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瑶 《大观周刊》2011,(30):66-66
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更是当代艺术大潮发展至今与公共艺术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态,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存在环境中思考,衡量城市雕塑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变化,发展演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卢瑶 《大观周刊》2011,(38):41-41
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雕塑更是当代艺术大潮发展至今与公共艺术最为紧密联系的艺术形态。本文将从城市雕塑的存在环境中思考,衡量城市雕塑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变化。发展演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胡悦 《大观周刊》2012,(7):122-122
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一构成要素,它既是城市生活的空间,人们感知城市的主要场所,又是城市的基本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但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开始凸显出了问题,本文从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出发,分析城市街道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闪波 《大观周刊》2012,(23):47-48
当代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与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或一个社区进步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反映,是城市文化和市民人格素质的具体体现及形象化的标志.使得人们逐步对公共艺术和公共社会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看法和主张。公共环境艺术是强化设计与城市的环境相融合,体现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董经纬 《现代传播》2015,37(2):156-157
广义来讲,城市公共艺术泛指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能够被公众观赏的具有非私密性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总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艺术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过渡到社会化的大众艺术。在这种逐渐融合的态势之下,由于本身和外部存在的一些矛盾,当前城市公共艺术传播的独立性、独特性、纯粹性和文化性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城市公共艺术传播中的外在矛盾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正在逐渐融入民众  相似文献   

6.
吕光贤 《大观周刊》2011,(2):125-125
园林植物景观照明即是在园林植物景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照明技术和艺术手段来塑造植物夜间号观。它不仅关系着城市夜空间环境的质量,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园林植物景观照明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园林植物景观照明的设计原则,和一些手法与设计。  相似文献   

7.
那琪 《今传媒》2020,29(3):130-132
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与电商行业的冲击,传统商业零售的模式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商业模式的转型也迫在眉睫,商业空间的设计更加需要转型升级。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逐渐成为趋势,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慢慢成为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公共艺术不仅可以塑造整个商业空间环境的风格,并且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朱建邦  希茜  闫格 《北京档案》2017,(11):11-14
档案文化资源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介入,可以强化该区域文化价值的深度开发,强化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再现,强化公众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参与活动.档案文化资源通过大数据的模式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可以对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传承和再现起到指导、辅助、服务等作用,形成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更优秀的文化作品创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公共艺术为人们提供多种业余生活方式,也同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围绕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目的是能够使人们增加多种交流和沟通方式,同时也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锐 《出版史料》2004,(1):64-66
雕塑艺术门类众多,作为公众艺术的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它主要是指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它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四大类。当代中国雕塑,纪念性城市雕塑尤为突出。本文以新中国55年中建立的纪念性雕塑为主,做一次简要的观礼。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艺术绝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工具和手段,它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视觉经验,自上而下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它同时也意味着一个逐渐开放了的社会文化共同领域的建立。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新媒体艺术将引领公共艺术观念变革而成为装点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大众参与性、促进多元文化发展和助推城市生活审美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中,地铁交通建设需求不断升级,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发展需求也成为了重要议题。在公共地铁交通的建设当中,成千上万的人流涌进地铁公共空间,及时接收来自地铁公共艺术所带来的信息与认知。本文基于参与式理念下的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结合国内外地铁公共艺术的案例,深入探讨公众参与下的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理念,为未来地铁公共艺术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代琳丽 《大观周刊》2011,(38):50-50
阐释了现代雕塑的由来,分析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作用,探讨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代琳丽 《大观周刊》2011,(30):54-54
阐释了现代雕塑的由来,分析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作用,探讨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发展趋势,从而揭示了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晶 《大观周刊》2012,(48):32-3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思想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现代壁画作为城市公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步一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壁画由于其特有的存在方式,一经出现受到了大众的欢迎。本文通过对壁画在公共环境中的存在与深入,进一步讨论了壁画在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公共艺术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如今,公共艺术的概念有所拓展,和公共设施等设计统称为公共艺术与设计,指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对公共环境进行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在城市公共环境和公共空间中设置具有一定文化性、地域性、形式美的艺术品.公共艺术设计以人为核心,以城市公共传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创造生活空间美、生活方式美,并进行信息传情达意.公共艺术与设计的内容包括城市雕塑、壁画、灯光、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信息传达系统,以及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设施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屏幕代表了当代城市景观和媒介发展新趋势,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成了新都市文化,正日益影响着城市文化的新格局。商业性、视觉性和重复性是公共屏幕的信息表现逻辑。当代美国城市公共屏幕呈现出景观性、文化性、媒介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在后现代主义、个人化主义、时空凝缩发展趋势下,公共屏幕还只是在新媒体与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型社会关系网络重组试验体,其形态和内容随着新技术的更新正不断发生着变化和更替。应在公共屏幕中建立积极的反馈平台,提倡本地邻里社交互动共融,引导受众批判、反思社会,以重塑社会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9.
公共档案馆的内涵不是基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公共性的解释就可以得出,也不是只要建设成为城市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就能实现,更不是传统档案馆只要服务向社会开放就可以瞬间建成。公共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基于我国档案工作的国情及社会发展环境务实开展。论文阐述了公共档案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发展路径及"三步走"发展战略,同时还对相关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冲击导致建筑设计和城市创作的雷同,城市公共空间也因此变得规范化和标准化;移动媒介更是直接取代了公共空间在信息交换、社会交往中的角色。但电子大屏幕在公共空间的出现改变了城市空间的秩序和样态,并将人们重新召回到街道。本文结合有关公共空间的理论,并以深圳本地大屏幕为例,通过简单的实地考察发现大屏幕通过公开展示的方式形成了城市居民中多数人可识别的城市景观,并促成日常生活图景中的"集体记忆";同时其支持新形态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增强公共参与和提高城市公共性的机会。大屏幕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