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相似文献   

2.
谈书法意临     
现代书法发展迅速,各种关于书法论述和技法也层出不穷,但是书法千古不变的学习方式还是被大家沿用下来,其中最根本就是书法临摹到创造的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在书法临摹的方式研究,一般分对临和摹,摹属于初学加法部分,我们着重讲述临的探讨.书法临摹分:对临、背临和意临.其中意临境界最高,需要一定书法基础和素养,而且需要对书法的领悟能力.所以探讨意临对书法研究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犹如座座高山,在翰墨缤纷的传统文化中成就了极高的艺术造诣。他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含辛茹苦的奋斗精神鼓舞着后学不断心追手摹,顶礼膜拜。被誉为清代书法第一的何子贞就是一位以其独特风格标榜时代的大书法家,尤其是其晚年的书法,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书韵醇厚,以颜体结体作为架构,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  相似文献   

4.
据传说,郑板桥在练习写字时立志要熔铸古今书法,他临摹名人书法时,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夜间躺在床上也在被褥上划个不停,揣摩书法家的笔意,一次他划着划着划到他夫人身上去了,夫人问他:“你干什么?”他说:“我摹体呢!”夫人说:“你自己有体,何必摹(摩)别人之体?”  相似文献   

5.
(一)临 摹 临摹旨在借鉴,借鉴为了创新,善画者能与古人合,复能与古人离。能如斯,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甚或变为古人的奴隶。这里的关键是必须懂得临摹的正确方法与要领,不可心中无主,率尔落笔,为临摹而临摹。 1.临摹的方法与步骤 (1)对临——置临本于案头,反复观察研究之后,根据其用笔用墨规律大胆挥毫,一气呵成,不可迟疑,  相似文献   

6.
一、临帖一般初学写字的人都要经过临帖这个过程,所谓临帖,即是照着选定好的范本进行临写,有的也称临摹。但严格的说,临与摹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摹是把透明的白纸蒙在范本字帖上,进行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的描写。初学写字时都要采用先摹后临的习字方法,因为先摹后临是练好基本功,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手段,这个过程尤如婴儿学步,欲想会走,必先学爬,而后再学跑。这对初学书法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过辨析2013年某海外拍卖行拍出的苏轼《功甫帖》、苏轼现存书法及苏轼在湖州留下的书法遗迹,认为:《功甫帖》是用苏轼晚年书法摹写中期书法,字体脱离苏轼特定时期的书风特点;笔墨不精,与苏轼真迹差距甚远;结体呆板,整帖格式不合规矩;墨迹人为搽磨做旧,有摹、填结合加涂改嫌疑,个别笔划非自然书写;印章有作伪嫌疑。因此,现在的《功甫帖》与苏轼同时期的书风格格不入,属于用晚年书风特征仿中年书法,非自然书写,是一个摹填结合再加涂改的仿品。  相似文献   

8.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临摹,一定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找到其中的突破点与契合点。教师应运用初中生学习书法的各种临摹方法以及临、摹交叉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僧虔,南朝齐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他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书法美学方面的建树。王僧虔的书论很多,现存书论有《论书》、《笔意赞》、《书赋》。文中提出了天然与工夫、笔力与媚好、形质与神采、情与思等赋于独到见解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在大学生书法楷书教学中,运用正确的临摹方法,即摹和临在教学中的正确应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敬畏书法     
<正>书法之所以是一门仰之弥高的艺术,取决于她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金戈铁马之雄浑,高山流水之长情,亦可见于墨色浓淡、笔意回环之中,当绵亘千年的书法传统血脉与书者的精神修养融成一体时,就达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书法学习之径途是辩证否定之径途,由不断之否定而渐续前行。与古帖同行,检校己之得失,用笔之毫末丈量古今之距离,用心  相似文献   

12.
怀素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所书自叙帖堪称唐代草书中的顶峰,也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书坛隆重推出的书法教学光盘中的怀素自叙帖 部分提出一些看法,进而分析草书在诸多书体当中的特质,阐述应对之心临为佳的观点,对“眼摹手追”的临帖方法提出疑议。无疑笔者所提的观点是基于深入理解传统法帖内在精神的基础之上,以独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书法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旨在与书法教育工作者讨论学习草书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文人画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一步发展了张彦远"以书入画"的理论:从人物画推及山水、花鸟扩大了题材,书法笔法、笔意入画更是影响深远,为文人画"以书入画"理论在元代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帖与生活     
汉字书写到了魏晋之后,行草在文人书信间成为主流,形成对正方汉字结构的颠覆。汉隶、唐楷,代表了官方诏令文字的庄严;行草则游走于文人书信诗稿间,有一种从世俗规矩礼教解脱出来的潇洒自在。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是有所馈赠时附带的一纸便条。王羲之留下的"帖",原来多是他写给朋友的短信。因为信上的书法太美,看完后舍不得丢弃,存留下来,经过一代一代"临""摹",变成练习书法的"帖"。保留在台北故宫的"奉橘帖",原来是三封信,经过"临""摹"  相似文献   

15.
品读     
<正>古人论诗之妙,必曰沉着痛快。惟书亦然,沉着而不痛快,则肥浊而风韵不足;痛快而不沉着,则潦草而法度荡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则旷达,毅则严重。严重则处事沉着,可以托六尺之孤;旷达则风度闲雅,可以寄百里之命;兼之而后为全德,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明·丰坊——在丰坊看来,书法与诗歌一样,妙在"沉着痛快",沉着关乎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一种古老悠久的象形文字,它集美学、艺术于一体.从古至今,无论是书法名家抑或是普通的书法爱好者,习字初始必然是临摹.所谓临摹,就是按照原作仿制的手法.临就是照着写,摹就是薄纸蒙住原作上写.不管是临还是摹,都要以范字“相像”为目标.要临摹的相像,必定是要自己观察分析.可见,要写好一手好字学会观察是最关键的.本文就如何加强一年级学生写字既察力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谈起学习书法,我们都知道必须向古人学习,向经典学习。但究竟该如何向古人学习?如何看待经典?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对于这个问题,明末清初冯班(1602-1671)在其《钝吟书要》中讲过一段话,"学前人书从后人人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落下,便有拏把"。也就是说,如果想学习魏晋书法而从唐人书法入手,你学得的其实只是唐代人的那一套;如果  相似文献   

18.
印章起源于商代,盛行于秦汉,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刻印又名治印,多出篆字,故又名篆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印章和书画作品密切相关,它不仅起凭信作用,还在经营位置、布局轻重、虚实上起平衡、点缀作用,使诗、书、画、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成为珠联壁合的艺术珍品。一方印章在“方寸天地”里,能表现“气象万千”的艺术境界,这是因为篆刻艺术是汇书法、刀法、章法牙一炉的综合艺术。作者经过精心设计、刻意制作,在印面上表现出书法的笔意和气  相似文献   

19.
学习书法,读帖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古人说,学字“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业始入神”。这是经验之谈。可是,很多学生对临写比较重视,对读帖却不以为然,甚至不明白何为读帖,怎样读帖。何为读帖?“读帖”实际上是看帖,是在用眼睛“读”的同时,开动脑筋对帖上的字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其艺术特点和规律。通过反复品赏,静观默察,使自己不但领略所临碑帖的笔意体势,而且烂熟于心,储备于脑中,并能令其在想象中复活跃动或映现眼前,这样,临写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落笔得法。怎样读帖?可从揣摩用笔、分析结构、玩味章  相似文献   

20.
刘熙载的《书概》是中国清代书法理论著作。《书概》所论方面十分广泛,涉及书法的书体、技法、批评、美学等等,在许多问题上作者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较好地发挥了古人的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从《书概》二百四十六条论述中,选出与刘熙载书法品评有关的加以分析综合,来探究刘熙载的书法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