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是《武艺诸谱》之后,朝鲜王朝编撰的第二部汉文武籍,蕴含着丰富的武艺史信息。因发现较晚,朝鲜史料鲜有提及,韩国学界大多浅尝辄止,我国学界亦无从所知。通过对《武艺诸谱翻译续集》原本及中朝史料的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可知,《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是万历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为防倭御胡,以《练兵实纪》《纪效新书》《万宝全书》等中国武术古籍为参考,收录青龙偃月刀、夹刀棍、钩枪、拳法、倭刀5技的武艺教材。与《武艺诸谱》辑录的武艺势法完全出于《纪效新书》不同,《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所辑武艺势法来源更为丰富,体现了朝鲜武艺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化历程。《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是传播中华武艺的重要载体和中朝武艺交流的历史见证,亦是观照中国武术文化海外流播的异域之眼。  相似文献   

2.
张宝银 《武当》2009,(4):20-20
王宗岳《太极拳谱》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五篇拳论。这五篇拳论,相互关联,相互照应,自成系统,形成整体。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谱》,不可将这五篇拳论分离与割裂开来,不可将王宗岳《太极拳谱》与后学者的《拳论》混为一谈。为便于对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系统研究,笔者现将王宗岳《太极拳谱&;#183;指要》串而述之如下,并据此提出些许思考,与同好共思共勉。串述中,夹以笔者个人少许体悟,不妥之处,望指正之。  相似文献   

3.
裘望禹  孙立 《棋艺(象棋版)》2014,(4):M0001-M0001
裘望禹前辈现已93岁高寿,是象棋排局界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排局大家,与人合作出版了《七子百局谱》《少子百局谱》,整理诠注《江湖特种排局》《竹香斋象戏谱》等七部九本古谱。其排局作品多以少子、实用、精炼为主题,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升华至排局的抗争性、艺术性,是深受棋人敬慕的残排大家。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弈林影响深远的名士中,杨明忠是以自己独特的活动而受人重视的一个。他以喜爱收集象棋资料、研究古谱及参与排局的活动而扬名。先后与瞿问秋、丁章照、冯锦诸等棋友合作,积极开展对古谱古局的整理和考证,出版了《民间象棋排局选》、《象棋民间排局》、《江湖残局》、《百变象棋谱》、《神妙变化象棋谱》、《蕉竹斋象棋谱》、《烂柯真机》、《烂柯神机》、《棋谱秘  相似文献   

5.
《蹴鞠谱》的著作年代是明代,不是宋代。《中国丛书综录》把《蹴鞠谱》定为明朝人著作是准确的。现能见到的完整的四部古代足球运动专著按其著作年代先后来排列是:《事林广记·续集·卷之七》①(宋末元初)、《蹴鞠图谱》(元末明初)、《戏场科范》(明朝)和《蹴鞠谱》(明朝中后期)。《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以下简称《蹴鞠》)编写者在《〈蹴鞠谱〉著作年代考》(载《体育文史》1986年第6期)一文中妄下断论“《蹴鞠谱》绝非明代人的著作”。其实,《蹴鞠》编写者所谓“考证”、“推论”的那几条“理由”毫无根据,是一些虚空无证的口头辨说…  相似文献   

6.
乔光辉 《围棋天地》2011,(16):104-107
《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除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外,尚著有《受子谱》。前者学界有专著研究,后者《受子谱》一书却鲜见提及(惟李洪甫《二百年前的围棋公赛——李汝珍围棋著述的发现》(《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第5期)一文作了简要介绍)。《受子谱》虽是一部围棋棋谱,但该书渗透了李汝珍的弈棋思想,与《镜花缘》关系重大。学界罕有论及,故撰文申述。  相似文献   

7.
义释华容     
清代嘉庆年间,四大民间排局象棋谱先后问世。它们是1800年刊行的《心武残编》,1801年刊行的《百局象棋谱》,1817年刊行的《竹香斋象戏谱》,以及1808年成书但未刊印的《渊深海阔象棋谱》。四谱对本局都予收载,棋图皆同,但局名互异。《心》谱名“义  相似文献   

8.
“双马饮泉”局远在1570年木刻本《适情雅趣》象棋谱(以下简称《适》谱)即有刊载。由于《适》谱年远日久,流传极少,见到者不多。1932年刊行的木刻本《桔中秘》象棋谱(以下简称《桔谱》),在卷三残局篇中也载有此局。它的布局图式虽与《适》谱  相似文献   

9.
清代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今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势行功歌》原名《十三势歌》是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人王宗岳所著。王曾旅居河南,以教馆为业。据写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的《阴符枪谱·序》说:“山右王先生,自少时经史而外,黄帝、老子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他的武术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太极拳谱》和《阴符枪谱》等两种,尤以《太极拳谱》一书的流传最为广泛。该书是由《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等两篇论文,以及《十三势歌》、《打手歌》等两篇诗歌组成。近两百年来,这四篇文  相似文献   

10.
也说《三三拳谱》之谜《三三拳谱》为何物,除了文史学家唐豪先生的惊鸿一瞥之后,再没有人对其内容稍做披漏,所以《三三拳谱》始终是神秘莫测,任人猜疑。1934年唐豪先生到河南陈家沟考察,在陈鑫之子陈椿元手里看到了陈鑫所辑录的《三三拳谱》,但是因为保守的缘故,仅许唐豪抄录了序言和目录,后来传闻拳谱毁于战火,唐  相似文献   

11.
李师融 《武当》2005,(4):34-35
拜读完《和氏太极拳谱》(以下简称《和谱》),有几点看法,不得不说。一、任长春与"陈氏二谱"《和谱》一文中,附录了陈家沟的两篇拳械谱:一是陈季尘甡(1809-1865)之手抄本,另一是陈鑫(1849-1929)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农历九月初二日手写的抄本。这两份拳械谱内容相似。陈鑫抄本是陈鑫在八十岁时,重新整理更新陈氏拳械谱,因年老记忆力差,用陈季甡的老谱为基础而写成的。因二谱从陈鑫家外传出去的,故合称"陈氏二谱"。  相似文献   

12.
五、手抄棋谱,选辑棋谱及其它 以手抄本形式留传下来的残、排局谱也不少,已知较有名的是《湖涯集》、《江湖秘谱》、《蕉竹斋》、《渊深海阔》等。除《江湖秘谱》外,其余三谱均已在1970年前后,油印流行。《渊深海阔》的作者陈文乾先生在自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版画艺术源远流长,到了明代达到鼎盛时期。从《图绘宗彝》、《夷门广牍》、《唐诗画谱》、《三才图绘》、《诸书法海》、《方氏墨谱传》等书的插图中可以看  相似文献   

14.
四百六十多年前的象棋排局古谱《百变象棋谱》,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该书是杨明忠、丁章照二位同志根据明代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重刊版本的《百变象棋谱》(以下简称“百”谱)和清代同治丙寅年(公元1866年)刊印的《新增神妙变化象棋谱》,经过多年的整理和诠注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北京棋队副领队兼教练的刘国斌同志,是我国有名的讲棋员和中国象棋棋谱的珍藏者。在他家不大的房间里,书架书橱都是名棋佳谱,明代的《适情雅趣》、清初的《渊深海阔》、民国的《国耻纪念新谱》、解放后的《中国象棋谱》,还有丹麦葛林瑞翻译的中国古谱《象棋七星聚会》等,有千种之多。从这棋艺宝库之一隅里,也足见我国文化遗产之丰富。刘国斌从小酷爱中国象棋,但不大懂得  相似文献   

16.
大五虎     
如图,是古典排局名谱《竹香斋》第三集第12局“大五虎”图势。另外三大著名排局古谱也刊有本图势,《心武残编》第118局名“五虎争雄”,《百局象棋谱》卷八第1局和《渊深海阔象棋谱》  相似文献   

17.
象棋自北宋定型到清代乾嘉年间的一千多年里,相继涌现出众多象棋古谱。而在这些古谱中,对象棋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只有两部:一部是王再越的全局专著《梅花谱》;另一部为张乔栋的排局专集《竹香斋象戏谱》。 《竹香斋象戏谱》包括三集,初集和二集为典型排局,三集以复杂深奥的江湖残局为主。《竹谱》的问世,奠定了排局的基础,在象棋艺术宝库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中华象棋史》中是这样评论《竹谱》的:“不啻是我国古谱中水平最高的一部大型排局谱,也是象棋史上的一座丰碑。” 研究《竹谱》中的棋局,不仅是一种棋艺享受,还对…  相似文献   

18.
莱阳裔人 《精武》2007,(11):40-42
螳螂拳在清初由王郎创立,此说现已成定论。武术界人士在所能见到的清以前武术方面及其相关的书籍中,都没见螳螂拳的蛛丝马迹。乾隆时出现了关于记载螳螂拳的《罗汉行功全谱》,咸丰五年被篡改后,称谓《少林衣钵真传》(又称《短打秘钥》),谱中载有十八拳家,末家即是"王郎的螳螂总敌(揽)",今考此为王郎创螳螂拳说法最早的来源依据。所谓《少林衣钵真传》,原名《罗汉行功全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升霄道人著。螳螂拳的创编及流传,多赖此书著者,了解此书谱才能阐明螳螂拳史源。下面逐一考述。  相似文献   

19.
华慈祥 《收藏》2013,(11):100-107
宋雍熙三年(986年),书法家苏易简(957~995年)的《文房四谱》汇辑成书。该书计5卷,凡"笔谱",卷、"砚谱""纸谱""墨谱"各1卷。这是"文房"二字较早用于书名。"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见《梁书·江革传》:"此段雍府妙选英材,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南史·赵知礼蔡景历等传论》:"赵知礼、蔡景历属陈武经纶之日,居文房书记之任,此乃宋齐之初傅亮、王俭之职。"此时的文房是指官府掌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9,(4)
正当代书法对"二王"的趋之若鹜衍生出"趋同"的时弊,而同样是学习"二王",书法家寇克让却始终以独立风格著称,这背后包含着怎样的书法实践与理解呢?《收藏》:当代学《书谱》、王羲之的都很多,但您始终保持一种独立的风格,您是怎么考虑的?寇克让:不是我坚持与别人不同,是多数人与我不同。我1993年开始学写《书谱》的时候,不要说《书谱》,书法根本就是一件比较冷清的事情,所以,我写《书谱》没有氛围,就是闭门造车。我们当时买不起宣纸,一般都是用毛边纸,而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