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  李致 《出版参考》2007,(6):36-36
李致是巴金的亲侄子.李致从小丧父,过继与巴金。李致称巴金为四爸(巴金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在信函中称巴金为爸。李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主持过四川省出版局的工作.担任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为四川省文联主席。巴金从1955年到1994年给李致的信件有300多封.除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拿走和丢失的50多封.还有250多封。李致将巴金给他的200封信函汇集成书出版.书名为《巴金的内心世界》,信函全都有影印件,从中也可看到巴金的手迹.其修改的文字亦显现其中。信函的内容流露了巴金的真情心境.反映了巴金对社会的观察和他的道德观念。这本书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材料.也是著名作家的重要文献。下面摘录巴金给李致一些信函的文字: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巴金老人,国家图书馆10月20日至30日举办“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术展,展出国图珍藏的巴金手稿12种,如《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随想录》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富士山和樱花》等单篇散文手稿,这是国图自1987年举办“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展览”以来,展览巴金手稿最多的一次。展览还包括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的手稿5种、印刷书籍70余种。  相似文献   

3.
巴金在桂林出版工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于抗战时期曾数度生活在桂林:1938年,巴金和萧珊辗转于11月8日到达桂林,寄居在漓江东岸福隆街的友人林憾庐处,直到次年2月才离开。1941年9月巴金又重返桂林,住到次年3月。1942年10月中旬,巴金再回桂林,一直住到1944年5月。在这座城市里巴金开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桂林分社,大量印行书刊。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06,(1):17-17
[关键词]良心 巴金谢世,“随想”成绝唱 新版《随想录》是今年书业最值得纪念的一本书。它一面市便跃上了非小说类图书排行榜的第一名,成为书店的抢手作品。这说明,人们悼念巴金,注重的是他的精神和品格。珍藏一部《随想录》,就是珍藏了一份对巴金的尊敬。作为巴金的经典之作,“随想”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  相似文献   

5.
范军 《现代出版》2002,(2):59-61,64
一作为文学家的巴金尽人皆知,其实,巴金还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巴金自己就曾说过:“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自以为两方面的甘苦都懂得一点。”犤1犦他作为编辑家的活动、思想和贡献,近几年开始受到编辑学界的关注。此处不打算就巴金的编辑实践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个角度加以探索。二翻检《巴金全集》(18)“集外编”(上),我们发现巴金从上个世界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发表了不少图书广告文章,共计26篇。犤2犦其中,1929年6篇;193…  相似文献   

6.
江沂 《中国档案》2005,(11):60-61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在巴金倡导争取下成立的,巴金曾为此捐款15万,并一直支持文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7月4日,文学巨匠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在上海作家协会有关同志的陪同下专程来上海市档案馆捐赠了有关巴金的档案资料,其中有巴金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出席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有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巴金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会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员的信件等。巴金先生自1991年起陆续向上海市档棠馆捐赠他本人的照片、信件、书籍等档案资料等,至今已捐赠2282件。巴金捐赠一批珍贵档案资料@莉…  相似文献   

9.
“我一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生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语)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带,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现年98岁,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主的大家庭,“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李的同学好友巴恩波投江自杀,为永远念他用“巴”作名,加上克鲁泡特金的金”,合成巴金)。巴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抚爱与教育度过的,尤其是他的母亲,巴金尊称“第一个先生”。在母亲的训导下,他每天背诵一首从《白香词谱》(舒…  相似文献   

10.
《巴金全集》出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26卷本《巴金全集》现已出齐。总字数950万的文集收入了巴金自1921年发表作品起至1933年止所收集到的全部著作。26卷本的文集中,有长、中、短篇小说11卷,散文(包括杂文、报告文学等)5卷,序跋1卷,侠文...  相似文献   

11.
巴金的影响从涌现的传记中可见一斑。本文从自传自叙、评传、散记汇聚、专题传记、长篇文学传记五个方面对1934~2006年出版的62种巴金传记进行梳理、评介,以期从另一侧面感受巴金的生命高度。  相似文献   

12.
名家印象     
三见巴金为辑注《巴金书简》,我到上海去向巴金的友人们讨巴金书信手迹,想见见巴金。几次挂电话去,都是巴金的家属接听,一口回绝说“巴金不会客”,弄得我极尴尬。不久就知道了:巴金上午只与一个年老的妹妹在家。我再一次到上海,就不挂电话预约了,上午九点去敲门,结果很顺利地见到巴金,还与他谈了不少话。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25日,巴金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这位与世纪同行的老人,以他顽强的生命足迹和丰富的作品涵盖了整整一个世纪。在巴金百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各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祝贺巴金的文学成就和对文化的杰出贡献。20世纪以来,巴金获得的世界性荣誉是无人所企及的,巴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巴金以近千万字的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他翻译世界文化的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和丰富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构筑了一座世纪的文化丰碑。巴金对20世纪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14.
忙巴金百岁华诞的那一两年,与李舒接触比较多。尤其是为了给百万字的十六开巨著《巴金的一个世纪》配插图,我经常去向李舒商借甚至讨要他手中珍藏和李舒亲自拍摄的巴金照片。巴金去世那一天起到巴金第一个冥诞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同几位同好合力赶制《浓浓乡情忆巴金》时,也得到李舒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文学大师巴金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李舒的这本关于巴金的书名叫《老巴金》,本来早就该出版以献给巴金百岁华诞的。拖到2006年1月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舒说的“出版社和我一直没能联系上”,当然是一句幽默了。因为,我就是巴金故乡…  相似文献   

15.
作为直接在“五四”精神影响下的一代知识分子,巴金的作品《家》曾得到当时进步青年的热烈反应,无疑,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优秀作家。实际上,巴金的一生,贯穿了中国的整个20世纪,由于他很长时间生活在中国主流文化圈里,因而他的生活注定要与整个国家的时代风浪休戚相关。作为最后一个离世的“五四”一代人,巴金留给中国社会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有值得这个民族记取的教训,以及“说真话”的决心和行动。  相似文献   

16.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17.
吴泰昌 《出版参考》2011,(12):38-39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18.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1,(5):63
巴金故居发现大批文献近日,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巴金故居专家咨询会上,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表示,工作人员在巴金故居发现了大批藏书、手稿、书信、书画艺术品、家  相似文献   

19.
11月25日是我国文坛巨匠巴金老人百岁华诞,各地一系列庆祝活动纷纷出炉。与巴金老人生活较密切的北京、上海、成都三地也举行不同形式的庆贺活动,就笔者看到的新闻,光“贺礼”就有新竣工的巴金文学院新馆、雕塑“东方美神”等。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语言艺术大师、德高望重的作家,我们当然要热烈地祝福百岁的巴金老人。但是,仅仅是举行一些展览和送给巴金老人礼物吗?这样的庆祝活动价值几何?我们是否应当以一种更接近巴金的精神本质、更触及灵魂的方式来祝福巴金,使诸多的庆祝活动不致流于形式主义? 巴金说过卢梭是18世纪世界的良知,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世界的良知。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巴金的思想发展,历来众说纷纭。尽管人们都知道,他在青年时代曾经信奉过无政府主义,但还是有许多学者认为他最多不过是受了一些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认为他的思想是属于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 现在,我想探讨的是巴金的晚年思想,这就不得不先把他前期的思想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