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北是回族重要的聚居区,近代以来回族社会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回族教育也以一种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呈现出来,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新式教育和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教育是其主要的几种类型,同时还有"化彼殊俗"的汉化教育、私塾性质的回族教育和分别由政府、回族上层人士、寺院创办的民族教育、新式回族女子教育、回族幼儿教育等类型。  相似文献   

2.
孙亚娟 《林区教学》2009,(10):120-122
幼儿期的文化体验将影响到成年期文化观念的产生与建构。在充分了解回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幼儿园教育促进回族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通过开发以回族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园本课程;增强教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加强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合作与互动等方式,能进一步推动回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回族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及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家庭是构成回族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回族教育改革必须从唤醒广大回族家庭现代教育意识入手 ;同时 ,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校在直面回族教育问题时更应充分认识回民族特殊的教育需求 ,这是回族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回族家庭教育改革过程中 ,还应特别注重政府、社区的作用 ,回族女子教育与女童教育问题。回族家庭教育应走向开放的问题以及优化回族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学校的回应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是莘县回族集中地之一,在市场经济和富民政策的影响下,回族社区的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大大改善和提高,但是中小学学校教育仍存在严重失辍学问题,社区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社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改善低水平的教育知识结构,从长远看,必定会使回族社区整体水平滞后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试图以回族社区经商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文化冲突理论来阐释分析,研究学校教育中回族青少年高失辍学率、低学业成就问题。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呼和浩特市第二大少数民族,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回顾总结呼和浩特市回族研究的成果,对促进呼和浩特市各民族的团结与相互了解,丰富和完善回族学的研究成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呼市回族源流、宗教文化、教育制度及社区生活四个角度对呼市回族研究进行了简单梳理,总结了呼市回族自文革以来取得的成果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如研究领域广泛、研究人员结构多元化等特点,同时指出在对呼市回族的研究中存在的注重现象描写、局部个案,缺乏整体深度的研究等问题,以期促进呼市回族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回族教育先后经历了“蕃学”、“回回国子学”、“回族经堂教育”三个发展时期。在回族教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非常鲜明和重要的作用,回族教育可以说是回族的宗教教育。回族传统教育具有宗教性色彩和本土化倾向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回族人口散居大省,民族教育尤其是回族教育是河南省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回族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河南民族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回族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河南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体现。回族教育的短板主要是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尤其是缺乏熟悉本民族情况的回族教师。加强回族学校教师的研究,对于促进河南民族教育、提升河南少数民族整体素质、贯彻落实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拜秀花 《青海教育》2008,(11):11-12
一、回族教育的困境 回族教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双重性。其一是公共性,即从整体上看,回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接受教育方面,不存在语言文字障碍,通用汉语言文字,这就为实施义务教育奠定了语言文字基础。而且回族群众居住一般比较集中,有利于集中教学。从这方面看,回族教育与一些不同语言、  相似文献   

9.
甘宁青回族新式教育早期发展缓慢,直至30、40年代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本文将当时回族和中国两个内外因素结合起来,对其发展原因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国民政府时期甘宁青回族新式教育的发展是当时回族文化运动、回族军阀集团主持的甘宁青早期现代化、开发西北运动、抗日战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聚居将难以维持,以聚居为形式的城市回族社区将会逐渐消失,借助伊斯兰教这一回族文化传统,西北回族社区将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实现整合,建立一种以宗都为纽带的精神社区。  相似文献   

11.
沧州回族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高手辈出,在武林界独树一帜,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能有如此成就,是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以及武术的传承、武德的培养等教育方式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海原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回族人口占70%多。回族人士在海原县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为捐资办学、开启民智,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海原,唤醒民众反抗压迫、争取解放,以农为本、发展海原经济等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青海门源回族在习俗上不仅具有回族群体的一般特征,即宗教性和融合性,同时受门源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充分认识门源回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客观评价其优良习俗的积极影响和不良习俗的消极后果,探讨传统回族文化与当代社会积极适应的途径,将有利于营造和谐共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德州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德州回族的来源主要有五:一是元明清陆续自外迁入,二是历代回回兵及其后裔,三是回回商人及其后裔,四是苏禄东王后裔的融人,五是其他民族的融人。在德州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南藏区是以藏、回、汉为主导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作为甘南藏区的第二大民族,在甘南藏区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回族的先祖最早于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今甘肃乃至西北的大地上,而甘南藏区回族的出现则已经是蒙元时期的事情,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回族在甘南藏区的产生与发展充满了辛酸与曲折。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回族的婚姻习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婚姻习俗在结婚、聘礼、婚礼的意识以及离婚再嫁和一夫一妻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回汉之间的通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一直严格遵循着双方必须是穆斯林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进程中,为了适应中国已有的文化格局,也为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回族对佛教文化中的某些“非典型性因素”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回族对佛教文化的吸收,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的研究是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归纳了学界关于清代回族学者史学成就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清代回族学者宗教史成就研究,当代史、地方志编纂成就研究,科技文化史、中外交通史成就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