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全校师生具有影响功能、规范功能和凝聚功能,她是学校办学思想与方向的体现、是学校品牌与特色的引领、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文化,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和声誉,并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以人为本,创建校园精神文化;开展学生主体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三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和谐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四个方面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内涵、与教学评建工作紧密结合,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但是,有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仍存在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立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和灵魂,作为提升学校形象和办学品位的"无形推手",它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福建省福清市玉屏西园小学实施"正雅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将正雅文化拓展到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打造学校立体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强化保障、管理、育人和激励功能,大力推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形成一个开放、民主、和谐和富有创造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老年大学的影响力、向心力、塑造力和贡献力,使学校的办学品位、办学风格、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强化保障功能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显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发挥着环境育人的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为背景,以校园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特色为标志的基本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的展现,是学校内在品质的显现。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努力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特色文化,大力提升文化涵养、推进转型发展、增强办学实力、营造育人氛围、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职业学校具有凝聚力量、统一思想、陶冶心灵、约束行为、激励师生和提升办学的作用。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营造优良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开展做人教育,融德育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校园和构筑开放、多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推动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和企业的密切联系性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校企文化融合。校企文化融合对于培育中国职教品牌、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培养现代合格职教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寻求双方共同价值、形成育人合力的基础上,将企业行业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丰富高职精神文化内涵;将企业先进管理制度融入学校,完善高职制度文化体系;对接企业活动平台,扩展高职行为文化类型;注入企业优秀物质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把控纠正机制,彰显高职校园文化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校园文化可分为五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校园环境、校园秩序、校园风气。这三个方面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硬到软。比较而言,我们应更看重后者,也就是看重风气,看重人心,看重人的精神。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校园风气,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长期办学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11.
靳泉 《课外阅读》2011,(12):59-59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是一所特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办好学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我校从实际出发,以把学校建成“人文校园,快乐家园,成长乐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紧紧依靠全校师生,扎扎实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从建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入手,按照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其内在底蕴的反映、办学理念的载体、精神内核的体现,以及办学品位的标志。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直是我校开展“我能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主题。我们从拓展文化载体和深化文化内涵来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体验成功的教育环境,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充分发挥师生才智,共同营造特色突出、环境雅致和氛围浓厚的文化校园,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3.
以智慧为内核的学校文化建设,将执著求真、倾心向善、着意致美这一智慧精神作为师生人格的理想境界和学校发展的核心追求,灌注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致力于在环境文化中渗透智慧;在制度文化中注入智慧;在行为文化中彰显智慧;在精神文化中凝聚智慧。实现学校智慧文化的整体构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13,(9):1-2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把建设高雅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着力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环境文化的系统资源,有力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力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弘扬核心价值观。办学伊始,学院组织全校师生征集校训用语,通过投票评选,确定了"求学求真求发展,创新创业创未来"的校园文化精神。2012年,随着办学的发展和内涵建设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王瑜 《生活教育》2014,(14):122-124
文化建设是学校充实内涵、提升品位的现实选择。南武实验小学用文化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在传承百年南武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学校建设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高品位文化体系,形成深厚的精神文化、多彩的校园文化、科学的制度文化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了优质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6.
正一、高职院校行业性校园文化认同的内涵(一)高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在办学中形成的一种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人文环境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校园文化不仅反映出高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而且是高校长久立足的"软实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校  相似文献   

17.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因素,是学校乃至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期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应以整合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环境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实校园生活内涵,从而实现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争创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进…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永和中心小学坚持创建“发掘本土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特色项目学校,开展了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9.
陈冬 《江苏教育》2014,(10):62-63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内部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提供给学生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接受美的熏陶,使学生自成高格;制度文化是构建系列的规章制度,形塑学生形象,规范学生行为,使得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组织中生活;精神文化是通过办学理念、学校风气、教育哲学等精神意识影响学生,春风化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由此可见,学校文化之要义就是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学生永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显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位、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