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顾城的诗歌创作中具有明显的二元对立元素:童真世界与成年世界的对立,乡村与都市的对立,“自我”与“无我”的对立,等等。顾城诗歌创作的二元对立心态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社会背景、阅读经验等息息相关。顾城二元对立的创作心态为其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二元对立现象广泛存在与文学作品中,二元对立已成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运用几对二元对立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本文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二元对立模式进行分析揭示二元对立是怎样成功地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渲染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宗亚琴 《文教资料》2012,(13):19-20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最重要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矛盾对立因素并置,但是伍尔夫主张的并非完全是二元对立,而是二元和谐。本文从理性与感性的二元对立点切入,探讨伍尔夫对二元和谐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4.
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的方法,对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的人物角色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挖掘人物角色的二元对立的实质。分析表明,人物角色的二元对立包括男性与女性的对立、正室与妾室的对立、君与臣的对立。而隐含在表象之下的本质仍是男权与女权的对立、君权与人权的对立。  相似文献   

5.
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的方法,对网络小说《后宫·甄传》的人物角色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挖掘人物角色的二元对立的实质。分析表明,人物角色的二元对立包括男性与女性的对立、正室与妾室的对立、君与臣的对立。而隐含在表象之下的本质仍是男权与女权的对立、君权与人权的对立。  相似文献   

6.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被后世尊崇的几位结构主义大家都在论著中具体实践了二元对立思想。在他们具体的阐释背后,可以窥见结构主义文论最基本的两组二元对立项: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而作为一种文论思潮,结构主义本身也在实践着二元对立原则,它与英美新批评理论和阅读理论都有着诸多交叉点。不过,二元对立也给结构主义文论带来了致命伤,给日后的批判和颠覆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本中一再重现的“永劫回归”哲学观进行探讨。在哲学层面上把永劫回归与生命意志看作是人的存在的一组哲学上的二元对立来理解,并推演出必然性与偶然性、重复性与一次性、轻与重、灵与肉等一系列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二元对立关系来,以此来探讨人的生存困境;在文本层面上则以这些二元对立来理解小说的存在观、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现实行动,从而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陈染坚持女性视角 ,对当下现实生活世界男性与女性、灵与肉、个体与群体二元以立非本真关系进行揭示。其基本书写策略在于瓦解男与女、灵与肉、个体与群体二元对立思维。但其书写过程中 ,重在颠覆二元对立非本真关系 ,而忽视二元对立关系瓦解后的本真关系的重建。原因在于其创作价值取向定位于个人极端化抒写 ,而忽略了对人与人、人与社会本真关系的整体性的、实质性的把握。该缺陷决定了其创作上的缺失。凡此种种 ,文章试图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石器时代晚期,部落间征战频繁,玉器上二元对立纹饰呈多样化表现,纹饰内容多为征服部落与被征服部落的图腾形象。殷商时期,二元对立观念依然存在,但是由于统治者对权利的重视,商人不以自己的图腾为征服形象而借用夏代的图腾为征服者形象。西周时期,周公提出以“德”治国,不再提倡征服,所有部落均有生存的权利,表现在玉器上的二元对立纹饰开始淡化。春秋之后,二元对立纹饰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二元论是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的,二元思维有三种方式:二元对立、二元统一和二元转化,此三种方式实际上是二元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所谓二元对立思维,指的是“相反的两方之间的关系纯然为对立和对抗,丝毫不存在统一和转化。列维.施特劳斯认为我们逻辑的运转便是通过二元对立及象征意义最初的显示相吻合这种手段来进行的。太阳是世界范围内神话和史诗的母题,并如约地反映出光明力量对黑暗力量的扑灭和胜利。中国也不例外,《周易》以后,中国自身的哲学发达带来了最终使中国与西方在思维、哲学以及文化上分道扬镳的巨大变化,中国人在原来的二元对立思维基础上对二元转换大加强调,二元转换的阴阳哲学也日趋完整。  相似文献   

11.
自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众多学者评论家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探讨。通过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理论对该剧进行深层结构分析,可发现剧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现实与幻想的对立、两性之间的对立。通过对这3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可发现作者对当时社会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女性地位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在语言技巧上成功解构了传统语言的二元对立关系,体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前瞻性,具有解构主义特点。本文将选取"黑夜"与"白昼"这组能够相互消解的二元对立关系,采用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去颠覆看似稳定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消解这种平衡,抹掉两级间的深度模式,彰显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突显"美国梦"之解构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代表作《教父》自出版发行以来,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小说榜长达六十七周的时间。小说《教父》中忠诚与背叛的二元对立项、谎言与真相的二元对立项以及爱与恨的二元对立项使这部小说充满了矛盾。这些看似矛盾的二元对立项使小说《教父》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4.
周啸虹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二元对立特色,异于抑恶扬善的传统道德小说,体现出其在离乱时代中以二元对立明道、定分的企图。其二元对立的书写范式,塑造出在传统思想资源中寻找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姿态和方式,而当对立格局无法继续包容紧张与裂痕时,遂在对立格局中进行若干转化,重新达到二元世界的结构性平衡。  相似文献   

15.
周啸虹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二元对立特色,异于抑恶扬善的传统道德小说,体现出其在离乱时代中以二元对立明道、定分的企图。其二元对立的书写范式,塑造出在传统思想资源中寻找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姿态和方式,而当对立格局无法继续包容紧张与裂痕时,遂在对立格局中进行若干转化,重新达到二元世界的结构性平衡。  相似文献   

16.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在表面上是描写某种外在现象,暗中却遵循一套共同的叙事语法,其基本运作方式是“二元对立”。《屋顶丽人》中“二元对立”的结构表现在下层劳动阶级和有闲阶级的对立、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对立以及情感憧憬与情感幻灭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马猛 《华章》2012,(31)
韩国语辅音的学习过程中,有几个障碍音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母语干涉现象.韩国语障碍音在同一位置上是三元对立,而中国语是二元对立,已经习惯二元对立的中国人很难适应三元对立.另外还有几个特殊的原因会导致发音困难.  相似文献   

18.
《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二元性叙事特征以及独特的叙事学研究价值。其二元性叙事具体表现在叙事结构上的张力与生成、叙事人物上的原型与真实、叙事情节上的完美与缺陷。其深层原因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封建传统与反传统观念的二元对立。二元性叙事特征使《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互文性与解构式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学生成性目标的引入,为解决高师声乐教学的内在矛盾提供了有效方法:主体性教学策略,能取消专业性与师范的二元对立,生成知识目标;过程性教学策略,能取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二元对立,生成能力目标;对话性教学策略,能取消认知性与审美性的二元对立,生成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用传统上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到十九号房》的方式未能深入地挖掘和解构小说文本中的二元对立关系,因而本文拟采用解构主义的理论来解读全文。通过对小说中自我和他者、自由和监禁、身体和灵魂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说明在这些二元对立的两个因素中,没有一方处于中心位置而另一方处于边缘位。二元对立的两个因素其实处于平等的等级秩序中,它们不是主导和被主导、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