怎么样的?老师的水怎么是红的?这不正是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猜猜哪杯是清水》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白艳 《早期教育》2006,(2):18-18
孩子们对迎春花的兴趣源于玲玲制作的那朵迎春花,这朵在玲玲手中忽开忽合的迎春花,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住了。有的说:“玲玲,这是什么花啊?你是怎么制成的啊?”有的说:“玲玲,能让我玩一会儿吗?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开的?”有的说:“玲玲,你教我制作一朵好吗?”……(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借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相似文献   

9.
一次美工课后,我举着乐乐小朋友画的画对全班幼儿说:“这花画得很不错,就是太大了,怎么比树、房子还高呢?你们见过比树、房子还高的花吗?”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乐乐很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事隔多日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恰恰是“孩子为什么把花画得比树、房子还大?”我一口气将文章读完,文中写道: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心中有一个儿童的世界,他们认为特别重要或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应该画得大一些。大人不必追求规范的画法,而加以纠正,那样反倒扫了幼儿的兴趣而失去了绘画的勇气。我这才恍然大悟,并为因自己“无知…  相似文献   

10.
认识物体的沉浮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老师们对这一知识该让幼儿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老师认为,只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就行了;有些老师则认为,还应让幼儿了解物体沉浮现象的原因。我的看法偏向于前者,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我实现了儿时最大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在与孩子相处的三年里,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中,我得到了以下一些体会。一、在与孩子共同的生活中,我学会了理解孩子和成人间的交往一样,教师要想成为幼儿的朋友就必须学会理解孩子。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学会为幼儿创设表达表现的机会。今年春节过后,我班很多孩子纷纷提出想到我家做客的要求。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愿望,同时也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教育契机,我在班上开展了“家”的主题活动。我首先带孩子们参观了我的家。那天孩子们显…  相似文献   

12.
“教爸爸妈妈一招”、“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小制作”、“我和爸爸妈妈设计服装”等,都是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彼此的情感,使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融为一体。“帮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我班新的主题活动,内容是让孩子们帮爸爸妈妈洗袜子。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有的问:“袜子怎么洗呀?”有的说:“洗袜子就是在袜子上抹点肥皂,再使劲搓呗。”这时候,牛牛(系化名,下同)忽然大声说:“我不洗,爸爸妈妈的袜子太臭了。”我愣了一下,然后问孩子们:“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教室里一…  相似文献   

13.
韦凌云 《今日教育》2007,(11):14-15
宽容的孩子不仅仅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朋友,也往往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和睦与团结。所以,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我们又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吗?下面是笔者在幼儿园的一段观察记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整个幼儿园热闹非凡。游戏时间到了,幼儿在各个区域自由活动,家长们伴随在孩子左右,整个环境有些闹哄哄。接近中午时间,有一位家长走进了园长室。家长:园长,我儿子这个班的孩子太多了,其他班也是这样。园长:对,这是个现实问题。家长:你们为什么不少收些幼儿?园长:我们每次都严格地按照省示范园规定班额招生,可是那么多的家长一定要将孩子送来,我们也不忍心不让他们的孩子上幼儿园。家长:但是孩子们太闹了。园长:今天是家长开放日,孩子们的表现欲特别强,而老师们又特别随和,他们就更加感觉不同了。家长:我认为教师平时怎么…  相似文献   

15.
孩子,别哭     
午睡后,看着孩子们睡眼惺忪的样子.我决定组织一个游戏调动一下大家的情绪。 于是我说:“今天我们玩一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大家想玩吗?”只听到孩子们稀稀拉拉地回应道“想”。刚开始游戏进行得还算顺利,但到第二轮“大熊”出来时.高唱凯、唐梓萌几个孩子竟然躲到了一块花布下面,  相似文献   

16.
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当狐狸,孩子们当小兔子。第一遍游戏后,小奕忽然跑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说狐狸怕大蟒蛇吗?”我说:“当然怕了,大蟒蛇很凶猛的。”“老师,那我就当大蟒蛇吧.我来捉狐狸。”说完用期待、渴求的目光望着我,我真不忍心打消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可游戏中没有这个角色,音乐中也没有这样的情节,如果满足了他的要求,其他幼儿也有新的想法又该怎么办呢?对于张老师的困惑,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似文献   

17.
李秀丽 《早期教育》2004,(11):37-37
利用活动区的活动生成新主题。活动区中幼儿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操作,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教师要用心观察,选择其中有价值的,生成相应的主题活动。如“奇妙的车”这一活动就来自于孩子们在科学区对玩具车的摆弄。一位孩子说:“瞧,我的这个车这么小,叫袖珍汽车。”另一位孩子说:“我的是赛车。”他们的谈话吸引了大部分的孩子,并引起了一场关于车子问题的讨论。在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畅谈中,  相似文献   

18.
“老师,对不起,我可以打扰你一下吗?”这是蒙氏教学的学习内容,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当孩子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知道要先说这样一句有礼貌的话,别人才乐意帮助自己。没想到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们班的孩子们竟然闹出了许多笑话。  相似文献   

19.
<正>一、案例背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因此我们在为幼儿创造的游戏环境中,地上都铺了泡沫垫子,要求孩子游戏前脱掉自己的鞋子。刚开始,天气比较热,孩子们穿的鞋子单薄,容易穿脱。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孩子们的鞋子越穿越厚,穿脱也越来越复杂了。二、案例描述和分析观察记录一: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鞋子穿好。这时乐乐拿着自己的鞋子站在那里对我说:"曹老师,你帮我穿一下好吗?我穿不好。"我低头一看,乐乐穿的一  相似文献   

20.
区域活动前,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不乱扔材料的要求。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自由选择区域玩耍。我发现结构区里的孩子有拿着材料敲打的.有拼了又拆的,有拿着材料到处跑的……不一会.材料扔得满地都是。这还了得.怎么能对我的要求置之不理呢?我不满地说:“你们在玩什么?别把材料弄坏了.快把材料收好!”孩子们流露出胆怯的眼神,急忙把材料收进篮子里。虽然没有了刚才的喧闹,但活动也就这样结束了。这时.一直在旁边不愿收材料的皓皓插了一句:“老师,我还要玩!”[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