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任文  王德元 《甘肃教育》2020,(2):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几点简单做法。一、调查阅读现状,建立读书档案通过设计调查表、个别访谈、走访家长等方式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读物时存在盲目性。  相似文献   

2.
国学经典处处闪烁着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固本培元的奠基作用。开展经典诵读,重视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一件功在当下、意泽千秋的大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掌握诵读的方法、大致理解经典的思想,使学生爱上诵读、学会诵读,并多多诵读,从而厚实他们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徐斌 《甘肃教育》2020,(4):49-49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内容广博,意蕴深刻。现代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快餐文化",更需要国学经典的浸润感染,以提高道德文化素养,完善人格教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定型时期,诵读国学经典,领会文化精髓有利于学生"向美向善"发展,让学生借古人的学习之道增强学习效果,借经典智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校要组织老师根据本校实际编写适合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诵读气氛,在践行中传承国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国学经典包含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诵读这些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语文是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保证国学经典的有效传承。为了提高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效果,笔者在下文分析了其实践的意义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与语文日常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相融合,遵循"兴趣先导、不求甚解、尊重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教师导读、多媒体引读、家长陪读、同伴助读、个体熟读"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迈向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6.
<正>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经典,弘扬国学,就是守住民族的灵魂,保护民族的根。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注重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将诵读国学经典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呢?笔者在参与推广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中尝试了以下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7.
徐立龙 《甘肃教育》2020,(6):117-117
国学经典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经风雨砥砺的智慧果实,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全社会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也多次引经据典,平易近人又极具启迪意义。在国家大力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成为学校和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于灵魂,诵读国学经典既是传承千年文风的要求,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但文化传承可“师古”却不必“法古”,对国学经典教育意义的开发应该是建立在互联网时代基础上的,探索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应用方法既是提升国学经典在小学中的传承效果的需要,也是创新国学传承方式,完成“经典”与“现代”的深度融合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势必要深入把握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中的融入价值,不断开发现代化的国学经典诵读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是文化智慧的集成,经典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传承。国学经典不仅能够使学生吸取文化营养、丰富情感,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发展,而且能够使学生建构智慧、启迪理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倡经典诵读,使经典诵读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诵读经典,传承华夏文明;诵读经典,提高德育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所以我们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提高德育素养,正是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品味中,感受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体味中华经典诗文的独有的内涵美和韵味美,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相似文献   

11.
据说,英国人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虽是极而言之,却说明经典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存在物对于民族精神建构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传统国学经典诵读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落实,但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校园里传来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教育部对于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很多学校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从设立校本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来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重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能带给初中生思想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文章从激发诵读兴趣,助力国学经典诵读有效开展;创新教学方式,为国学经典诵读铺路引航;丰富诵读形式,让国学经典诵读绽放异彩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让国人流连忘返,也吸引了国际友人学习中华文化,近几年大火的"孔子学院"和越来越多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就是最好的证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最精髓、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应该从内部做起,从少年学生的国学教育做起,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领略国学文化的精髓,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时期少年。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引导学生挖掘国学经典中闪烁着的智慧光芒,学习其中优秀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成为弘扬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的小使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学经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很大比重,如今国学经典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顺应了当今时代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教育改革的内容要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加我国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16.
构建教师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生成长 与经典同行.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师是源头活水.为了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性,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了诵读经典的动员.老师们以"学国学悟经典,提升自身素养"为愿景,成立了多个国学经典诵读共同体,开展了"与经典同行"的"两个一"活动:每周一校会,由诵读共同体成员带领全校教师学习<论语>,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交流论语心得;每周以<论语>为内容练一篇硬笔书法,提高读写基本功.  相似文献   

17.
"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阶段诵读优秀国学经典,学习前人在修身养性,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8.
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国学经典首当其冲。诵读国学经典,为孩子们从小增添生命的底色,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国学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点,通过"能读、乐诵、爱写、会演、践行"的国学经典五大行动,和传统文化相约,和国学相约,使学生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浸润心灵,塑造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