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教学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因为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学生在小学接触了比较简单的《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文章,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好奇心,初中阶段既要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又要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历久不衰的经典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所以,承上启下的重任让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还是文言文学习的"八字宪法",逐词逐句的串讲至今仍是文言文教学中的普遍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兴趣、信心、方法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一、激发兴趣(一)消除恐惧心理,激发兴趣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表现手段的文体,学生多未见过。因此,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文言文学习的引领者,应在正式进入文言文教学前,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文言故事,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比如可将《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的原  相似文献   

3.
卞海燕 《语文天地》2014,(29):38-3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文言文很少、很简单,所以《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求也并不太高。我们可以把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看做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它对学生以后进入高中、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文言文是有很大影响的。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那些优秀作品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是每个学生必要且必须学习的。所以,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本论文将以人教版八年级《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着手来谈八年级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学好文言文呢?笔者根据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6.
初中文言文教学,初中教研确定为疑难问题探究的一个主题,同仁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文、言"结合,如何有效教学等一系列的有效方法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笔者自2009年以来,探索把《世说新语》作为初一文言文选读教材,以期寻找初中文言文教学助读的学习兴趣和契机,从而走进文言文学习之门。从两届学生的实践中,笔者感悟良多,整理如下。一.在国学热中把握初中文言文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分别是《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学习这四篇文言文的目的是要做好小学和初中课程的衔接,让我们对文言文这种特殊文体有所感知和熟悉,并能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从而顺利过渡到第四学段的文言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就像绳子上打了个结,在衔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学生升入初中后感觉文言文更加难懂难学,加重了畏惧心理。《童趣》是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本课的教学对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教学从教学目标、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衔接,实现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文言文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9.
从初中开始,学生正式学习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文言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事实上,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学生高中乃至终身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纵观当前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以“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为原则的“串讲法”却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诚然,“串讲法”能做到知识点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是另一方面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学习”的尴尬境地,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这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串讲法”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学中要根据文章特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体味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尝试了以下一些文言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程标准》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80篇,《木兰诗》就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2.
作为祖国优秀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第一学段就接触到浅显的古诗,从四年级开始接触寓言类文言文小故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三个学段都提到了“诵读”,可见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记诵积累”。  相似文献   

13.
初中是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学习的阶段,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方法,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体系,是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所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尝试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因此,小学语文11册安排了两篇短小的文言文,即《学弈》《两小儿辩日》。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并为进入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一个新的名词,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说,心里可能会“咯噔”一下,对它的起步学习,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以后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此阶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更是我国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一点文言文,不仅可以更多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文言文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是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部分。文言文是古人交流和表达的重要语言工具,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已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还会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桃花源记》一文来具体地阐述一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串讲模式一直收效甚微,而“板块式教学”相比传统语文课堂具有明显优势。蔡欣欣执教的《爱莲说》就是将板块式教学思路巧妙地融入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次实践,整个课堂分为三个学习活动:朗读训练、积累训练、赏析训练。教师通过对这堂课的观摩和研习,探讨板块式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一次编排的两篇文言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 ,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教材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加强人文教育 ,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两小儿辩日》短小有趣 ,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全文仅一百来字 ,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但是小学几年来已学了不少古诗 ,平时也积累了一些文言警句 ,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课前谈话 ,了解到不少学生对学习本课兴趣很高 ,这是我始料…  相似文献   

19.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0.
褚香 《现代语文》2011,(6):34-35
近几日整理个人材料的时候,偶然发现近两年开设的公开课大多是文言文,如《琵琶行》、《项脊轩志》、《孟子见梁襄王》等等,忽而想起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有些学生甚至戏称文言文为“第二外语”。纵观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确实举步维艰,学生的学习倦怠,教师的束手无策,使文言文典范之美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