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了解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的报道,对了解其国家形象和改进对外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媒体如何报道西藏,对了解其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有一定帮助。本文选取《朝鲜日报》2005年—2014年的所有涉藏报道,予以分析,了解韩国对西藏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新闻来源、报道议题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环球时报》"关注中国"栏目,如何选择和建构境外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了分析。"关注中国"通过对新闻材料的选择和建构,呈现的图景是西方主流媒体中的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体现了支持国家利益和既有政治立场的编辑政策,在解读国际舆论上,对西方涉华报道虽有所遮蔽和凸显,但是作为一份国际新闻报,也显示了其力图听取多种声音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张舵 《东南传播》2012,(8):123-125
《西藏一年》是近些年涉藏纪录片的一个突破,它从八个普通藏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真实地描绘了西藏江孜地区社会各阶层的风貌。它的出现也改变了中国涉藏对外宣传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尴尬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制片人"对外传播"理念的转变。本文通过对西藏对外传播的紧迫性、传统涉藏纪录片的困惑、西藏一年的成功经验进行思考,试图找出涉藏纪录片对外传播的具体技巧,以期更好地学习纪录片的创作之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样本,从信源的角度探讨了中美主流媒体在西藏问题报道上的差异,进而探讨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报道本身的态度和观点、会造成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帮助谁的声音成功地发表了对西藏问题的看法,最终提升或者压低了哪些观点在公众舆论中的地位。研究证明了一个基本的假设:两家媒体进行西藏议题报道时在信源选择上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而信源对两家媒体涉藏报道的态度有明显的潜在影响。这为我们在涉藏信息的对外传播中加强与西方媒体和社会的对话沟通、改进中国媒体的报道质量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西藏问题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搞和平演变的重要议题,也是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关注中国的重点。西方主流媒体的涉藏报道充满了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不客观的报道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西方主流媒体涉藏报道虽有失实之处,但仍有不少信者,不得不说得益于其巧妙老到的涵化技巧,将自身的立场巧妙融入报道中,在受众浑然不觉的情况下说服受众接受新闻报道暗含的媒体意见。本文从涵化理论的视角出发,以《纽约时报》为例,研究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的报道。选择《纽约时报》是因为该报是一份历史悠久,在美  相似文献   

7.
崔云珊 《今传媒》2020,(4):19-27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湖北日报》和财新网的涉医报道为样本,通过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媒介形象特征。研究发现,两家媒体遵循不同的新闻框架,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集体形象有"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型与"专业严谨、精益求精"型,个体形象有"先锋党员模范"型与"平民草根英雄"型,《湖北日报》采用散点铺陈的叙事方式营造积极乐观的语境,财新网则偏重焦点透视的叙事呈现严肃冷静的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政治控制和专业控制、媒体的市场化程度和读者群定位是造成框架差异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22):11-20
《纽约时报》通过议程设置,构建了一套涉藏负面话语模式,这给中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时报30年涉藏议程设置的考察,发现:30年来,时报总体主要围绕"国内涉藏暴力事件"和"国外达赖出访事件",聚焦涉藏"政治议题",以涉藏"人权"和"主权"为主线,通过"负面"基调构建,设置涉藏议程。研究还发现:1987年西藏暴乱事件是时报涉藏议程设置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时报涉藏报道不多,而且议题分布态势呈多元化,议题"显要性"特征不明显,并且报道基调总体偏"正面"。但87年暴乱事件激发了时报涉藏报道热情,时报开始聚焦"政治"议题,以"人权"和"主权"为主线,设置涉藏议程,并且议程基调开始偏向"负面"。  相似文献   

9.
林锦 《报刊之友》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西藏对外传播的艰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藏对外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我国涉藏传播在西方分裂势力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的复杂国际环境中面临的严峻局势;探讨如何调整策略、改变思维、创新方法,以扩大影响力,从而打破西方媒体和“藏独”的话语霸权,提高涉藏对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丁勇 《中国记者》2020,(1):23-23
非常有幸参加今天的报告会,借此机会向新华社长期以来对西藏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作为一个在藏30多年的"老西藏",我想从一个宣传思想战线工作者的角度,给大家谈谈我眼中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及记者朋友们。近年来,西藏分社主动将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作为践行"四力"的主战场,既以扎实调研为党中央治边稳藏提供决策参考,也以赤子之心为西藏人民美好生活鼓与呼,是涉藏报道不可替代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成为地方媒体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国家形象日益得到重视,大众媒体与国家形象的构塑之间关系紧密。基于此,本文选取《国家报》《世界报》和《ABC报》这三份在西班牙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报纸,以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大"期间的涉华报道为主要考察点,解读中国在西班牙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分析西班牙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克猛 《东南传播》2012,(12):151-15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不断加深,国家形象的确立和宣传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以客观真实为特性的纪录片传播媒介,具有着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同时作为影像记录的载体,在纵向历史文化传承上面承担着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本文以纪录片《西藏一年》为文本,分析其在横向对外传播中就我国涉藏问题的有效传播,在纵向历史传播层面,如何做到纪录片的历史文化档案的功能。以期通过对本片的案例分析,探讨纪录片的历史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4.
西方涉华报道的框架研究,几乎都是趋于负面的、刻板印象的、或被妖魔化的。换言之,"刻板印象"或"偏向"是记者个人新闻框架的一种表现形式。近些年以来,国内众多学者都把新闻框架视为一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尤其是新闻媒体的框架建构,这也是研究和分析西方涉华报道框架的领域之一。笔者以分析《世界报》的涉华报道为契机,尝试探究当下中国形象在法国主流媒体与受众认知的变迁;主要探讨法国主流媒体《世界报》自中法建交以来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认知。关于新闻媒介建构的真实性、媒介框架的建构对受众认知性的影响。笔者只客观的呈现事实,直面资料和数据,提供真实的深入的解释,而不执着于批评或者褒奖的立场与态度。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特性.本文以西方主流媒体玉树地震涉藏报道为例,依据互文性理论,揭示西方主流媒体网站在玉树地震涉藏报道中的语义隐舍现象.提供了一条认识西方媒体在涉藏报道中隐藏意识形态偏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外宣实力与国际关注度差距悬殊,我国的国家形象主要依靠外媒来塑造。因此,了解外媒涉华报道的特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英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纽约时报》在过去一年里的涉华报道和涉英报道按一定方法进行抽样,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英国事务时采取的口吻和形成的报道特点,以此对照《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主要侧重点,得出两者的异同,并分析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利用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涉藏题材纪录片《西藏一年》为例,探讨了在国际传播背景下,涉藏纪录片对于真实性把握的六个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相似文献   

19.
西藏骚乱激发网络传播勃兴成为影响西方舆论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美华人李大玖先生以传媒人的身份,对西方媒体作近距离的观察,为我们揭示了CNN、BBC、《纽约时报》等涉藏报道的不公正倾向。因西藏骚乱所激发出来的海内外华人网络传播的勃然而兴,正在成为当今之世最强大的中国之声。  相似文献   

20.
岁末,回首过去一年的涉藏外宣工作,中国以更加开放、主动的态度,频频派遣涉藏团组走出去,积极与国际社会交流、对话,从不同的角度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西藏.如2009年3月,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问美国、加拿大;中国藏学家代表团一年中多次组团分别访问了德、英、南非等国;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国机构在意大利罗马联合举办"第二届西藏发展论坛",论坛通过并发表了<罗马宣言>……正是这一系列"走出去"的举动,加大了国际涉藏舆论中来自中国、来自中国西藏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