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我国运动员交流带来的负效应:个别项目不公平竞赛或为运动员消极比赛提供机会;短暂的“功利性”交流行为违背交流政策的指导思想;过分依赖“交流运动员”有碍竞技体育的发展。建议:限制全运会参赛单位交流项目数,禁止全运会单败淘汰赛制项目的“交流运动员”参赛,限制短期“交流运动员”参加全运会,构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市场。  相似文献   

2.
3耐力性项群选手运动成绩各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像一切运动项目一样,耐力性项群运动员比赛成绩,亦即参加比赛的结果,都包括竞赛的名次以及竞技水平两个方面。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则同样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参赛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以及比赛结...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运会运动员交流制度为优化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改变竞争格局、平衡区间实力、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等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为消极比赛、不公平比赛、"功利性"交流行为提供了机会.为确保全运会有一个良好的竞赛秩序和为项目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出发,建议强化交流制度的普遍性和针对性,弃权运动员不能获得相应名次和积分,控制参赛单位在全运会上的交流项目数,限制短期交流的运动员参加全运会.  相似文献   

4.
浙江游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了4金(2项世界纪录)、1银、1铜的佳绩,创造了奥运史上浙江游泳的历史最好成绩。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游泳比赛中浙江籍运动员获得11金6银2铜的佳绩。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的完善和创新是促进浙江游泳水平提高、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已经逐步形成了省运会、"迎春杯"冠军赛、锦标赛和年度分站赛等以选拔和培养游泳后备人才为目标的赛事。研究试图通过对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为促进浙江游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我国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1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经验(1)文化教育与课余训练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许多国家,课余训练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在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运动员顺利完成学业。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教育系统,经过长期的制度变迁逐渐形成了"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参加校际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应是在校全日制大学生,每学期必须修满12 个学分,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全体学生成绩的平均值,否则将失去参赛资格。前英国体育大臣罗伯特·阿特金斯在《每日电讯报》撰文指出:最高层次体育成功的基础扎根于我国的学校,中小学、大学  相似文献   

6.
吴建 《游泳》2006,(4):36-37
游泳项目在竞技体育的项目中年龄日趋少年化,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成为影响成绩发挥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一些影响运动员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因素的方法,使教练员能够针少年运动员的特点,为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对训练的认知,增强运动员心理技能,提高整体心理素质水平,使运动员在比赛时能正常发挥应有的竞技状体,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7.
奥运战略视角下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与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奥运战略视角出发,分析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同进引发一定的思考.认为(1)举办时间的改革为运动员竞技状态调整、多数项目奥运后备人才选拔和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延长创造了时间上的条件;(2)全运会项目设置改革确保了有限资源的集中配置,促进了我国优势和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保持,非奥项目新的生存方式为竞技体育改革提供了经验;(3)代表资格改革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予更多优秀运动员以参赛机会,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4)计分方法的改革促进了人才交流和三大球项目的发展,并对地方竞技体育工作起着积极导向作用.据此提出,(1)全运会举办时间要因项而异;(2)根据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和其社会效益,对全运会项目进行裁减;(3)对运动员、运动项目的交流数量予一定限制,并适当延长交流年限;(4)加大运动员培养单位成绩获得比例,成绩分配比例与运动员交流年限挂钩,同时加大奥运成绩的带入力度,促进"两湖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从城运会游泳比赛看中国游泳后备人才储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城运会游泳比赛,对我国竞技游泳的后备人才的储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运会男子运动员参赛年龄合适,涌现出成绩好、年龄小的运动员,女运动员整体年龄偏大,缺少运动成绩好而年龄小的尖子运动员;城运会教练员是一批素质好、年龄适宜、训练经验丰富的优秀游泳教练员,他们是我国游泳项目走向世界的有力保障;女子项目要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好成绩,除了保持现有的优秀运动员良好的竞技能力、延长运动寿命外,还需要不断培养新人才能寻求突破,而在男子项目上较长距离项目是我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优秀游泳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对现阶段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区比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保持短。我国优秀游泳动员最佳竞技年龄明显早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世界优秀男女游泳运动员的平均最佳竞技年龄均为22岁;我国优秀男女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分别为20岁和17.5岁。建议早期训练避免专项化过早;加强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正视并且重视比赛和训练中运动成绩的短暂停滞。  相似文献   

10.
竞技参赛是运动竞赛,从而也是竞技体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独立性。竞技参赛学是指导教练员、运动员成功参加比赛的理论,对培养优秀的竞技选手、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多年来关于参赛行为理论却没有进行系统的构建。包括赛前准备、参赛行为及其控制、赛后认知和调训三个板块的《竞技参赛学》的系统创立,弥补了这一明显的理论缺失,是竞技体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竞技参赛是运动竞赛,从而也是竞技体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独立性。竞技参赛学是指导教练员、运动员成功参加比赛的理论,对培养优秀的竞技选手、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作者在赛前准备、参赛行为及其控制、赛后认知和调训3个领域进行了多个课题的深入研究,进而系统地构建了竞技参赛学理论体系,弥补了这一明显的理论缺失,是竞技体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陈武山  张明飞 《游泳》2012,(1):58-61
四年一届的城运会,旨在检阅我国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发现和培养优秀后备力量运动员。为此,我们以第七届城运会游泳比赛的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竞技游泳后备力量的结构与实力。 第七届城市运动会游泳决赛于2011年10月2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奥体中心游泳馆落下帷幕,共有来自35个城市和地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5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我国竞技游泳后备力量的因素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业余游泳训练的发展和受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专业训练,面临着参加业余游泳训练运动员的年龄段缺乏系统性、运动员流失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偿训练、自费参赛等改革的逐步成熟和完善,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已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研究方法,对上海市二、三线运动员2004年参加全国比赛前三名的成绩进行分析,并与部分省市二、三线运动员成绩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部分项目在全国保持一定优势,但后备人才严重匮乏;未来几年比赛夺金人员缺乏;部分项目与其它省市有较大的差距;其它省市对上海优势项目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省市的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一线优秀运动员和入选国家队人数偏少,经费投入有待提高,缺乏"金牌教练员",田径、游泳在短距离项目处于劣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社会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多哈亚运会短距离游泳男运动员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即将参加2006年多哈亚运会短距离游泳比赛的部分男运动员的尿液样本进行分析,提取运动员"内稳态"所隐含的竞技水平信息.方法:比赛开始前一个月内,在不干扰运动员训练及没有饮食和药物控制的条件下,隔周分3次收集运动员晨尿.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信息提取和预测.结果:根据主成分分析模型,成功地提取出了与运动员竞技水平相关的信息,同时发现决赛运动员的竞技内稳态品质明显高于非决赛运动员.通过对尿液中化学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决赛运动员们尿液中甲基尼克酰胺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非决赛运动员(P<0.01);而糖蛋白和氨基酸的相对含量则明显低于非决赛运动员(P<0.01),如天东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结论:运动员尿液中包含了与运动员竞技水平相关的信息,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具备共同的生理特征,并发现竞技内稳态品质、高效的能量供应机制和保持正氮平衡的能力可能是游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使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议题.虽然,我国成人田径运动比赛成绩不理想,但是已有文献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比赛水平与世界青少年运动员的比赛水平差距较小.中国田径青少年运动员优秀选手人才辈出与成人优秀选手较少的鲜明对比,也形成了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奇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前的比赛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在北京奥运会男、女短跑项目上获得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前的比赛和成绩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了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参赛的时间间隔,参赛的次数以及参赛成绩变化的规律性,对于了解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安排和最佳竞技状态形成规律,为提高中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年报>中的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为研究对象,对原有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创新,完善以<体育事业年报>为核心的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满足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过调整、完善的竞技体育统计指标体系由体育人才、业余训练、运动成绩和竞赛计划4个一级指标组成.体育人才指标包括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3个二级分类指标;业余训练指标包括项目在训人数分布情况和各省业训情况2个二级分类指标;运动成绩指标包括世界比赛、亚洲比赛、全国比赛和省级比赛4个二级分类指标;竞赛计划指标包括竞赛计划执行情况和未执行竞赛计划情况2个二级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20.
林伟 《体育科技》2011,32(3):41-43,69
影响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有七个方面:优势项目不突出、缺乏集团优势;男女运动员成绩的不均衡现象;我国田径运动员培养体系不完善;后备人才贡献不足;宝贵训练经验缺乏科学验证和交流;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不佳以及对竞技体育理解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