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厚福盈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在戏剧教育共同体的指导下,开展戏剧教育教学,开发戏剧教育“盈美课程”,融戏剧教育于课程体系建设中,传承红色基因,形成学校办学特色。1.传承“厚小”精神,开展戏剧教育学校拥有百年办学史,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红色文化特点的“厚小”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红色蜀都:一所周恩来创办的革命传统学校 蜀都中学是1944年在周恩来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关怀下创办起来的,南方局提供了部分经费。蜀都中学是历史悠久的红色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红色”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之初,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将蜀都办成“抗大”式的新型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3.
新的历史时期,厦门第一中学以“人文·创新,为发展而教育”办学理念,制定《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探索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课程资源,通过制度安排,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依托课程,探索赓续红色基因,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贺晓静 《辅导员》2009,(5):59-59
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小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为实现学校新时期跨越式腾飞发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深挖学校红色校史文化内涵,以“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行知精神,塑造现代城市人”为学校办学特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传承红色基因是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异地办学模式下各项工作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承。本文首先阐述了异地办学模式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的重要性,挖掘切实可行的大工红色基因的有效途径,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传承大工红色基因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思想教育研究》2022,(10):161-162
<正>湘潭大学“大思政课”建设团队扎根伟人故里,牢记伟人嘱托,将伟人嘱托内化为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全面引领立德树人各项工作,注重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一引领两转化三融入”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湘潭大学特色的办学道路。一是大格局,综合谋划“一盘棋”。学校积极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7.
提炼营造学校文化,让它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力和生命力是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人和”精神是我校52年办学思想、理念的凝聚,是我校52年发展的命脉。“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是我们对教育方针的理解,是“人和”精神的具体化,也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管理”是我们的办学策略,是学校腾飞的两只翅膀。而今学校正在形成“和谐、活泼”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从其功能上讲,是教育的一部分。现在强调学校文化,只不过是在恢复原有的由于过于强调学校政治功能时期而缺失的文化功能。我校就是按照这样一种理解而确立、实践、发展着独特的学校文化,“红色兆麟精神”与鲜明、灵动的优秀民族文化教育的融合形成了现代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陈政  郑慧娴 《中国德育》2023,(23):58-60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赓续红色血脉,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江西省弋阳县方志敏中学作为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母校,深挖“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方志敏精神,践行“志存高远、敏而好学”的校训,以“从优质走向卓越”为办学目标,强管理、夯内涵、提质量,朝着办一所方志敏式的好学校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5,(26):58-62
[简介] 弼时中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的母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学校校本教研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瑰宝.为此,学校将文学社定名为“骆驼文学社”,将社刊定名为《骆驼》.其宗旨是:传播国学理念,展示师生才华;培养个性特长,感受成功喜悦;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办学品位.文学社崇尚个性化写作,鼓励文笔独特和形象丰富的作品;真正立足校园,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和精神世界,培养新时代的校园新锐写手;扎实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弘扬任弼时的“骆驼精神”.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新塘中学确立了“让学生永续进步,让教师永续成长,让学校永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提炼了“立德树人、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彰显了“体艺见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培育了“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的学校精神。学校办学优势不断增强,办学特色不断显现,办学品位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此精神引领下,学校应准确把握红色校本资源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地方实际和办学现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奠定立德树人精神根基,以红色精神引领立德树人高质量实践。  相似文献   

13.
手捧小兴安岭的雪花,牵着乌裕尔河的衣袂,一所以英雄李兆麟将军命名的兆麟小学已经走过了96个春秋.学校在近百年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红色教育已成为兆麟小学的办学特色,红色兆麟已成为创建兆麟品牌、追求优质教育的一个标识,红色兆麟精神引领着学校文化的发展,红色特质的学校文化让校园飘逸书香.  相似文献   

14.
张帆 《中国德育》2004,(5):55-57
特色是学校的某种特殊性或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特色学校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具有显著育人效益的学校。一般以“追求创新、追求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实践优质教育,发展优秀个性”为办学目标,以“主动学习、不断创新”为办学精神,以“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途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科学论坛》2012,(11):85+81-84
“课程一体化”聚生学校核心发展力 成都高新区滨河学校建成开校于2007年,是高新区直属的新建型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秉承“若水天成,淳风遗韵”办学思想,弘扬“天道酬勤,自强不息”办学精神,探索课程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短短五年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6.
刘瑶 《教师》2019,(3):F0002-F0002
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创办于2000年6月,是秉承船山精神、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创办的一所立足传统、注重创新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始终将船山文化视为精神之源和立校之本,以“求知、求真、求善,为孩子的发展和幸福奠基;敬业、敬事、敬人,为教师的事业和人生添彩”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和全球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为办学目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追求完美的办学境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实验学校”“全国电影课实验学校”“全国先进艺教单位”“湖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第三批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湖南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影响衡阳市民生活100品牌”“衡阳市十佳书香学校”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学校积淀入手,围绕"红色"二字开展了红色文化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经过文化策划、整合、内化、发展等研究过程,从初建红色文化特色,到红色课程体系更成熟,"三读"梯级教育更完善,红色专项活动更深入,使红色文化特色在发展中更趋成熟。"播扬红色精神,经营成功人生"的课题研究使红色精神根植于学生脑海,润泽于学生心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成功人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2021,(2):I0004-I0004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始建于1847年,是中国近代较早创办的新式中等学校之一,现为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优质学校”是学校办学核心理念和追求。在一百多年办学中形成的格致精神、“格物致知、明德致远”的校训和崇尚科学、以“德”立校的校园文化,给予格致学子健康发展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此,作为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其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最为重要。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石大”)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些办学思想及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孕育了独特的石大精神,学校将之凝练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石大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推动全体石大人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石大精神,已成为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学校规章制度的总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推进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