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回族是典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显示,在皖北回族女性中,真正了解伊斯兰教教义、虔诚实践宗教功修的人较少。同时,多数回族女性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内心充满对真主的依恋和敬畏。宗教信仰的日益内化已经成为散杂居回族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回族散杂居地区,在对襄阳市友谊街回族社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散杂居回族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权益保障、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回族2.1万人。在发展过程中,散杂居回族存在着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民族文化的相融与相斥互相交织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襄阳市应重点在经济、民生、文化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而推动散杂居回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伊斯兰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特殊民族,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不断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现代,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变迁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巨大变化,作为回族核心文化的宗教信仰在观念和行为上随之适应与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宗教观的内化已经成为散杂居回族青年的一个主要特征。散杂居回族青年在遵从先民传承的信仰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现实利益和自身权利。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回族的婚姻习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婚姻习俗在结婚、聘礼、婚礼的意识以及离婚再嫁和一夫一妻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回汉之间的通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一直严格遵循着双方必须是穆斯林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临夏回族已婚女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教师工作压力源量表、家务压力及堪萨斯婚姻满意度量表对265名女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回族已婚女教师的工作压力、家务压力较大,婚姻满意度偏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压力越大者,家务压力也越大;工作压力越大者,或者家务压力越大者,婚姻满意度越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族已婚女教师的背景变量、工作压力、家务压力对婚姻满意度有预测力。  相似文献   

8.
回族民间故事中包含非常丰富的回族伦理思想:以商业伦理思想和农业伦理思想为主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勤政爱民、反帝反封建、民族团结平等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以婚姻、家庭、人际交往为主体的社会伦理思想;以讲究清洁卫生、适度消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9.
经过不断的进步和充实,回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文化,它融合了回族人民的风俗民情、饮食、思想情感等内容。回族文化不仅渗透到回族人民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回族舞蹈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回族文化在舞蹈创作中,结合回族文化,及反映了回族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优秀创造力,极大地推进和弘扬了回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回族语言、回族教坊与回族社区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特定的社区化,对每个社区成员施加影响,对社区内的学校教育系统地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要发展回族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协同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力量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其中,重视社区教育的力量,求得其支持,对回族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改变其幼教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回族语言的特点和功能提供了现代幼儿教育与回族本土化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回族是我国最大的外来民族,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对回族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回族先民来到中国及回族形成、发展、壮大这一历史过程为序,集中梳理了回族历史上的五次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12.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  相似文献   

13.
回族话是以回族社会和回族文化为语言基础,在回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许多富有民族特征的语言词汇,这些民族语言词汇,就是回族社会文化的反映。回族先民的语言的确丰富多样,表现出了多元的特征,但这些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即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础。回族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也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份。如在回族常用语言中,也有不少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丰富,回族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研究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将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回族文化产品,促进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检索了近年来发表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关于回族心理研究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对学者们在回族心理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主要涉及回族群体心理、回族心理卫生、回族的民族认同感等方面内容,从总体上呈现了近年来我国回族心理研究的线索和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6.
回族习惯法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导,以中国本土习惯为表层的具有二元性文化特征的,通过民族宗教权威表现出的一系列秩序、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体现了一定和谐理念的信仰、伦理、财产、婚姻等诸多方面。回族习惯法为国家制定法之补充,因其历史传承性与在回族社区息纷止诉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决定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认同意识对于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各种族群认同的界定中,文化的认同是其中很重要的界定.本文依据民族认同的理论,对内蒙古赤峰地区回族的宗教、语言、服饰、节日、饮食、婚丧等文化及生活习俗进行调查,从对回族文化的认同角度研究赤峰地区回族的民族认同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经济发展对当地回族民族认同的一些表现形式、符号象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回族宗教音乐的文化特征,其次分析了伊斯兰教对回族宗教音乐影响,最后对回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能够了解回族宗教音乐,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回族的宗教仪式音乐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重要含义。  相似文献   

19.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回族文化,回族文化的形成丰富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但是随着民族间的交往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回族文化不断变迁,这种变迁将引导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为了了解回族聚居区的文化变迁,探讨其变迁的表现和影响,并对陕西商洛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进行了考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观照了西口回族文化的变迁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