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峰 《青年记者》2016,(26):53-54
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英语新闻媒体需要以提升对外传播效果为出发点,体现出对受众群体文化需求的尊重,并体现出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即实现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的平衡. 英语新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漠视文化”现象 我国英语新闻对外传播属于跨文化传播的范畴,因此,重视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是提高英语新闻对外传播效果的关键.与此同时,英语新闻也应当强调国内外受众的接受,从而确保英语新闻对外传播能够获得国际舆论支持并实现对外传播效果的提升.然而,我国英语新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漠视文化”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缺乏对受众文化差异的考虑以及欠缺针对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制约英语新闻跨文化传播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代际互动模式演变的内在逻辑显示,代际传播与受众社会化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通过考察发现,代际互动模式主要经历了代的分析、后喻文化、文化反哺、数字反哺四种类型,不同时期的个体在正向、反向、正反双向这三种方式影响下完成社会化。未来的数字媒介世界将形塑一种代际相辅的文化互动模式和动态社会化方式,并在中国独特的数字媒介场景中得以体现。这种源自中国社会自身语境的媒介体验,将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质的后发内生型现代化理论提供鲜活的媒介研究资源与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信息疫情"治理、健康信息寻求、新冠风险感知,以及疫情信息传播上的媒体表现,是当前我国健康传播的研究热点,但也存在对普通群体健康的关注还不够多元、缺乏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较少关注精神健康等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特定文化中的特定健康问题,聚焦社会文化语境对健康的影响,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特色的理论与视角.  相似文献   

4.
地域新闻表达方式中主持人元素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地域新闻近几年十分活跃,尤其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狭义的“民生新闻”,观众报以极大的热情。这种现象当然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播的大环境。在经济腾飞、政治昌明、文化丰富、传播活跃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物质生活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李蓉  金妹 《报刊之友》2012,(1):39-40
手机红段子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红段子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手机红段子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来看手机红段子传播的平民化,并对手机红段子所表现出的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蓉  金妹 《今传媒》2012,(1):39-40
手机红段子是近几年一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本文试从红段子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手机红段子的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来看手机红段子传播的平民化,并对手机红段子所表现出的主流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融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的传播随新媒体技术迭代升级呈现出巨大变革,打破了健康传播倚重传统媒体的格局,健康信息传播由以精英主导的单向度线性传播模式转向双向交互模式。传统媒体中健康传播日渐式微,社交媒体获知健康信息趋向常态化。社交媒体语境下,健康信息传播中数字代际鸿沟、健康信息谣言频发、严肃议题软化等现存问题不容忽视。规范社交媒体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无疑是亟须回应的重要现实议题。本文旨在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的梳理,找寻社交媒体在健康信息传播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利用社交媒体传递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8.
豆瓣一条戏仿《变形记》的疫情动态,引发“疫情文学”火爆传播。为探究豆瓣“疫情文学”火爆传播的原因及影响机制,本文借助费尔克拉夫的话语三维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认为豆瓣“疫情文学”是在疫情管控下中国文艺人用戏谑性互文进行生活状态和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它在文本向度上表现出鲜明的双重符码机制和元叙述特征,在话语实践上表现出焦虑的文艺人互文性戏仿的特征,在社会实践上表现出文化的快感狂欢特征。豆瓣“疫情文学”是中国文艺人用戏仿话语形塑社会的一种方式,既展现出疫情时期人们的情绪,又表现出文艺经典的张力,暗示了网络狂欢时代的大众文化发展的多重走向,同时也表现出多重的影响机制,需要通过构建或者引导构建更积极更健康的“疫情文学”来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蔡骐  梁茜薇 《出版科学》2016,24(4):46-49
当前,媒体融合成为文化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影视与出版这两大文化行业之间的合作,逐渐从图书影视化进阶到影视图书化的新阶段,这一转变彰显了影视对出版创新的反哺作用。从媒介视角看,影视反哺是媒体融合时代的一种文化互利;从受众视角看,影视反哺现象的盛行离不开粉丝型受众的参与,粉丝们在情感逻辑的支配下演绎多样化的趣缘传播行为,以强大的传播力和消费力推动影视向图书顺利转化;从产业视角看,影视反哺现象彰显了 IP 经济的发展潜能,出版行业应围绕图书 IP 进行多维度的产业开发,建设以出版文化为基础的产业融合生态,致力于全民阅读的复兴与书香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迅速、高效地将健康、防疫知识与医学研究成果通过媒介与人际沟通的方式传递给普罗大众,是健康传播研究的题中之义.按照美国健康传播研究者盖斯特-马丁的观点,“各个文化群落的成员对健康、疾病、疼痛和卫生保健实践的观念是不同的”①,如何跨越代际差异、城乡差异,将卫生防疫知识科学有效地传递给民众,成了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中所面临的问题.大众文化能够有效地深入各种微观文化群落中去,将科学话语以文艺宣传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健康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史冬冬  米湘月 《东南传播》2021,(10):121-126
在媒介化理论视角下,数字技术使家庭传播遵循一定的媒介逻辑,媒介作为行动者与家庭主体进行动态的相互作用,在数字化的代际沟通与反哺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到微信媒介化的中国家庭,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微信在Meyrowitz提出的媒介三重隐喻维度对家庭传播产生影响.首先,微信作为渠道,在代际沟通中生成分裂与弥合的张力;其次,微信作为语言,表情包以流行文化的方式重塑家庭代际沟通,消解了家庭的传统权威结构,微信赋予年轻子代话语权,亲代与祖代在数字语言使用中呈现"延伸""替代""融合""适应"的趋势;最后,微信作为文化环境,使家庭亲子关系的纵轴重心位移,增强了家庭的情感沟通,微信与流行文化的关联也蕴涵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商业正悄然渗入家庭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12.
彭水婷  严家秀  谢爱民 《视听》2022,(4):176-178
家庭场域内子代青少年与亲代长辈对新媒体技术在理解、接纳与使用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两者在代际交往与互动中形成明显的数字代沟.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消弭数字代沟的数字反哺行为在家庭场域中愈加普遍,并在创新扩散机制的作用下,子代实施的数字教辅行为促进了亲代在对数字技术的了解中产生兴趣,给予自我判断,使...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网络语言实际上是社会大众文化发生变动的一种外在呈现、传播的载体和工具,是信息网络化社会背景下的大众文化发生变化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网络语言与社会大众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网络语言中可以窥见大众文化的特征,遂以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浅析网络语言的大众文化性,以期从文化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由于互联网传播代际差异,两者在接受行为上出现了显著差异。互联网传播代际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知识沟、媒介素养、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为促进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的交流,帮助年长一代树立正确互联网传播观念,更好地适应互联网信息传播,不光需要青年一代的信息反哺,更需要信息传播平台与媒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5.
黄俊  董小玉 《当代传播》2021,(5):45-47,81
本文在民族文化视角、区域文化视角及性别文化视角的谣言研究基础之上,创设代际文化视角的谣言研究路径,开拓一个新的研究空间.中国社交媒体空间的谣言具有鲜明的代际文化特征.在厘清代际内涵及划分标准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网络空间谣言传播的代际现象做了分析,进而讨论谣言代际文化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为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审视与治理谣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澄澄 《今传媒》2016,(2):155-157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增强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跨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丝绸之路文化圈中的相关文化元素为载体,试图探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前提与背景,问题与障碍,路径与目标.在多元对立——统一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广告传播活动越来越频繁,国家的国际地位问题在文化领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在界定文化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跨文化广告传播中文化地位的构成要素,并归纳出文化地位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情境之下,以武汉的感恩海报为契机,各地区以互联网媒介为平台纷纷推出回应式海报,从而一起构成疫情特殊时期的典型化文化景观现象,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播意义与价值。通过对海报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以语言文本为基础所形成的文化景观,在防控疫情期间发挥着文化教育与交流的功用,并彰显出强大的文化认同、共同体意识、地域文化间的兼容交流、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融合与更新、精神文化的物质化呈现等文化内涵。所以研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语言景观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彰显的文化传播价值就具有了必要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传播的背景下,跨境合拍成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近两年,中外合拍片不断增多,成为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电影现象。本文通过总结中外合拍电影特点、反思当前中外合拍片中表现出的文化叙事困境,从而探讨中国电影通过中外合拍走向世界,进行有效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当前语境下高校媒体传播对校园人文的化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呈现出复杂的、多元的特点,其中,以信息化、网络化和消费化为显著特征的青年群体“亚文化圈”,由于其在现代信息传播和接受方面表现出的高度敏感性、鲜明自主性和强烈参与意识,以及在价值观生成、人格完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代际差异性等而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